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霞
摘 要: 檔案職業倦怠現象是目前檔案工作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職業病。文章分析了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對緩解職業倦怠的措施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 檔案工作者 職業倦怠 對策
近年來,人們日益重視對社會各行業中出現的“職業倦怠”(Job burnort)現象的研究,研究的觸角亦伸向了檔案工作的領域。檔案工作者如果出現職業倦怠,將會直接導致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受損,工作效率低下,進而影響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分析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探尋干預對策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的主要特征
1974年,美國學者費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職業壓力時,首次用“burnort”一詞來描述這一現象,即人們長期在從事某一項工作的過程中,對工作缺乏興趣和熱情,卻又不得已而為之,人就會感到厭煩、苦悶、怨恨和憂郁等,以至于身心疲憊,導致自身潛能難以充分發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
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的主要特征:一是喪失檔案工作的熱情,對周邊的人及事物漠不關心;二是對檔案用戶尖薄、苛刻,沒有耐心,工作態度消極甚至惡劣;三是消極自卑,對所從事的檔案工作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自我價值評價降低,自卑感強。
二、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成因分析
“職業倦怠”是一種惡性循環的、對工作具有極強破壞力的因素。它因工作而起,然后反作用于工作,導致工作狀態惡化。不同的職業,導致“職業倦怠”的因素也各有所異,就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而言,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我定位過高,現實平臺過低
一個人如果不想活得渾渾噩噩,就要學會給自己定好位,能做什么,怎樣去做及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明確了定位,就可以懂得以理性的態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狀態,這樣才能把命運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檔案管理工作雖然是一門技術性工作,但是綜觀我國諸多單位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一般多為繁瑣重復的實體整理,技術含量較低。于是,過低的現實平臺無情地打擊了檔案工作者的熱情,周而復始的平淡工作消磨了檔案工作者的積極性,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職業倦怠。
(二)發展空間渺茫,缺少價值認可
隨著時間的延伸,檔案工作者感到自己的職業道路越走越窄,每天都停留在原地,無法超越現有的工作平臺,再怎么做都不會有成就感,這是檔案工作者產生職業倦怠的普遍現象。最為糟糕的是,檔案工作者原本還有工作干勁,由于不管做得好與壞,都沒有人鼓勵,也沒有人指正,久而久之,就覺得自己可有可無。其心中難免會存在疑惑:工作得不到領導的認可,看不到前途,我的價值在哪里?工作得不到領導的關心,看不到希望,我的發展空間在哪里[1]?
(三)價值觀念偏向,需要層次轉移
根據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生理(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Safety needs)、社交(Love needs)、尊重(Esteem needs)、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2]。自我實現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也是促進人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社會上對檔案工作不認可的聲音依舊存在,經歷長年的日積月累,無形中會降低檔案工作者的工作自信,傷害檔案工作者的工作自尊。另外,檔案工作較其他職業而言,單調、乏味、重復性強,人的創造性發揮受限,個人的理想與現實生活反差較大,這些因素都極易誘發職業倦怠。
三、干預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的對策思考
職業倦怠會對檔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損害。因此,尋求相關措施,幫助檔案工作者明確自我定位,減輕其職業倦怠心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改善“環境”。職業的社會地位及職業對從業人員的吸引力是由經濟基礎和職業威望決定的。防止職業倦怠,就要提升檔案館(室)的社會地位,創造一個良好的、適宜檔案工作者成長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方面。所謂“軟環境”,是指為檔案工作者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良性合理的激勵機制,給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滿足其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所謂“硬環境”,是指給檔案工作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解決檔案工作者的工資、福利問題,解決其后顧之憂,為檔案工作者的發展提供機會[3]。
(二)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檔案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和結果,是前人傳給后人的寶貴遺產,是歷史留與未來的無價資源。它記錄了機關、團體和個人的歷史發展軌跡,反映了厚重的文化沉淀,管好、用好這些財富是檔案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檔案工作者的職業是高尚的,工作是繁重的,生活是清苦的,所以檔案工作者要懷有一顆淡定從容的心態,平淡地看待人生;抱有一種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無愧今生的職業操守。
(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人對于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都愿意力求完美的完成,希望獲得更好、更大的成就,這就是所謂的動機[4]。建立激勵機制是調動群體和個體積極性的有效措施,通過科學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激發人們的動機,讓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實現無縫對接,充分調動人們工作的主動性。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多為檔案工作者創造機會,為個體充分發揮才能搭建平臺,用工作成果煥發人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積極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檔案工作者要主動自我調適,將工作與興趣結合起來。很多人在選擇自己從事的工作時,過于看重自己的興趣和感受,其實工作往往是一種“快樂”和“痛苦”相結合的過程。開始檔案管理工作之前,既要了解自己的內心深處的追求、理念、個性、興趣等特點,又要綜合考慮自己的業務特長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對自己進行綜合定位。一旦確定在檔案部門工作,就應該扎扎實實地工作,甘于清貧與寂寞,堅守自己的人生價值準則[5]。客觀地看待工作中的得與失,調整好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制定好可行的職業目標,以樂觀的心態做好本職工作。
四、結語
職業倦怠已成為檔案工作者群體中的普遍現象,這會影響到檔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從根本上說,檔案工作者出現職業倦怠現象,是檔案館(室)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綜合反映,它的產生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檔案工作者個人也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以樂觀、向上、健康心態投入到檔案事業中,讓自己遠離職業倦怠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張瑞菊.我國檔案職業倦怠特點及原因分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2]維基百科.需求層次理論[EB/OL][2015—12—22].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
[3]許德斌.高校檔案工作者職業倦怠探究[J].山西檔案,2015,(5).
[4]曾詠秋.高校圖書館員職業倦怠的心理學分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6,(4).
[5]姜雪,王玉琪.檔案管理人員的職業倦怠與解決途徑[J].北京檔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