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勤
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履職困境及效能提升研究
顧勤
“兩個責任”“三轉”“四種形態”,既對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為完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指明了新方向,有效地促進了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本文闡述了高校紀檢監察工作職能本位及效能提升必要性,結合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工作實際,總結歸納“四個全面”背景下高校紀檢監察部門面臨的履職困境和挑戰,并圍繞深化“三轉”、突出主業、提升監督執紀問責效能提出對策建議。
高校;紀檢監察;監督;執紀;問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現實要求,應對黨風廉政建設的現實挑戰,把握“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時代內涵,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在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隊伍建設、作風建設、教育監督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在信訪監督、問責追究、紀律審查等紀律約束方面持續樹立新的標尺。但是,相關主體利益博弈和權力尋租的土壤在高校依然客觀存在,受制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高校紀檢監察部門不同程度地存在監督乏力、問責不嚴、人員匱乏等現象,在防范和控制高校內部基建、財務、資產、招生、人事等廉政風險,完善內部治理,推進內涵建設上仍有提升空間。因此,進一步分析和研究高校紀檢監察部門的履職困境及其效能提升問題,已成為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在全面建設和諧校園、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1.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職能本位
高校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也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陣地。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是黨的全局部署下的重要環節。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基本職能可概括為監督、執紀、問責。也有觀點認為“監督、教育、懲處、保護”是高校紀檢監察部門的四大職能。自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提出“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用鐵的紀律打造紀檢監察隊伍”以來,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在回歸職能本位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通過聚焦校內監督執紀問責三大主業、回歸職能本位為提升工作效能奠定了前提條件。需要強調的是,監督、執紀、問責之間呈相互作用關系,只有形成三者之間的閉環和螺旋式上升狀態才能真正實現紀檢監察效能的提升。此外,“對監督的再監督”“對檢查的再檢查”,職能本位回歸表面上似乎是收縮工作面,實質是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癥結,有助于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沿著深透方向的轉型升級;“對違規違紀人員執紀問責”,職能本位回歸有其理念基礎和歷史嬗變過程,且“有權必有責”“失職要問責”“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等科學論斷以及“一崗雙責”“一案雙查”等制度安排,已經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2.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效能提升的必要性
總體而言,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提升履職效能既是中央、地方紀委的明確要求,也是加強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現實要求,更是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回歸本位的必然要求。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提升履職效能主要體現為:(1)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如強化“兩個責任”、踐行“三轉”和“四種形態”對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務,迫切需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監督方式,客觀分析職務、崗位風險,緩解來自工作、心理、人情等諸多方面的壓力。(2)消除越位、錯位、缺位現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1.1%的調查對象認為紀檢監察干部存在越位、錯位、缺位風險;35.5%的調查對象認為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存在流于形式現象;43.3%的調查對象認為紀檢監察部門缺乏嚴格的責任追究;46.7%的調查對象認為校內制度缺少量化標準而難以執行。工作越位、錯位、缺位的現實已對紀檢監察工作效能提升形成倒逼。(3)防范高校內部各領域的黨風廉政風險。在基建、財務、資產、招生、人事等方面的廉政風險具有長期性、客觀性、潛隱性等特征,要求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提升履職效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外部環境風險以及來自制度機制、思想道德、崗位職責、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廉政風險源。(4)完善高校內部治理。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上的缺陷是廉政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高校辦學體制、運行模式變化,客觀上要求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提升監督執紀問責效能,促進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以規范權力配置、制衡與監督。
1.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履職概況
近年來,各高校紀檢監察部門遵循“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工作方針,按上級紀委和學校黨委的部署和要求,學習和實踐“兩個責任”“三轉”“四種形態”,認真研究和分析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特別是涉及人、財、物的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重要部門,查找漏洞和薄弱環節,堅持教育、制度、監督并舉以預防和治理腐敗,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比如,江蘇某高校紀檢監察部門2015年開展“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督促學校最新制度匯編盡早出臺,推動學校“重點關口”部門細化工作流程,健全相關制度;繼續辦好《廉潔文化之窗》和《紀監審園地》宣傳櫥窗,積極利用已建好的部門網站和微博,實時發布反腐倡廉的重要信息。盡管各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模式、年度工作要點不可能千篇一律,但主要工作都涉及“權力制約與監督”“反腐倡廉教育”“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度建設”“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等核心內容,都試圖通過強化監督意識、加強制度建設等保障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
2.高校紀檢監察部門面臨的履職困境
