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琦薪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設探析
肖琦薪
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黨的執政理念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突出人的能動作用。廉政文化素質作為國家治理主體的重要文化素質,直接關系到治理主體在國家治理中能動性的發揮,關系到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實現。現階段,我國廉政文化建設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從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探求廉政文化建設新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國家治理現代化;廉政文化建設;路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深入推進廉政建設,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活。廉政建設歷來是政治建設的關鍵,在不同時期,廉政建設的側重點不同。現階段,習總書記提出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建立起以為民、務實、清廉為核心的廉政文化,為廉政建設提供必要的精神文化保障,從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廉潔的政治環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中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標志著黨的執政理念實現了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轉變的關鍵在于突出人的能動作用,能動性的有效發揮離不開人各方面的素質,尤其是廉政文化素質。廉政文化建設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需求。
1.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性
習近平同志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演化的結果。”①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產物。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廉政文化建設必然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為導向,以時代發展新要求為目標,建立起能滿足我國現代政治、經濟、生態等治理新需要的現代廉政文化體系,從而增強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性。
2.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科學性
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實現多元主體的協同共治,即全民共同參與國家治理。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設,注重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多向互動,注重在廉政文化建設中引進先進理念,有利于實現“管理”向“治理”轉變。“管理”是單一管理主體的獨立行為,而“治理”則是黨、政府、人民群眾等多元主體共治的聯合行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治理決策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廉政文化建設不斷發展,在建設理念上不斷去舊革新,在建設環境中不斷清明的趨勢下,國家治理結構也會得到不斷優化。在廉政文化建設的推動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將更具科學性。
3.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效性
國家治理現代化表明了黨執政觀念和執政方式由“管理”到“治理”的轉變。“治理”較“管理”而言更注重突顯人民的主體作用,要求人民主動參與到國家治理中,充分發揮自身能動作用。廉政文化建設強調提高建設主體的廉政文化素質,建設主體廉政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在制定國家治理政策時較好地兼顧到國家與人民的雙方利益,為政策的實行減少阻礙,從而增強政策的實效性。即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設,客觀上增強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可行性,保證了治理中的相關政策得以順利落實,發揮出應有的實效性。
現階段,廉政建設是政治建設的重中之重,廉政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廉政建設的成效。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我國廉政文化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廉政文化素質培養、廉政文化制度建設和建設主體參與渠道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以致廉政文化建設進度緩慢、效果不明顯。
1.建設主體自身廉政文化素質偏低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廉政文化建設應充分發揮建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而制約主體能動性發揮的關鍵之一在于自身廉政文化素質的高低。廉政文化素質包括廉政文化意識與廉政文化能力。就廉政文化意識而言,廉政建設主體深受“官本位”和“人治”等封建治理文化思想影響,導致建設主體政績觀、權力觀以及世界觀扭曲。且廉政建設過程中,建設主體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進行自身廉政文化素質的培養與提升的步伐不快。就廉政文化能力而言,廉政文化能力是指人對廉政文化的運用能力,包括廉政文化創新能力、廉政文化宣傳能力等。就如今現狀看,建設主體自身正確廉政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夠,對已有的廉政文化進行深入宣傳不力,或不具備在現有文化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的能力。總而言之,我國建設主體自身的廉政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2.缺乏系統的制度體系與法律保障
任何建設目標實現的前提與基礎,是具有一套系統的制度體系來為之服務。但我國在進行廉政文化建設時,雖然提出與制定過一些廉政文化制度,但并沒有注重將這些零散的廉政文化制度聯系起來形成系統的制度體系。由于缺乏系統的制度體系,我國廉政文化制度的執行力較低。主要表現為效率低與針對性不強,比如,對官員的廉政監管力度不足,或是任人唯親現象的存在,以及黨的紀檢機關和政府系統的監察部門沒有獨立、專門、系統的廉政文化制度體系,都會導致廉政文化制度的執行力低下。除此之外,廉政文化建設缺乏相關的法律保障。離開法律保障的廉政文化建設難以被重視,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規定與政策也難以被遵從和執行,以致廉政文化建設最終淪為空談。
3.建設主體單一及參與渠道不暢通
國家治理現代化理念強調,廣大人民群眾是國家治理與建設的主體。廉政文化建設屬于國家治理與建設的一部分,其主體理應也是廣大人民群眾。但是,由于受封建政治文化的影響,大多數人認為廉政文化僅僅是一種從政文化,與民無關。廉政文化建設也是專門針對手中擁有權力的政府職員或領導干部而言的,人民群眾不敢也不愿深入其中,始終對廉政文化建設持觀望態度,缺乏對廉政文化建設的參與意識。人民群眾參與意識的缺乏,使廉政文化建設主體呈現單一化、片面化,甚至唯一化的趨勢,難以形成全民共建模式。同時,廉政文化建設的群眾參與渠道不暢通、保障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為參與方式單一,參與渠道極少,參與程序繁瑣,缺乏保障群眾參與權的相關規定。此類種種因素都制約和阻礙了群眾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中來。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反腐倡廉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內容。針對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必要對發展路徑進行思考。
