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芳

【摘要】 目的 觀察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臨床組與對照組, 各51例。對照組使用泮托拉唑治療, 臨床組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治療, 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臨床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 對照組為84.3%,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白眉蛇毒血凝酶;泮托拉唑;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98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臨床中比較常見的腸胃疾病, 與此類疾病相同的還有胃潰瘍、十二指腸穿孔、門靜脈高壓、出血性胃炎等疾病。這類疾病的危害程度由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決定的, 有效的止血能夠控制病情的發展并且緩解患者的癥狀, 提高患者的預后情況, 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中用于止血的藥物有許多, 但是往往受到用藥途徑的限制。白眉蛇毒血凝酶是一種有效止血的注射液, 能夠進行動、靜脈注射、肌內注射、局部霧化噴灑等多種用藥途徑[1]。本文討論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02例在本院診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臨床組與對照組, 各51例。臨床組中男32例, 女19例, 年齡20.1~65.2歲, 平均年齡(32.2±11.2)歲;對照組中男34例, 女17例, 年齡21.2~66.2歲, 平均年齡(33.3±11.4)歲。其中消化性潰瘍52例, 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19例, 胃管狹窄擴張術后并發出血8例, 膽總管結石乳頭肌切開術后并發出血8例, 急性胃黏膜出血7例, 胃癌8例。排除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服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患者、腫瘤、妊娠、哺乳期以及對藥物皮試呈陽性患者[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使用泮托拉唑治療, 泮托拉唑80 mg/d, 靜脈注射, 分2次, 40 mg/次, 連續注射3 d。臨床組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治療, 白眉蛇毒血凝酶2 kU, 靜脈注射, 分2次, 1 kU/次, 持續注射3 d;泮托拉唑用法同對照組。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時期內的體溫、心率、呼吸循環、血壓、尿量、大便性質、顏色、次數以及大便潛血常規檢測等方面的情況[3]。療效觀察為:大便顏色為黃色, 潛血檢測為陰性;內鏡檢測無出血現象;胃引流液無異常。上述滿足任意1項為有效止血。治愈:用藥后2 d內消化道出血停止;有效:在用藥后3 d內消化道出血停止;無效:用藥后>3 d仍存在消化道出血??傆行?(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臨床組中治愈34例, 有效15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1%;對照組治愈23例, 有效20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4.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臨床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9%(3/51);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9.6%(10/5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臨床消化道常見的疾病, 特別是在患有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中, 出現靜脈破裂的發生率較高, 且由于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較弱, 出血時間長, 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上消化道出血不止, 可能造成患者由于大量出血引發的失血性休克,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需要有效的止血治療藥物進行控制。當上消化道出血時, 胃內的消化液會導致血小板的凝聚功能受到影響, 且消化液對出血部位造成的腐蝕作用會加劇出血。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中, 臨床醫學認為, 有效的控制出血以及抑制胃酸的分泌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機制[4]。
白眉蛇毒血凝酶是一種從白眉蛇毒液中提取的注射用止血藥物, 其藥物成分中含有類凝血酶以及類凝血激樣酶, 當為血管出現破裂的患者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時, 能夠有效的發揮其止血的功能[5]。并且在長期的臨床應用中, 白眉蛇毒血凝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被廣泛用于各種血管止血中。而泮托拉唑是一種能夠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能夠提高患者腸胃的pH值, 促進血小板發揮凝血的功能, 減少胃酸對血小板的抑制作用。通過實驗觀察, 發現臨床組總有效率為96.1%,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3%,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消化道出血, 提高患者的預后以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慧芳.注射用泮托拉唑鈉與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存在配伍禁忌.臨床軍醫雜志, 2012, 40(3):647.
[2] 姚麗.上消化道出血128例病因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 2008, 19(3):179.
[3] 韓肇木.急性心肌梗死并上消化道出血51例臨床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 2008, 19(3):172.
[4] 陳玉娟.急診綠色通道搶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5例效果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 25(24):5691-5692.
[5] 賀繼東, 王莉.白眉蛇毒血凝酶與巴西矛頭蝮蛇毒血凝酶治療消化性潰瘍致出血的療效比較.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21):192-193.
[收稿日期:20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