實證調研表明: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基本能滿足角色期待,處于忙碌履職狀態,尚不能全面高效履行其職責,依然面臨學校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嚴峻挑戰。受諸多主、客觀因素的綜合制約,當前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履職困境表現為:(1)程序性監督難以發揮實質性功用。程序性監督導致高校其他部門視紀檢監察部門為“擋箭牌”,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導致監督制約作用受限。當前,監督缺位、職能錯位、工作越位現象依舊存在甚至并存。監督缺位主要表現為形式上參與監督和時間上的滯后,且紀檢監察人員業務素質與監督工作需要之間有差距;職能錯位主要表現為實際工作中紀檢監察部門往往配合甚至替代業務主辦部門開展業務監督檢查工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把監督主體錯位為執行主體。工作越位主要表現為直接介入具體瑣碎事項,監督對象選擇不當,忽略了對組織和實施活動的職能部門操作流程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監督。(2)現有的制度機制制約了執紀問責。中共中央政治局最新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規定了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問責方式,問責已成為從嚴治黨利器。但在高校層面,與上級紀委對下級黨委和紀委問責權相比,學校紀委對黨委的問責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紀檢監察部門獨立性、權威性削弱了執紀問責。此外,“求穩怕亂”思想的存在、開展監督檢查和查辦案件中的人情困擾,也導致紀檢監察部門出現重制度輕執行、重檢查輕結果、重考核輕問責等現象,難以有效發揮問責利劍的“警示”和“震懾”作用。(3)紀檢監察隊伍狀況難以適應紀檢監察工作新要求。隨著高校改革的持續推進和紀檢監察工作內涵式發展,紀檢監察專職人員不足、力量薄弱成為共性問題。專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梯隊建設相對滯后,不同程度地存在年齡結構不合理現象,思想政治素質好、懂業務、會管理的年輕干部相對較少,具有法律、審計、會計、管理、計算機、財政等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相對匱乏。紀檢監察隊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制約了工作效能的提升。有的高校通過聘任黨風聯絡員和特邀監察員拓展監督力量、優化隊伍結構,但有效監督作用發揮不明顯。高校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員主要采取兼任方式,缺乏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其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沒有明確界定,難以充分有效開展工作。
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提升履職效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依據黨章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切實服務于學校中心工作,依賴于監督合力的形成、執紀問責手段的創新、專項治理工作的突破以及高素質紀檢監察隊伍的保障,最終實現紀檢監察工作自身的以為立位。
1.探索監督合力機制,提升監督實效
以立體化和常態化監督工作格局形成監督合力是提升監督實效的應有之義。要加強和改進學校信息公開工作,有效推動辦事流程、決策程序和決策依據等重要信息公開,形成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法律監督與輿論監督、行政監察與審計監督有機結合的立體化監督機制;要建立事前報備審查、事中隨機巡查、事后重點檢查的常態化監督機制,整合監督資源并探索建立監督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監督方式由“面面俱到”向“務實靈活”轉變;要發揮教育和威懾對監督的促進作用,進一步豐富廉政宣傳教育內容、重點及對象,分層設計、分類構建干部廉潔從政、教師廉潔從教、學生廉潔從學的“大宣教”格局體系,注重典型腐敗案件的剖析,發揮查辦案件的震懾作用,以身邊之事教育身邊之人,達到懲治和預防腐敗的治本功能。
2.健全執紀問責機制,創新執紀問責手段
依法治國方略在高校層面的實施、基于大學章程的內部治理體制為健全執紀問責機制提供了契機,信息技術發展為創新執紀問責手段提供了技術支撐。要通過大學章程彌補制度缺陷,消除權力運行過程中的問責缺失和監督失范現象,實現執紀問責的依附性、從屬性向獨立性、權威性的轉變;要保障紀檢監察部門對學校機構及人員的調查權、檢查權、建議權和處分權,增強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完善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制度體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法治化進程。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數字化校園建設進程的推進,迫切需要加強現代科技手段在紀檢監察工作和業務流程管理中的應用,搭建電子監察平臺,發揮紀檢監察信息系統所具有的便捷、高效優勢,實現對執紀問責業務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公開化管理以及對基建工程、招標采購、招生考試、科研經費等關鍵領域的重點防范和實時監控。
3.回歸職能本位,突出專項治理工作
提升紀檢監察工作效能必須遵循“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把基建領域、后勤領域、科研管理領域、人才引進、職稱評定等應由相應職能部門承擔的大量業務監管工作交還給相應職能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可采取定期抽檢、制度控制、流程控制等方式代替過去全程參與的做法;要從工會、組織、日常教學、日常考務等工作中抽離出來,集中精力,抓好校內權力內控機制建設,做好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要通過組織交流、匯報、互查等形式,樹立制度建設與貫徹實施的典型,引導學校各二級學院、職能部門進一步做好建章立制和制度執行;要突出專項治理工作,嚴把基建工程、設備采購、招生考試、財務管理、干部選用、人事招聘、職稱評審和科研經費使用等重點“關口”,扎實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措施整改情況檢查,重點推進科研經費自查自糾及專項檢查、經濟合同執行情況專項檢查,認真查處群眾來信來訪,進一步梳理信訪工作流程,提高紀律審查和依法辦案能力。
4.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提高履職能力
隊伍建設和履職能力是紀檢監察工作效能提升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
在辦學規模和辦學自主權擴大、內部管理活動更加復雜的環境下,高校應堅持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相結合的原則,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并提升其履職能力,實現“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保障紀檢監察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充實監督執紀(辦案)人員數量,防范紀檢監察人員疲于履職、消極履職風險。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探索建立紀檢監察相應分支機構;積極組織紀檢監察人員學習經濟、金融、法律、教育、科技、管理等綜合知識,提升專題業務培訓層次,培養兼具學理功底和實務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和紀檢監察工作骨干力量,并以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及時發現和處置問題情況等為標準作為激勵依據;要采取減壓措施緩解紀檢監察工作壓力,消除打擊報復的負面作用,提升紀檢監察干部的職業精神、從業能力和責任擔當,切實發揮紀檢干部帶好頭、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的作用,塑造紀檢監察干部“違紀必究”“有案必查”良好形象。
[1]張衛東.影響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職能作用發揮的因素分析[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102-104.
[2]郭繼超,沈蓓緋.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提升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執紀監督效能研究[J].理論建設,2015(06):28-32.
[3]沈瓊.加強高校紀檢監察工作職能本位回歸的若干思考[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85-87.
[4]鄧洪禹,常業軍.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推進“三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4(06):66-69.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27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紀檢監察專項)“新常態下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協同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SJA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