?
養生之道的千年求索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2015年版)顯示,到2013年為止,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71歲,其中女性73歲、男性68歲。中國人平均壽命為75.5歲,高于全球人均壽命,其中女性77歲、男性74歲。日本人平均壽命為84歲,蟬聯全球第一。平均壽命最低的是西非國家塞拉利昂,僅為46歲。
人的生命有限,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也說明,人的壽命長短表現出很大的不同。例如,日本人就比塞拉利昂人平均多活38歲。這是為什么?原因很復雜,但其中能否掌握養生之道最為關鍵。
養生之道即保養生命的理論和方法。養生也是探索生命奧秘,以期達到長壽之目的的方法。生物學家根據動物細胞分裂的次數推算人的壽命,人類的正常壽命應在100歲以上。還有生物學家認為,一般哺乳動物的最高壽命,相當于它們性成熟期的8倍~1 0倍。如果人類的性成熟期按1 4歲~1 5歲計算,則人類的最高壽命應是1 1 2歲~1 50歲。事實上,古今中外也確實有不少人活到了百歲以上。可見,如果掌握了養生之道,健康長壽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的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時代。《黃帝內經》就是一部早期的養生經典。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養生文化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在先秦諸子學說中,對養生之道貢獻最大的是儒家和道家。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都涉及了養生理論和實用方法。儒道兩家的圣人、賢哲們的壽命也都不短。儒家掌門人孔子活了73歲,孟子活了84歲。道家掌門人老子活的時間就更長了。從各種文獻記載看,最高記載活到160歲,超過了人類壽命的極限。這可能是后世的期望,不一定真實。但多數記載都是老子活了1 00歲以上。
中國歷代帝王都十分注重養生,也不乏長壽的皇帝,例如,女皇武則天活了81歲,乾隆皇帝享年89歲,等等。這些皇帝都有自己獨特的養生之道。
古人的養生方法注重內外兼修,具體方法主要有行氣、服食、導引、養德、養性等。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既注意“形”,又注意“神”。殷商以來,養生文化不斷豐富、發展,以至成了中華文化之瑰寶。
《中國新時代》本期刊載的《中華瑰寶之養生》一文,將為讀者展現一幅延續千年的養生文化畫卷。
中國新時代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