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張蓓
?
PEST法分析中國評級機構的競爭環境及策略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張蓓
摘 要:2008年席卷全球的這次金融危機,使國際上對“三大”評級機構產生了質疑,一些新興的評級力量要求重新構建世界評級體系。與此同時,打破世界評級壟斷的呼聲也引起了國際上廣泛的支持。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也滲透到了我國的評級行業中,對我國的經濟金融安全和經濟信息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近幾年來,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計劃,其中包括4萬億投資等,推動了我國企業(包括政府融資平臺)直接融資規模,帶動了信用評級業務爆發性增長,推動了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民族評級機構如何迎接挑戰并能取得勝利,是否能扛起民族品牌信用評級大旗,立足國內,走向世界,還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刻苦敬業。如何在國內評級業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實現跨越式發展,進而實現戰略規劃的目標,是一個有挑戰的課題。
關鍵詞:信用評級 PEST分析 競爭策略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本質上來講,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信用評級(也叫資信評級、信用評估、資信評估)的話語權,事關國家金融主權安全,事關經濟信息安全,事關我國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
我國正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有機構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前后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最大國。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謝多,在2012年11月19日,清華大學長安講堂上演講表示:我國金融市場,特別是中國的債券市場,仍將有十年黃金發展時期。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壯大,在中國大地上成長起來一家世界級的評級機構,是符合我國的資本總量和金融環境的。
信用評級是指由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對影響評級對象的信用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就評級對象償還債務的能力及其償還債務的意愿進行綜合評價,并且用簡單明了的符號表示出來。
信用評級作為市場經濟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輔助市場監管,在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維護市場經濟良好秩序、促進市場健康規范發展、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和促進企業間經濟信用交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信用評級業務主要來源于債券市場,主要有短期融資債券、中期票據、公司債券、企業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主體信用評級、金融企業評級、公司信用評級、資產證券化評級等。
信用評級機構是依法設立的從事信用評級業務的社會中介機構,是金融體制內的重要的“高技術”服務機構。評級業務分為主動評級和委托評級。委托評級也叫被動評級,是評級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主動評級不收費)。
信用評級行業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在我國也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目前,信用評級行業從監管、行業自律、公信力、業務收入等均較成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人們也開始質疑信用評級行業的權威性和評級技術理論,這種質疑又反過來推動行業的優勝劣汰和技術進步。
2.1政治環境分析
我國從1988年第一家信用評級機構建立起來后,我國信用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和建全。為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大的法律環境。
我國信用評級目前主要有三個監管機構。
(1)人民銀行(銀行間交易商協會),主要負責管理企業的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及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
(2)證監會,主要負責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如果上市公司在銀行間銀行短融或是中票,則不需要證監會的審核)。
(3)發改委,主要負責國有企業或是投融資平臺類企業的企業債券。
我國三個監管部門都要求企業發行債券,必須要通過經許可的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級別達到一定要求(如果級別達不到一定要求,則投資者不愿意購買,或主承銷商不愿意承銷等。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對于級別有可能放開,不做硬性要求。但目前由于風險等原因,一般要求主體A+以上級別才能發行;中小企業債券或是票據,主體基本放開,但要求債項增信)才能發行債券。信用評級業務天然存在,加上各個監管部門均要求企業在發行債券時,必須經認可的信用評級機構進行信用評級(包括企業主體和債項),因此,評級行業屬于行政許可制度行業,從市場競爭著度來看,屬于半壟斷性行業,競爭有限。
各地政府根據國家建設信用型社會的要求,也都在推進信用體系的建設。盡管在信用社會建設中,政府對評級機構的業務收入沒有太大的貢獻,但這種信用體系的建設,對信用評級知識有非常大的普及推廣和宣傳作用,也對于信用評級業務的拓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國家“十二五”計劃提出,從國家層面要求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等總體要求。再從我國直接融資比例相對于國外發達國家來看,我國直接融資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總之,從以上分析,可以預見我國信用評級行業正處在一個大的上升期。
2.2經濟環境分析
