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李立菊 姜麗萍
關于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有效思考
張萌李立菊姜麗萍
在新的時期,新媒體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新的轉變,在積極方面,新媒體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與空間的限制,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并且增強了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在消極方面,新媒體技術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如思想傳播源頭的多樣性、網絡的虛擬性造成的消息良莠不齊以及觀念的參差不定等問題。新媒體環境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并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利用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并有效避開其弊端,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媒體技術;新媒體環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環節,承擔著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宣揚黨的領導以及介紹國家方針、政策法規的重要任務。在信息化時代,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新的轉變,又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站在時代的高度,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詳細的解讀,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本文旨在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正反兩方面影響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進行有效的思考,以期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做出有益的啟示。
1.新媒體環境帶來的積極影響
⑴為思想政治教育擴展了平臺。新媒體技術較傳統媒體而言具有更大的互動性與實效性,而大學生群體又是新媒體的主要受眾,因此,新媒體技術能夠為思想政治教學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獲得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選擇更具表現性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突破;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帶來了交互的平臺,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與學生通過網絡就某一教學點或者時政熱點進行討論,且暢所欲言,將政治課程擴展到生活中。新媒體技術為教師與學生搭建了交流的平臺,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傳遞知識,從而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
⑵對教學內容的優化。在新媒體技術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在內容與形式上都獲得了優化。在教學內容方面,通過新媒體技術的傳遞,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資源的獲取以及時政熱點的傳遞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教師不僅可以方便地獲得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關注,轉變以往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沉悶刻板的現狀。
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過新媒體技術不僅能夠將時政新聞快速地傳遞過來,并且能夠獲得較快的反饋,學生在接觸時政的同時,能夠將自己的觀點、想法通過微博、貼吧等平臺表達出去,并很快會獲得志同道合的學生的反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一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快感,從而得到很大的滿足。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往往是與網絡相連接的,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新媒體技術,能夠將高校政治教學中刻板、抽象的內容以豐富的形式表達出來,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
2.新媒體技術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⑴開放的傳播路徑,加速了思想的傳播,同時也帶來了思想的多元化,削弱了傳統教學的影響力。新媒體技術帶來了更為廣闊平臺的同時,也導致了信息傳遞多元化。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但新媒體技術將不同的觀點帶給學生,其中不乏一些極端化的思想,導致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動搖,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產生質疑。
⑵多媒體技術所帶來的觀念的多元化,會對正處于觀念養成時期的學生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高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剛開始進入獨立認識的階段,對自身的認知也會有所懷疑,多元化的環境中良莠不齊的信息,往往會造成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質疑、對自身傳統觀念的質疑與更新,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矛盾中,進而走上歧途,不利于其完整世界觀的養成。
⑶信息傳遞速度加快,缺少相應的審核屏障,削弱了教育資源的可控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新媒體技術缺少相應的教學屏障,盡管加速了信息的傳遞,但同時也削弱了信息資源的可控性,這些信息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對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觀念上進行更新
新媒體環境下,要創新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首先要更新觀念。要確定的是,盡管新媒體技術既為教學工作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但仍然需要教學工作者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認知與依賴,并且看到傳統教學觀念上的不足。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當信息資源發展到一種不可逆轉的狀態時,教師要在觀念上認可并接受新媒體環境,并主動融入其中。教師觀念的轉變,直接影響到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打破以往教學的窠臼,探索新的教學內容。
新的觀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在大學階段,學生開始進入獨立思考階段,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只有充分關注學生,才能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其二是信息化觀念,在教學中,與時俱進地進行轉變,依靠信息技術教學,幫助教師認真思考,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其三,還要有一定的全球化意識,所謂全球化意識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關注國際形勢變化,促進學生日后的發展。
2.注重學生觀點的表達
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獲取觀點的途徑逐漸增多,這就導致學生思想的多元化。在思想政治教學課堂為學生提供表達觀點的途徑,一方面能夠為教師提供了解學生的途徑,增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另一方面,能夠對學生思想進行輔導,盡可能地避免一些觀點對學生造成的侵害。,在當前網絡環境中,學生即使不在課堂表達觀點,也可以通過一些自媒體進行闡釋與討論,因此其中不合時宜或者錯誤的觀點,也有可能會得到一些人的認可,容易顛倒學生的是非觀,從而對學生造成認知的破壞。所以在課堂進行觀點的表達,如同治水時疏通與堵的方式,堵不如疏通。
3.教學平臺的構建
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平臺,構建思想政治學習的平臺,如用于政治學習的群組、貼吧,或者是教師自己的微博,這些能夠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對于所學內容,學生不僅有發言權而且有自身獨特的想法,通過平臺的交流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想法的可行性與不可行性,對學生學習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學期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本就不足,尤其是作為公共必修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不多,通過平臺的構建,能夠有效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教育;另外,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一些資源,增強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教師要看到其中的機遇,因為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與時俱進的轉變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積極迎接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克服困難,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邁向新的臺階,并在教學實踐中發展完善理論內容。
[1]韋吉豐.信息網絡技術的影響探微[J].陰山學刊,2001,1(7);82—87.
[2]丁衛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1,7(3):41—43.
[3]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95—103.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56
本文系黑河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Szz20160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