1.提高建設主體的廉政文化素質
(1)廉政文化建設中,應堅持傳統政治文化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相結合的原則。廉政文化建設主體應對傳統國家治理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不能有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必須堅持繼承與發展相統一。當然,繼承的同時更要注重將之與時代相結合,不斷為建設主體的廉政文化素質注入新的時代生命力,逐步形成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核心的廉政文化意識。
(2)廉政文化建設中,對待外來廉政文化應堅持借鑒和創新相統一的原則。廉政文化建設主體要學會在借鑒外來廉政文化基礎上,將之與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不僅有利于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設主體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譬如,我們可以學習、借鑒西方法律至上、依法行政、民主執政的先進廉政思想,在公務員隊伍中牢固樹立公仆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讓公民具有主人意識、權利意識和監督意識②。堅持對外來文化的借鑒與創新,是力求中西廉政文化相承接,培養在借鑒中不斷創新的能力,最終促使建設主體的廉政文化素質得以提高。
2.完善廉政文化建設的制度體系與法律保障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權力監管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到從源頭上把好關,對選拔人才的基本原則、標準、路徑等進行深刻改革。如在選拔過程中,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統一的原則,徹底改變任人唯親的惡習,實現人事選拔制度的優化,建立起一套系統、規范的人事制度體系,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強主體。領導干部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之一,他們手中握有實權,不完善權力制約監督制度體系,就很有可能滋生腐敗,損害黨、國家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了防止權力濫用,唯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因此,廉政文化建設必須以廉政文化制度的建設作為基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權力監督機制,設立專門的、獨立的廉政文化制度,力求形成一套相對系統和規范的廉政文化制度體系。
(2)建立與完善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法律保障。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③,表明法治思想已成為現代國家治理與建設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見,法律保障是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起保障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引起對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視,保障廉政文化建設政策的順利實行,實現廉政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增強廉政文化建設在國家與社會中的影響力,最終推動廉政文化建設的向前發展。
3.實現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1)重視人民群眾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人民當家作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內涵之一,體現了人民群眾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主體地位。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設必須把握好這一核心內涵,要重視人民群眾的參與,進行全民協同建設,不僅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也有利于使廉政文化建設得到社會民眾的支持與認同,增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只有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中,意識到廉政文化是一種大眾性質的生活文化,才能真正達到其建設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圍與社會風氣。
(2)重視現代化網絡技術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應用。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以其獨特的便利性與廣泛的傳播性,成為社會大眾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廉政文化建設中,要使人民群眾能享有暢通的參與渠道,有效發揮對廉政文化建設的監督作用,就要善于將現代化科技應用到廉政文化建設中,使網絡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成為溝通社會大眾與廉政文化建設的橋梁與紐帶。譬如,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發表自身對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建議與意見,也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信息,甚至可以在網絡上對破壞廉政文化建設的行為進行直接舉報。現代化網絡技術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參與渠道,保障了人民群眾參與權與監督權的實現,促進了良好廉政文化氛圍的形成。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與推進新時期反腐倡廉工作不斷深入的基礎性工程,也是推進我國政治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對之高度重視,要善于在建設中發現問題,并及時結合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探求新的路徑,以促進廉政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形成國家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
引文注釋
①本書編寫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 3.
②何少林.我國廉政文化建設論略[J].科學社會主義,2007(1):97.
③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
[1]本書編寫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3.
[2]何少林.我國廉政文化建設論略[J].科學社會主義,2007(1):97.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胡鞍鋼.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82.
[7]胡鞍鋼.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特征與方向[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3):6.
[8]許海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10.
[9]黃義英,秦馨.廉政、廉政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內涵[J].前言,2010(9).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