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
獨立學院輔導員在貧困生心理脫貧教育過程中的角色研究
王丹
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貧困生,獨立學院的貧困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孤獨、無助、迷茫、過度敏感的心理,形成內向性的性格,在學習、人際交往、工作等能力方面略顯不足。為此,本文試圖探討高校輔導員在提升獨立學院貧困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工作等能力過程中的角色,即在貧困生心理脫貧教育中的角色,以便于獨立學院學生工作者有針對性地為貧困生進行心理脫貧輔導提供幫助。
貧困生心理脫貧;獨立學院;輔導員;角色
也許有的學者認為獨立學院的貧困生教育問題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貧困生教育問題較少,但是筆者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認識到獨立學院貧困生教育,尤其是在幫助貧困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機制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研究的必要性。
獨立學院是我國民辦高等普通院校,其學費一般超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一倍或兩倍,雖然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部分家庭經濟寬裕,但是迫于升學壓力,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會選擇獨立院校就讀,這部分同學生活在貧富差距大、家庭環境迥異、生活方式不同的同輩群體環境中,這樣的環境使他們更容易產生自卑、孤獨、無助、迷茫、過度敏感的心理,形成內向性的性格,從而在學習、人際交往、工作等方面缺乏自信、自強的精神。
另外,在校期間因家庭變故(尤其是家族企業經營不善、家人患病離世等原因)也會有部分原本家庭經濟富裕的同學陷入經濟困難的處境,這就構成了獨立學院的貧困生另一類群體,經此變故的學生心理創傷大而選擇隱忍,他們最大的困難是接受既定事實,重建新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重新確定人生規劃。
目前,我國大學生資助系統日益完善,尤其是學生經濟支持體系相對完善,從生源地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到校內兼職等制度安排可確保貧困生不會因經濟原因不能上學。但是,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發現雖然貧困生獲得的經濟支持可以使其繼續完成學業,但是由于原生家庭的生存狀態沒有發生變化,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模式并未改變,他們認知世界的心理模式也沒有發生改變。基于此,筆者認為獨立學院輔導員應結合貧困生群體特點輔導貧困生實現心理脫貧,其中,輔導員應承擔如下角色:
1.輔導員應作為經濟幫扶者
經濟是基礎,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為貧困生解決了經濟憂慮,他們才會安心于學業。目前,我國國家資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學貧困學生的經濟問題(例如,生源地貸款等制度),基本能保證其安心于學業,但是具體到每一位大學生而言,輔導員要給予一對一的指導,針對貧困生家庭經濟困難的狀況、個性特征和學習成績,幫助學生有的放矢地申請國家資助項目,提高獲得資助的概率。例如,學習成績優異的貧困生,可以建議其爭取滿足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的條件以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學習成績一般而實踐能力強的同學,可以推薦其參加校內或校外的兼職工作。
2.輔導員應作為心理輔導者
針對獨立學院貧困生群體心理特點,輔導員應運用積極心理輔導法一對一地為學生提供心理指導。因材施教,解開每一位學生的“心結”,幫助學生減輕原生家庭對其在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良影響,鼓勵并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使其健康、自信地與同輩交往,健康自信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針對獨立學院貧困生群體心理特點,輔導員應在學工部心理咨詢中心的協助下運用團體輔導法,為貧困生建立互助組織,通過在組織內開展定期的沙龍活動,讓貧困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改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其幸福感。另外,可以帶領貧困生互助組織開展社會或校內公益活動,讓貧困生在被關愛的同時關愛他人,在角色互換中,提升其感恩意識。
3.輔導員應作為學業指導者
獨立學院貧困生大多因為自卑而不愿與同輩有過多交往,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學習能力的發展(例如,貧困生缺乏自信、不敢于獨立組隊參與大學生挑戰杯一類的項目);另外,部分貧困生家庭生活貧困,父母文化程度低,不能給孩子更多的學業指導或建議,學生因其家庭生活環境所限,他們的學業規劃能力低;再有,部分因家庭意外致貧的學生由于接受不了現實的轉變,往往因逃避現實而耽誤學業。
針對以上提到的貧困生學習壓力,輔導員應分門別類地幫助貧困生端正學習態度、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監督、指導學生實施學習計劃,一步步地實現既定的學習規劃目標,提高貧困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綜合素質。
再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貧困生中有個別同學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德智體4.輔導員應作為職業規劃者
全面發展,輔導員可以以此為貧困生群體樹立榜樣(或是一對一結對子),讓更多的貧困學生看到向上的力量和希望,發揮優秀帶后進的效應。
貧困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社會關系單薄、自信心不足、社會交往能力普遍較弱,針對貧困生就業的壓力,輔導員應從大學一年級在確認貧困生資格后開始跟蹤幫助工作。結合霍蘭德職業指導理論,幫助貧困生分析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從大一起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并且一旦確定其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輔導員應積極、定期地監督貧困生同學實施計劃的情況,并在其碰到困難時積極引導或幫助,以便科學地解決貧困生的就業問題,為其家庭脫貧提供可能。
結合工作經驗,筆者認為獨立學院輔導員在貧困生心理脫貧教育中,以下兩點要極其重要,不能忽視。
1.建立朋友關系
在心理脫貧教育過程中,輔導員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尊重的朋友關系,獲得走進貧困生“心靈”的機會。用平等、友善的方式,而不是命令的、說教的方式與貧困生學生交流這是一個關鍵點,這樣的交往方式可以讓貧困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愛,在此基礎上才易于走進貧困生的生活、打開貧困生的心結,進而進行多元化的輔導。
但是這也是難點,由于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輔導員自身的性格特點和人際交往方式、學生性格內向傾向的特點等,輔導員要與學生建立“無所不談”的朋友關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輔導員應多學習社會學、積極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和技巧,不斷提升輔導學生的能力。
2.與原生家庭建立較密切聯系
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脫貧的問題看似是心理教育問題,實則是與貧困生的家庭問題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系。為了更好地解決貧困生心理脫貧的問題,獨立學院輔導員要做好其家庭的工作,獲得家長的認同和支持,甚至在幫助其家庭經濟脫貧方面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1]葛慧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脫貧[J].繼續教育研究,2009(5): 93-94.
[2]許美玲.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探究[J].現代閱讀,2013(2):2-3.
[3]雷紅,旭紅,陳凱.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問題及對策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1(5):231-232.
[4]歐賢才,牙向陽.廣西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分析[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54-56.
[5]陳為旭,鄭夏妍.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扶助體系的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66-68.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