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雨婷
舞蹈《同心前行》編創隨想
●陸雨婷
中國當代舞是指20世紀50年代之后中國的舞蹈創作和表演,它鮮明地指向了中國人當代生活的情感狀態,同時它對中國戲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現代舞中的舞蹈元素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在時間和舞種上比現代舞容納的東西更加廣泛。《同心前行》這個軍旅題材舞蹈以當代舞為表達形式,講述女兵們在戰場上英勇無畏、團結互助、同心前行,歌頌了女兵們舍身忘我的偉大精神。
當代舞;群舞;編創;《同心前行》
中國當代舞是指20世紀50年代之后中國的舞蹈創作和表演。原有民族民間舞蹈已無法充分地表達當代人的情感和狀態,于是當代舞這一舞種就產生了。筆者在編創《同心前行》時,選用當代舞作為表達形式,有利于表現女兵們在前行的過程中不畏艱辛、戮力同行的執著狀態和精神氣質。該舞蹈在肢體動作、語言表達及人物形象上力求更加貼近這個時代的真實形態。
當下與本編創方案密切相關的研究動態,筆者梳理出了如下三個方面。首先,從技術性方面:趙云艷的《試析中國當代舞審美的民族性》和趙越的《談現代舞的創作思想》等文章給筆者提供了很多創作技巧及靈感,讓筆者在舞蹈編創中思考到怎樣去體現當代舞的美,并運用“真實再現”的積極主義編創方法,更具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的讓這個舞蹈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其次,從綜合性方面:為了更好地編創本作品,筆者還研究了曹爭的《談現代舞的風格和特點》、李楊的《當代舞——中國當代舞蹈的新課題》和趙詠梅的《現代舞的發展趨勢》等文章。作為一種視聽綜合藝術形式,當代舞要求舞蹈本體不斷創新多變,自由地表達舞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更加注重對人性的關照和個性化的塑造。
(一)基本思路
舞蹈源于生活,它從生活中來卻又不同于生活,它包含著一種釋放個性的感覺,它是高于生活的藝術感覺。從舞蹈形式和動作語匯上來看,民族民間舞、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等舞種都不能夠獨立的稱為當代舞,它們都只屬于當代舞中的某一部分,它們相互影響且相互融合,共同作用形成了當代舞蹈。當代舞的形式及其動作語匯是可以利用不同舞蹈的種類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也可以完全脫離所有的舞蹈種類的風格特征,而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素材,用無固定的舞蹈動作語匯及其風格來表現生活中的某一場景,來表達對事物的某種思想感情。如多數的軍旅舞蹈就是從部隊中提取的素材,用中國軍人所特有的形象氣質、動作風格創作出反映當代軍人思想和部隊生活的當代舞作品。
《同心前行》這個軍旅題材舞蹈的當代群舞,反映出女兵們在戰場上英勇無畏和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編創者從《同心前行》的主題及內容入手進行分析,再從作品的音樂特點、舞蹈動作設計、舞蹈畫面、空間調度、燈光以及背景幾方面來襯托。希望利用當代舞的表現優勢和特點將舞蹈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讓大家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當代舞蹈的多元化。
(二)總體架構
《同心前行》這一舞蹈的主題思想鮮明,講述了六名女兵在艱苦的環境下團結互助、同心前行。“女班長”為了營救他人而舍生取義,這種英雄主義不正是當下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嗎?舞蹈力求呈現及塑造出戰場上英武矯健的女兵形象以及女兵們之間相互激勵鼓舞相互團結幫助的感人情節,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中國當代軍人所固有的那種英勇無畏的精神毅力。編創者意在通過對英勇無畏的女兵的意象表達,并以其偉大品質和精神毅力產生的形式、過程及內容展開舞蹈編創,在編創的過程中融入編創者自身的思想,同時進行了藝術語言的提煉,突顯了舞臺的形象,表達出《同心前行》這個舞蹈“團結互助”的主旋律。
(一)音樂的選擇與分析及舞蹈創意
