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冰婷
智力落后兒童由于分析、綜合能力發展差,思維能力大多停留在直觀形象階段,因此他們對抽象思維占主導的數學學習本身就存在很大困難。如果是片面強調學科知識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更不適合智障學生學習了,也不利于智障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以往的培智數學課堂教學忽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不注意教學內容的橫向聯系。我認為,在培智學校課程整合的趨勢下,培智數學教師更應該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互相聯系與滲透,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地與多學科整合教學,將數學與語文、康復訓練、生活適應等學科進行整合教學,給智障孩子提供合適的學習與訓練。
一、將數學與語文整合,逐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對智力殘疾學生來說,語言缺陷是影響他們生活、學習及社會交往的一個重要障礙。智障學生的語言能力大多有以下幾種情況:有的想說但說得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有的說話咬字不清楚;有的只用手勢或用點頭搖頭來表示。如果不加強語言能力訓練,長期下去,惡性循環,勢必影響邏輯思維的嚴謹,以至于學習數學越學越難學,越難學就越不愛學,將嚴重影響影響學生的智力補償和智力發展。以前大部分人認為對智障學生的語言訓練和補償一般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其實只要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語言發展重視,數學學科同樣對矯正和補償學生的語言起著重要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嘗試數學與語文的整合,為學生營造多渠道、全方位的訓練環境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
1.訓練學生語言完整性。
在數學課中,教師不能放過每一次訓練學生說話的機會和條件。每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完整的句子,不說片言碎語。如在教學生點數1—10時,我準備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物(常見的水果、學習用品等),當他們看到這些東西就產生了興趣,然后我再讓他們點數,同時提問:“老師這里有幾個桔子?”學生大都回答:“2個?!边@時候我要求學生用完整句子回答:“老師有2個桔子。”我問:“數一數,你有幾支鉛筆?”讓學生點數后完整說出:“我有5支鉛筆。”習慣成自然,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完整性,慢慢地學生就會正確完整地表達出來了。
2.訓練學生語言溝通力。
在數學課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往,讓學生在互動與交往中發展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如教學《認識人民幣》單元時,我設計了“購物”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在買和賣中學習和掌握人民幣的簡單運算,訓練了購買中的語言溝通能力,如“我要買尺子,給你2元錢”,“找你3元錢”,“謝謝”,“再見”,等等。
二、將數學與康復訓練整合,逐步鍛煉和促進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智障學生中,因腦損傷而引起的肢體缺陷所占的比重是比較大的。由于肢體運動的緩慢會給學生帶來許多學習上的困難,因此,正確引導和幫助智障學生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和補償也是數學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鞏固所學知識,通過操作訓練,又能讓學生活動手部等小肌肉群,使學生協調性增強,行動逐漸變得敏捷,從而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著把康復訓練與數學教學相整合,對學生進行智力補償和肢體訓練。如在教學《認識長方形》時,為了讓智障學生既能建立長方形的初步印象又能鍛煉手的靈活性,我將長方形紙的兩條長邊涂上紅色,兩條寬邊涂上綠色,讓學生練習將長方形紙對折,把兩條紅色的長邊對齊、重合,然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條紅色的長邊一樣長;接著讓學生將長方形紙打開、撫平,再將兩條綠色的寬邊對齊、重合,再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條綠色的寬邊也一樣長。通過反復折紙,一遍遍練習,不僅讓學生建立了長方形的初步印象“兩條對邊一樣長”,還鍛煉了手指的靈活性,訓練了精細動作中拇指和食指的對捏訓練。
再如在教學《認數1—10》時,我創編數字手指操,讓學生邊讀數邊伸出對應的手指,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變抽象數學理論知識為具體、生動、靈活有趣的活動。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手指靈活度及反應能力,又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記憶。
三、將數學與生活適應整合,逐步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培智教育目標就是通過學校教育,讓智障學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基本技能,將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而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就是為了適應生活、改善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數學與生活整合教學,讓學生既掌握必備的數學知識,又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使用。
如在教學《認識厚薄》時,學生經常混淆,把厚的說成薄的,把薄的說成厚的,讓人哭笑不得。這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接觸到的概念只有語音記憶,而沒有形象結合,這時我就將學生帶進學生宿舍,邊教學生整理自己的床鋪,邊教學生區分被子是厚的,床單是薄的,通過進行內務訓練強化識記“厚薄”概念。還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穿衣服的比賽,準備好厚的冬衣和薄的夏裝,讓學生知道冬天天冷要穿厚衣,夏天天熱要穿薄衣,老師發指令:“冬天來了,我們要穿哪一件?”讓學生回答并迅速找到相應的衣服,看誰反應快穿得又好,再給予獎勵。這個游戲不僅讓學生直觀理解和掌握了厚薄的知識,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了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如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時,如果是在課堂中枯燥的講解,學生肯定提不起興趣。于是,我創設了“去超市購物”情境,將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學生喜愛的食品擺進教室布置成小型超市,老師充當超市經理將每件商品標上價格,由學生充當收銀員和顧客,拿著學具“人民幣”到超市自由選取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活動時,超市經理可以適時地和顧客進行交流,讓顧客學習用禮貌用語交流;要付款時讓顧客自己先算一下需要付多少錢,讓收銀員再算一下,看看結果是不是一樣的。游戲可以互換角色反復進行,讓學生強化訓練。這個游戲不僅讓學生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和運用,還逐步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實踐,我認為培智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能大大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讓智障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從而喜歡數學,也為將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立足于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