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貞福,國淑梅,顏亞男,高 霞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山東濟南 5000;.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山東濟南 5000)
?
互聯網背景下食用菌課程的創新教育研究
牛貞福1,國淑梅1,顏亞男1,高 霞2(1.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2.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山東濟南 250100)
為提高食用菌課程的教學效果,闡述了互聯網技術在食用菌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從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課程創新教育思路,并提出交互式教學課件的開發、在線交互式教學、實時互動交流等課程創新教育途徑,以期為同類專業課程的創新教育提供參考。
食用菌課程;互聯網;創新教育
2015年以來“互聯網+”深刻影響著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其作用方式是把互聯網技術、理念、模式創新充分應用到食用菌產業鏈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旨在推動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最終將食用菌產業引領上智慧農業的道路。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呼喚食用菌課程的教育創新,而實施教育創新不僅是追求創新型人才的數量,更應強調創新型人才的質量,充分發揮創新型人才的作用,不斷提高人均產出和人才的投入產出效益[1]。2015年7 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頒布,明確提出鼓勵學校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鼓勵學校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等方式,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2]。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方式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才能適應“互聯網+”大環境下的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創新型人才。
1.1 在課堂中的應用食用菌課程是高等農業院校園藝、生物、植物保護、作物、設施農業等專業的專業課,重點培養學生菌種制作、生產管理、保鮮加工、營銷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融于教學中,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求知欲。針對現在大學生熱衷于上網的現象,教師可在上課之前列出相應專題,讓學生課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查閱相關資料,課上共同討論相關問題。“互聯網+”還可適時地將食用菌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以專題的形式引入課程教學,如結合云平臺、二維碼識別技術、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食用菌安全生產管理與質量溯源系統;再如光伏產業和食用菌產業相結合的光伏食用菌產業、食用菌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將重點從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向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由單純的課堂學習轉變為多種方式的學習[3]。
1.2 在課后的應用多年來學生課后對食用菌的學習僅限于作業題、實驗(實訓)報告、參觀感受等幾種方式,這樣就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互聯網教學從課堂教學、答疑、習題、作業批改、互動討論、小測驗、期中測驗到期末考試等都可在網上進行。這種“互聯網+食用菌”的教學模式使得食用菌課程在課后教學中可借助網絡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新思路。
1.3 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應用食用菌課程的目標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人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課下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級大學生食用菌創新訓練項目,提高了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網絡中食用菌創新實例很多,學生可以自己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分析討論。教師在課堂上點評學生分析的實例,將學生的表達能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作為平時考核的一部分。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工廠(企業、合作社等),對目前食用菌產業存在的問題做詳細分析,并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思路、方法。
2.1 改革教學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將顛覆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習者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方式、任何事情都可以向任何人學習的5A 學習模式(Any-thime,Anywhere,Anybody,Anything,Anyway),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而教師則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可通過在線開放課程、微課、慕課等途徑創新教學模式,線上線下交互答疑,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借助網絡化教學手段打造全新的互聯網背景下的食用菌課程教學新模式。
2.2 更新教學內容在課程教學創新上,教學內容的創新最重要。創新應圍繞學生能學到“賺錢吃飯”的真本領和對其進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上。在教學內容上,教學重點應放在互聯網背景下食用菌生產的實際應用中,注重對食用菌產業前沿知識的傳授,及時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食用菌行業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編寫圖文并茂、視聽一體(二維碼形式為載體)的多元化立體教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構建從“供給思維”向“需求思維”轉變的資源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在微信平臺上發布食用菌課程教學內容、分享相關文章、提供專業網站(如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食用菌商務網、易菇論壇等),供學生互動學習;應用信息技術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促進泛式、移動式、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
2.4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互聯網使學生全面了解和認識新時期的食用菌生產、經營、管理和銷售模式,獲取工廠智能化、數字化生產的前沿知識,并通過搜集案例、開設農業創客等途徑,培養學生的農業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通過與食用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讓企業通過學校和互聯網,將一些工作外包給在校大學生。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能夠快速接受任務,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效率,將知識融會貫通,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5 創新教學評價互聯網實現了教師、學生在線支持微信、QQ群問答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可進行實時監控、數據導出、作業審閱和統計;課后通過作業的布置與練習,教師輕松進行教學管理,學生及時鞏固學習成果。教師可對檢測和考核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便于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多元化的評價[4-5]。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將互聯網的開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與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相結合,可改進教師、學生、課程、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等教育相關因素,促進教與學的改革[6]。學生也從被動聽講轉為主動參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其專業興趣。
把網絡技術與食用菌課程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僅是把計算機作為教學的簡單演示工具,而是提供一個生動活潑、圖文并茂、聲情融匯的教學環境,實現良好的教學互動,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使各個復雜枯燥的食用菌教學環節具體化、形象化。
3.1 交互式教學課件的開發食用菌的種類較多,并且具有很強的生產實踐性。課堂內只能選取典型的三四種食用菌進行講授[7]。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構建分布式課件框架、利用PPT中的“觸發器”功能、巧用PPT控件工具箱中的交互對象等策略和途徑制作交互式教學課件,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基本了解食用菌的種類、基本知識,實驗目的、設備、步驟規范等,課堂集中講解食用菌生產的關鍵環節和實驗實訓,以便提高教學效率。
3.2 在線交互式教學在線教學指通過網絡使學生與教師隨時隨地開展教學互動,突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互聯網進行在線交互式教學,可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學習節奏,自由分配學習時間,對于教學難點多花時間學習,不需要全班統一教學進度。例如食用菌培養基配方計算優化的內容,因為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差異,個別學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去理解掌握,學習節奏各有差異。
3.3 實時互動交流通過互聯網技術,學生在課程學習、假期實踐、頂崗實習、社會服務或工作中遇到困難,可以直接向教師、專家尋求遠程幫助,不受地域、時間限制。學生還可以組建QQ群、微信平臺等方式,邀請教師、同學實時共同參與討論,解決難點問題,實現師生、學生間的實時互動。
通過“互聯網+”戰略將信息產業的優勢轉嫁到食用菌課程的教學中,為專業知識教育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提供了可能。面對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和專業教師需要構建順應“互聯網+”的課程體系,運用互聯網創新和完善課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有效的線上線下教學互動機制,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構建“互聯網+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和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適應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專門人才,全面提升現代農業人才培養質量。
[1] 牛貞福,國淑梅,董仲國,等.基于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培養[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1):45-47.
[2] 教育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全文)[A].2015.
[3] 劉丹丹.試論互聯網環境下的職業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266-267.
[4] 牛貞福,國淑梅,徐金強,等.基于職業能力的《食用菌》課程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3):383-385.
[5] 牛貞福,國淑梅,李丹,等.工廠化生產背景下《食用菌栽培》課程考核改革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4):8439-8440,8442.
[6] 阮俊華.互聯網思維與育人機制創新[J].中國青年研究,2015(3):110-112.
[7] 牛貞福,國淑梅,王鵬,等.基于項目教學的食用菌栽培課程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9):4220-4221.
Research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Edible Fungi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NIU Zhen-fu, GUO Shu-mei, YAN Ya-nan et al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2)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dible Fungi curriculum,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Edible Fungi was expounded. The ideas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n, we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courseware, online interactive teaching, real tim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way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similar courses.
Edible Fungi curriculum; Internet; Innovative education
院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15XJZ03);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項目(2014zcj012)。
牛貞福(1976-),男,山東東阿人,副教授,碩士,從事食用菌的教學科研工作。
2016-08-22
S-01
A
0517-6611(2016)30-0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