《同心前行》這一舞蹈的音樂采用的是電影《勇闖奪命島》中的純音樂《Hummell Gets The Rockets》片段,此片段大氣磅礴、使人振奮,與整個舞蹈劇情發展結構是相應和的,該舞蹈是軍旅題材的當代舞,而此音樂恰好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受。其音樂總共分為三段式,即:平靜—激進—舒緩。第一段舞蹈音樂平靜而沉重,表現出女兵們前行時的疲憊和艱難。第二段隨著敵人的出現,音樂逐漸加快,配合著加入的鼓點變得激進,女兵們英勇奮戰、團結互助打退敵軍后,音樂開始逐漸緩慢。第三段在舞蹈情感的最高潮時,音樂隨之舒緩。在快結束時音樂中加入水聲象征著希望,女兵們看到了希望,音樂也慢慢地減弱至收。這一舞蹈中濃厚的當代軍旅氣息,不僅凸顯當代舞的藝術風格,而且以軍旅文化作為烘托渲染的舞臺場景,使舞蹈的主題更加鮮明,能夠給觀眾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使觀眾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學習與借鑒。
(二)舞蹈編排及分析
在《同心前行》這個舞蹈編創中,編創者在借鑒古典舞造型及舞姿的同時,融入了現代舞動作元素和氣息。比如地面上的前行、滑動、跌倒和古典舞中的擰、傾、仰等動作相結合,既不失中國傳統舞蹈上的延伸感,又能突顯出現代舞蹈的元素。在舞蹈中也會加入技術技巧,如:大跳、踹燕、串翻、倒提紫金冠等。通過這些動作也能突顯出女兵們在抗戰時的英勇形象。在舞蹈編排時會在節奏、隊形和動作上進行緊密的配合,使其更加突顯出女兵們的團結互助。編創《同心前行》這個舞蹈是希望通過這個作品去呼吁當今社會中人在遇到困難時要不畏艱辛,在他人遇到困難時更要伸出援助之手。
(三)可行性分析
1.理論上與技術上的可行性分析
當代舞《同心前行》動作難度不大,但動作需要舞蹈演員表現出質感和爆發點才能達到表演效果。這是個情感性較強的舞蹈,所以對角色情感的體會與表達方面都需要舞蹈演員的準確把握。角色的情感抒發及每個動作的處理都需要舞蹈演員平日里刻苦的訓練,最終在作品中表達出所希望的情感。
2.問題預設與應對方案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理論與技術層面上來看,當代舞《同心前行》的編排完成是可行的,但在實際編排中有可能會面臨以下問題。
一是《同心前行》中的舞蹈演員都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和平年代,也沒遇到過大的挫折,所以無法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因此在這個以戰爭為背景的舞蹈中,舞蹈演員如何準確地通過眼神、情緒及肢體語言等形式把處于困境中的女兵的艱難、斗爭、希望等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們能夠感同身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和考驗。
二是該舞蹈在編排中會加入大量的技術技巧,舞蹈動作也需要有極強的爆發力,所以對體力和肌肉控制力的要求較高。該舞蹈的演員是六名女性,體力有限,因此,舞蹈演員如何在舞臺上很好地完成這些體力動作的同時還要將情感表達到位,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案得以解決。
一是組織演員大量收集觀看關于戰爭題材的優秀舞蹈作品,進行認真研究,著重關注其在細節上的表現,琢磨人家是如何把握所扮演的角色及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再結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模仿并多加練習,把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角色中去。
二是在體力和肌肉控制力上,舞蹈演員要多運動增加肺活量。整個排練期間,每天都會安排相應的基訓課和技術技巧課來對舞蹈演員的專業水平和身體素質進行提高,以便在舞臺上呈現更好的舞蹈動作。
筆者之所以選用這個題材進行創作,目的就是為了告知現在正在拼搏前行的人們:人在遇到困難時如果總是放棄,困難將永遠存在。不論在多艱苦的困境下,我們都要勇敢堅強,不屈服不放棄,充滿斗志勇往直前。而在群體生活中,作為個體的我們只有團結互助同心前行,才能尋求更大的成功。軍旅題材舞蹈《同心前行》以當代舞為表達形式,以積極向上的音樂作為基調,讓人們對“同心前行”有深刻的感受以及全面地了解。這部作品能夠再現當年艱苦環境下女兵們在戰場上英勇無畏的戰斗場景,突顯了女兵們百折不撓、團結互助以及舍生取義的偉大精神,同時還可以給前行道路上迷茫踟躕的人們一盞明亮的燈。朝著同一個目標,常懷“同心”勵志“前行”,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才能離最后的成功越來越近。
[1]李楊.當代舞——中國當代舞蹈的新課題[J].藝苑,2009(10).
[2]慕羽.中國當代舞蹈的創作與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
[3]葉進.當代舞蹈精品聚焦[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4]陳琳.淺談如何培養大學生現代舞創作能力[J].民族音樂,2014(2).
陸雨婷,女,南通藝術劇院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