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淳,張海軍,王煥毅,李 震 (.遼寧省本溪縣氣象局,遼寧本溪 700;.遼寧省本溪市氣象局,遼寧本溪 7000)
?
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的研發及應用
王福淳1,張海軍1,王煥毅2,李 震1(1.遼寧省本溪縣氣象局,遼寧本溪 117100;2.遼寧省本溪市氣象局,遼寧本溪 117000)
摘要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將本溪縣地方政府建設的山洪雨量監測系統(20個山洪單雨量自動站)數據與氣象自動站監測系統(20個區域氣象自動站的雨量部分)數據統一到一個數據庫,應用到同一個系統平臺,實現統一實時顯示、查詢,在雨量達不同級別時自動報警,根據服務需要實現全縣雨情圖的制作。
關鍵詞雨量監測;自動報警;雨情圖;研發;應用
暴雨是本溪縣常見的災害性天氣,由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常對工農業生產和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和危害。因此暴雨受到各級政府、各行各業和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在汛期氣象服務中,除了預報預測的準確把握,雨量的監測及統計工作對暴雨預警信息的發布、氣象決策信息的制作等更是防汛減災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省對雨量監測系統的研發已有很多[1-5],在業務應用中起到良好效果。遼寧省各市雨情監測及統計平臺也種類繁多,但僅限于各地區的當地應用。目前,本溪縣雨量自動站分為氣象自動站和山洪災害單雨量站兩部分,本溪縣氣象局對2套不同的自動站雨量的監測一部分依托于本溪市氣象局自主研發的本溪地區雨量監測系統,另一部分為本溪縣山洪雨量監測中心站提供的雨量監測。日常監測過程中,雨量監測人員需要利用2個系統對2套自動站分別監測,而雨情圖的制作需要人工匯總兩部分自動站的數據,工作繁瑣,容易出錯。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的研發極大提高了雨量監控能力,并提高了本溪縣雨情圖制作的時效性及準確性,為此,筆者對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中的基礎數據處理和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應用情況進行了簡介,以期為今后的汛期服務提供依據。
1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簡介
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的前臺開發語言為VB6.0,后臺數據庫為SQL2000。數據來源于本溪區域氣象自動站數據庫和本溪縣山洪雨量監測系統中心站。該系統主要功能為全縣雨量實時顯示、雨量達到規定閾值自動報警、雨量統計查詢、雨情圖制作等功能[6-7]。
1.1基礎數據的處理本溪地區的區域氣象自動站有華云和長春2種類型,每個廠家均有自己的接收軟件和數據庫,且每種數據庫(表)的結構均不相同,這種情況阻礙了當地對區域站數據的應用。為了能有效地利用這些區域站的數據,本溪市氣象局自主設計了一個數據庫(表),將各種類型的數據實時地轉存到這個數據庫中。這個數據庫中保存了本溪地區氣象自動站建設以來所有自動站的數據,這個數據庫稱為本溪區域氣象自動站數據庫。2014年本溪縣地方政府建設的山洪雨量監測系統中心站設在本溪縣氣象局,軟件是采用華云公司的區域自動站統一版軟件平臺(CAWSAnyWhereServer 2010),數據由本溪縣氣象局接收并保存在其數據庫中,數據庫稱為本溪縣山洪雨量數據庫。
由于本溪縣雨量監測數據由不同的中心站接收,存放在不同數據庫中,在應用本溪縣雨量監測數據時就得在2個數據庫分別查取,這種情況降低了雨量監測數據的應用效率,給工作也帶來極其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采用C#語言開發數據傳輸軟件,運行于本溪縣氣象局的數據庫服務器上。利用氣象局域網將本溪縣氣象局的山洪雨量監測數據傳輸到本溪市氣象局的數據庫中,做到觀測數據的整合。從圖1可以看出,在本溪縣境內安放的區域氣象自動站數據是由本溪市氣象局直接接收,存放在本溪區域氣象自動站數據庫中。本溪縣山洪單雨量站通過移動通訊公司的GPRS網絡,將數據傳輸到本溪縣山洪雨量監測系統中心站,再由本溪縣山洪雨量監測系統中心站上運行的FTP傳輸軟件實時將數據通過氣象廣域網傳輸到本溪市氣象局局域網中的FTP服務器上。FTP服務器上運行的數據解碼軟件將傳來的數據文件解碼,實時地寫入數據庫中。
1.2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主要功能
1.2.1雨量監測及自動報警。為了更好地做好災害性天氣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本溪縣氣象局自主研發了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此系統使用VB6.0語言編制,運行在氣象臺等預警服務部門。該系統主要功能為每10 min自動更新數據,累積實時顯示截止到當前的時次內累積降水量,正點前1、3、6 h境內各站點的降水量等。當1 h內累積降水量
達到規定閾值(20 mm),或3(6)h累計降水量達到規定閾值(40 mm)時系統將自動報警(閾值大小可以自定義),直到人為干預為止;同時系統上的超過閾值范圍雨量值標記為紅色,提醒值班人員注意。該系統有效地提高了實時監測雨量的及時性,在短時強降水發生時避免了雨量監測人員發現不及時等情況(圖2)。
