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 李軍麗
【摘要】 目的 深入探討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診斷中, 動態心電圖的臨床作用。方法 40例冠心病患者, 對其進行常規心電圖診斷和動態心電圖診斷, 對比分析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結果 動態心電檢查診斷陽性34例(85.00%), 其中陣發性室上速20.00%(8/40), 房室肥大15.00%(6/40), 竇性停搏15.00%(6/40), 陣發性房顫20.00%(8/40), 缺血性ST-T異常改變15.00%(6/40);常規心電檢查斷陽性24例(60.00%), 陣發性室上速15.00%(6/40), 房室肥大10.00%(4/40), 竇性停搏10.00%(4/40), 陣發性房顫15.00%(6/40), 缺血性ST-T異常改變10.00%(4/40)。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 采用動態心電圖診斷方法, 不僅診斷效果優于常規心電圖診斷, 而且還具有快速、無創的優點,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冠心??;心律失常
結合已有的臨床研究資料來看, 冠心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 患者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和心絞痛[1], 且相當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心律失常。研究所涉及的動態心電圖是一種具備24 h無間斷記錄并編輯分析患者心臟在活動和安靜兩種狀態下的心電圖變化, 在臨床實踐中作用非常廣泛;基于此本院以動態心電圖診斷為研究方法, 采用對比的方式深入探討其在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男24例, 女16例, 平均年齡(56.42±2.97)歲;平均病程(1.9±0.8)年;其中合并高脂血癥11例, 2型糖尿病16例, 高血壓13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檢查前, 均停止給藥3 d;在檢查過程中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測, 具體指標及內容為:紙速25 mm/s, 增益10 mm/mV[2]。然后再對40例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系統(HOLTER-STAR三聯導), HS9514型記錄儀, 導聯使用V5、V3、V1, 分析診斷結果。
1. 3 診斷評定標準 動態心電圖陽性標準:以等電位線基線為基準, ST段呈現下斜型或者水平型下移>0.1 mV;下移的持續時間≥1 mm;2次心肌缺血發作時間的間隔>1 min。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動態心電檢查診斷陽性34例(85.00%), 其中陣發性室上速20.00%(8/40), 房室肥大15.00%(6/40), 竇性停搏15.00% (6/40), 陣發性房顫20.00%(8/40), 缺血性ST-T異常改變15.00%(6/40);常規心電檢查斷陽性24例(60.00%), 陣發性室上速15.00%(6/40), 房室肥大10.00%(4/40), 竇性停搏10.00%(4/40), 陣發性房顫15.00%(6/40), 缺血性ST-T異常改變10.00%(4/40)。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在臨床上極為常見的疾病, 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導致的血管腔的狹窄或是阻塞, 因此會造成患者出現心肌缺血、心肌缺氧或壞死而導致患者出現的一種心臟疾病。但就目前的研究看, 冠心病的實際發病范圍可能會更加的廣泛, 甚至會包括栓塞、炎癥或是管腔狹窄甚至閉塞等相關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而目前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 將冠心病分為了穩定型的冠心病以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由于冠心病的特點, 在臨床上會出現較多的危險因素, 在此過程中患者會出現總膽固醇過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等相關癥狀, 同時患者若出現不良生活方式、肥胖、高血糖以及酗酒和長時間的緊張等情況, 也會導致患者出現冠心病?;颊咴谂R床上的發病過程中, 出現的相關癥狀較多, 其中一種最為典型的癥狀就是胸部疼痛, 同時猝死以及其他癥狀也是患者在臨床上出現冠心病的一種重要表現, 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 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在這種狀況之下, 通過一種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 對于患者而言就顯得極為重要。而為了能夠更好的在實際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則需要通過一種及時有效的手段對患者實施相應的檢查。目前的常規癥狀診斷的方式效果并不好, 也會造成較多的誤診或是漏診等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 通過使用影像學的方法, 就顯得極為重要。
結合臨床實踐來看, 常規心電圖是一種在臨床上具有很長使用歷史的關于心臟活動的檢查方法, 其特點在于費用低、重復性強、患者易于接受。據相關研究資料報道, 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陽性率在50.00%左右, 本次研究數據略高, 經分析與研究所選取的人數相對較少有關, 隨著臨床實踐的不斷深入, 發現該診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這對于患者的后期治療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研究中所涉及的動態心電圖, 通過分析24 h連續記錄的超過10萬次的心搏心電信號[3], 能夠更加準確的監測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的發作規律、持續時間等指標, 這是包括常規心電圖在內的其他方法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動態心電檢查診斷陽性34例(85.00%), 其中陣發性室上速20.00%(8/40), 房室肥大15.00%(6/40), 竇性停搏15.00%(6/40), 陣發性房顫20.00%(8/40), 缺血性ST-T異常改變15.00%(6/40);常規心電檢查斷陽性24例(60.00%), 陣發性室上速15.00%(6/40), 房室肥大10.00%(4/40), 竇性停搏10.00%(4/40), 陣發性房顫15.00%(6/40), 缺血性ST-T異常改變10.00%(4/40)。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檢出率要明顯優于常規心電圖, 此外, 動態心電圖除了具備準確率高的優點之外, 同時還具有操作簡便和無創傷的優點[4]。
綜上所述, 在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 動態心電圖的的綜合效果要好于常規心電圖, 該方法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借鑒并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小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4, 1(2):170-171.
[2] 張麗霞, 潘雙花, 何英平.應用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較.當代醫藥論叢, 2014, 12(20): 5-6.
[3] 曾令忠, 陳漢娜.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監測與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較.實用預防醫學, 2013, 20(5):1548-1549.
[4] 劉海燕.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對比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3):113-114.
[收稿日期: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