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忠玲
?
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施路徑
申忠玲
摘要:高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應堅持方向性原則和尊重價值選擇多樣性相結合,貫徹以人為本和自主性原則相結合,堅持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堅持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全員育人,重視實踐育人,堅持文化育人,強化機制育人。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取得實效。
關鍵詞: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
我國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培養社會所需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因而必然會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基地。積極有效地開展對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對于提高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鑒于此,本文結合目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狀,對加強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做一些探討。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①高校的思政教育,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誘惑,從而準確把握自己的言行。就筆者的教學實踐和調查所及,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在整體上是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少數學生甚至沒有任何價值信仰。因此,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各高校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②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能否承擔起人類精神價值傳承的使命,是衡量其教育成敗得失的關鍵所在。
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亦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需要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意識形態競爭日益激烈,手段和方式也越來越隱蔽,一些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試圖與我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高校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歷來是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重點目標,青年學生和教師也是他們爭取的重點對象。特別是在當今的網絡信息時代,各種社會思潮和信息交鋒較量,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各種滲透和威脅,必須“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③加強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價值自信。
當代社會,在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只有遵循教育規律的普遍原則,才能使得此項任務得以科學有效的展開。
1.堅持方向性原則和尊重價值選擇多樣性原則相結合
首先,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明確一個基本方向,即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導向性。當今的世界交流日益頻繁,我國的對外開放進程也不斷深入推進,各種價值觀激烈碰撞交鋒,大學生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價值主體自我化、價值追求個性化、價值選擇矛盾化、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馬克思主義導向性的同時,也要承認上述價值取向的變化、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只有承認和包容,不同的價值觀才能進行平等有效的對話,從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性作用的發揮提供交流和引領的平臺,實現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開展和落實。
2.貫徹以人為本和自主性原則相結合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④“從價值視角來理解,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價值主體是人,核心理念是實現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亦要將以人為本和學生的自主性相結合。充分尊重大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自主選擇權,營造出自我教育的環境氛圍,使得他們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判斷水平,從而積極主動地認可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體系。唯有這樣,才能使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進而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3.堅持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⑥價值認同亦是如此,任何價值觀的認同都始終伴隨著相關利益得失的驅動。只有符合自己的價值認同和利益需要,才能樂于被人們所接受。因此,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以學生的合理需求為出發點,采取適當的激勵方式,將正激勵和負激勵有效結合,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肯定、褒獎、贊揚,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否定、制約、冷落、批評。只有激勵大學生為實現個人利益和社會價值的雙贏而不懈努力,才能使他們真正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4.堅持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新形勢下,單純的灌輸式、填鴨式思政教育方式非但不能適應高校大學生的時代需要,甚至會使其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必須將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結合起來,一方面發揮他們各自的功能和優勢,使價值觀教育做到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則可以加強二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從而實現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優化效果。
1.堅持全員育人,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整體體系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⑦在此指導下,我們要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協調共管,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局面,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從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立體空間。此外,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還需在教學實踐和教育管理的結合上想辦法,使其形成課堂、校園、社會多位一體的培育平臺。在教材使用上,要聯系時政熱點、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學科與教師間的合作,采用適合大學生認知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從而實現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事例感染人、以方式影響人,將教與學、學與用、用與行自覺統一起來,實現教育功能與社會價值的完美統一。
2.重視實踐與行動,加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⑧因此,衡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效的標準就是具體的社會實踐。高校應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和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等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此基礎上,高校更應注重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因為“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而難,由遠及近,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⑨使大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深入社會、體驗生活、發展自我,同時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3.堅持文化育人,提升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軟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⑩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最核心的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高校在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培育和踐行中,理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因為大學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學校的文化傳統和校風、教風、學風都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最為重要的是要加強高校硬件環境建設,加強校園綠化、室內美化、室外凈化以及圖書館、實驗室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尤其是要體現網絡教育技術的先進作用,即借助網絡新媒體和媒介強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正確認識和正面引導,使學生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有一個全面、理性的認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自覺投身于光榮而艱巨的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4.強化機制育人,為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從高校角度而言,要全校上下一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學育人的整體規劃。使其體現在教育方針、教學內容、學風建設等各個領域,滲透到廣大師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環節。從而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實踐機制,長期不懈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這項工作生活化、制度化、常態化。在評價機制方面,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與獎勵機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大學生的成長統一起來,使其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內化為其自覺的行動,調動起他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引文注釋
①③習近平.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EB/OL].新華網.(2014-12-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m.
②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1-10-26.
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⑤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10.
⑥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⑦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1).
⑧⑨⑩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174,161.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54
[基金項目:本文系青海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民族地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以青海高校為例”(編號:1403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