1.2.2雨情圖制作。汛期服務中,雨情統計是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決策服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以往雨量監測人員統計雨情主要是人工填寫制作以表格形式生成。隨著雨量站點的加密,該方法存在時效性慢、雨情分布不直觀、容易出現人為錯誤等缺陷。針對這一問題,在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雨情圖制作功能(本溪縣雨情作圖操作平臺),可以自動生成日常常用的5個固定時段本溪縣雨量分布圖,根據雨情材料制作需要,還可以生成任意時段內本溪縣雨量分布圖。本溪縣雨情作圖操作平臺可以實現讀入實時數據、讀取數據文件、當前數據作圖、保存圖片、復制圖片、打印圖片、計算全地區雨量平均值等功能(圖3)。在氣象服務工作中將雨量分布圖粘貼到雨量情報材料模板上,生成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服務材料。雨情作圖功能的增加,避免了人為錯誤的發生,提高了雨情制作的時效性和直觀性。
2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的應用
汛期服務中雨量監測為最基礎、最重要環節,以往監測人員需要實時查詢該地區雨情,工作繁瑣,容易出錯。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的研發解放雨量監測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及準確性。該系統已經投入業務應用,系統運行穩定、正常,雨量監測的及時性、準確性、直觀性避免了暴雨預警信息的漏發。
3結論
(1)本溪縣雨量站點分為本溪縣地方政府建設的山洪雨量站(20個山洪單雨量自動站)和氣象自動站(20個區域氣象自動站的雨量部分),2套雨量站的廠家和型號不同,數據存儲系統不同,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數據的讀取是通過整合2套雨量站系統的統一數據庫,應用到同一個系統平臺的數據,進而實現數據統一實時顯示、查詢。
(2)本溪縣雨量監測報警系統是防汛抗旱重要決策支持系統,在汛期雨情監測中起到自動實時監測、報警、雨情作圖等功能。到目前為止,系統運行狀況穩定。系統的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加密自動氣象站的監控能力和資料的利用率,同時在氣象服務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雪艷,王前進,慕秀香.吉林省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6):124-128.
[2] 張暉妍,趙冰燕,李永花.雨量監測報警系統在青海氣象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4(19):42-43.
[3] 趙允亮,劉偉.基于GPRS暴雨山洪災害自動監測與預警系統[J].吉林水利,2014(4):41-44.
[4] 黃克磊,閆小珍,王媛,等.GPRS自動雨量站狀態監控和數據應用系統[J].氣象與環境科學,2008(2):73-76.
[5] 于平,李漢彬,段海花,等.市級自動氣象站數據庫顯示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J].廣東氣象,2008,30(6):57-58.
[6] FERGUSON J,PATTERSON B.C#寶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7] 祖歌,張菁.應用VB語言實現氣象資料自動采集分析處理[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2(3):25-26.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infall Monitoring Alarm System in Benxi County
WANG Fu-chun1, ZHANG Hai-jun1, WANG Huan-yi2et al
(1. Benxi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Benxi, Liaoning 117100; 2. Benxi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Benxi, Liaoning 117000)
Key wordsRainfall monitoring; Automatic alarm; Rainfall ma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bstractBenxi County rainfall monitoring alarm system unified data of flash flood monitoring system(20 single rainfall automatic stations) and meteorology automatic station monitoring system(rainfall part of 20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automatic stations) to a database, and applied to a system platform, so as to achieve real-time display and query, automatically alarm at different levels of rainfall, and realize rainfall map making of whole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service demands.
作者簡介王福淳(1962-),男,遼寧本溪人,工程師,從事氣象專業服務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14
中圖分類號S 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7-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