我國GDP總量已處于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但我國的債券發展情況,還和美國有較大的差距,我國債券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發展和提高空間。
我國GDP發展速度仍較高,同時我國通脹率控制在一定水平,穩定且高速的經濟發展促進和保障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銀行信貸規模、股市股權融資以及債券市場直接融資,都處在良性的高速發展之中。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每年遞增,投資多樣化,理財多樣化,也為債券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我國進出口仍然顯現較為強勁的復蘇勢頭,未來隨著全球資本和人力的流動加速,以及信息化的發展,國際資本流動將成為常態,跨國家或跨地區融資更為頻繁。評級業務國際化已經到來。
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大量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具有強烈的資金需求,發債主體總量非常龐大,一旦放開低信用等級的無擔保信用融資,評級業務將再次出現爆發式增長。
金融產品創新也正迎來大發展,最為關鍵的是,這種創新產品,一般情況下,需要專業的第三方評級機構提供信用評級。
除此以外,目前我國銀行存貸款利率沒有放開,處于國家管制。高信用等級企業發債融資成本,遠遠低于銀行貸款等。
總之,我國評級行業宏觀經濟外部條件非常有利。
2.3社會環境分析
城鎮化建設和地方融資平臺的規范。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對于相關行業的帶動將促進我國經濟進入又一輪強大的發展周期。帶動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和進行融資需求。與此同時,城鎮化建設主規劃和指導者——地方政府,將可能成立更多的地方融資平臺進行直接融資,在防范系統風險的前提下,將新增大量的評級需求。
隨著信用社會的建設,第三方征信機構將可能迎來新的業務爆發需求。這種新的業務需求,比如中小企業信用報告、信貸報告、個人征信報告等,將為現存的信用評級機構,帶來目前主營業務以外的業務需求。
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家對信用的認可度將越來越高。
總之,社會環境對于信用評級機構的認識度在加強,認可度在提高。隨著我國信用體系的建設,信用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而這些,將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條件。
2.4技術環境分析
信用評級是風險的評估、風險的預警。1998年的亞州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國際上三大評級機構遭到巨大質疑,同時也要求新的評級技術和標準的提出。改革世界評級體系,發布更為客觀公正的評級標準或是方法,成了新興評級機構打破世界評級壟斷的必然選擇。
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評級業務的軟件化和智能化,新興評級標準的創立將更成為可能。
總之,技術環境有利于評級標準和方法的革新,也將更有利于推動評級行業的良性發展,使得評級結果更能體現信用評級的本質:評估風險、預警風險。
對于我國評級行業的發展筆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評級機構應注意的問題。
總的來講,對我國評級行業的發展主要內容概述如下。
一是完善評級行業監管環境,建立以市場驅動為主體的信用評級模式。避免多頭監管產生的監管真空、監管重疊或監管沖突,提高監管效率和有效性,明確監管架構,制定統一的行業監管規則,建議統一透明的信用評級機構準入、退出認可制度和信用評級從業人員認證制度。在完善監管環境的基礎上,堅持用市場的方式去培育和引導市場,實現信用評級市場化,鼓勵評級機構自我發展自我擴張,激勵自由競爭,著力培育信用評級機構的成長。
二是建立科學高效的評級機構體系和提升評級機構的業務實力。在市場競爭的基礎上,鼓勵3~5家有實力的評級機構,在市場競爭的基礎上,提升評級機構的業務實力。評級機構要加強數據的積累和自身數據庫的建設;創新評級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評級方法和內部控制;加強評級人才隊伍建設等。
三是增強評級機構的獨立性、規范評級行業競爭。強化外部監管的約束機制和市場反饋機制,加強評級機構自身獨立公正客觀評級的社會責任意識,在現在委托人收費的基礎上探索投資人收費或雙評級運營模式。
四是推動評級結果的廣泛應用,堅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擴大評級需求。將企業由第三方評級的結果,可以錄入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中或企業征信系統中,向金融機構提供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情況,鼓勵金融機構在授信或是發放貸款時充分考慮外部評級結果。同時,優先為進行第三方信用評級的各類企業包括中小微企業提供優惠政策,促進企業評級結果的廣泛應用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逐步放寬企業發債規模限制,豐富發行主體類型,大力發展創新信用產品,促進信用風險對沖產品的發展,加強投資者隊伍建設,鼓勵引導各類型機構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堅持發行利率市場化等。
五是進一步提升國際評級話語權。建立政府層面和協會層面的雙軌協調機制,提升我國評級行業的國際影響;由國內評級機構建立新型國家信用評級標準,使其逐步獲得國際上認可,為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和國內企業海外融資提供支持,為企業海外資產提供保障;積極主動獲得主要資本國家的評級業務資格,大力開展國際信用評級業務,參與國際評級業務競爭;推動重新構建國際信用評級體系建設或積極參與國際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同國際社會共同構建新型國際信用評級標準和體系;特別重視亞洲信用評級體系的建設,通過與亞洲信用評級協會等合作,建立亞洲信用評級體系,并積極參與亞洲其他國家的信用評級業務。
參考文獻
[1] 關建中.重構世界評級體系推動世界經濟復蘇[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
[2] 高翔.我國信用評級業國際化發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3] (美)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著,陳小悅譯.競爭戰略[M].華夏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張蓓(1981-),女,河南鄭州人,漢族,碩士,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助教,主要從事國際商務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1(b)-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