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鳴秋,曹雨誕,包貝華,于 生,程芳芳,姚衛峰,張 麗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遠程信息化教學在《中藥分析學》成人教育中的應用
單鳴秋,曹雨誕,包貝華,于生,程芳芳,姚衛峰,張麗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摘要:《中藥分析學》是高等中醫藥院校全日制本科中藥學專業的專業課,也是成人教育中藥學專業的骨干課程。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課堂授課模式已不再適應于現代成人教育的特點,遠程信息化教學卻逐漸發揮網絡的交互性和開放性優勢。其在《中藥分析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突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解決了成人教育中的多種矛盾,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育,中醫;教育,遠程;成年人
成人教育是以步入社會的成年人為授課對象(多為已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繼續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成人教育只能采取函授的教育方式,以及晚間上課的上課形式。一直以來,成人教育延續普通的教育模式,即固定的班級和時間授課使其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是,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使這種模式顯得很不經濟,而時代大背景下誕生的現代遠程教育,以其自由性、交互性、開放性等特點,很好的彌補了傳統成人教育的不足,隨時隨地的學習和方便快捷的交流使現代遠程信息化教育逐漸成為成人教育的理想選擇。
本文從遠程信息化教學在《中藥分析學》成人教育中的應用進行探討,為相關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1]。
1《中藥分析學》成人教育學生特點分析
《中藥分析學》成人教育的對象為中藥學學生,幾乎都是在藥廠、藥店、研究所等醫藥系統一線工作的成年人。成人教育學生不同于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具有其獨特的自身特點:(1)大多年齡較大,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有一定的工作經驗;(2)雖然具有一些基礎知識,但由于工作等因素的影響,加上時間較長,造成知識的遺忘和知識系統性的缺失,給學習帶來很大困難;(3)因工作和家庭等原因大多是非脫產學習,沒有集中學習時間,只能夠利用零碎的時間學習,要求在有限時間內接受和消化大量的知識和操作,對他們來說無異于“泰山壓頂”。
2《中藥分析學》成人教育授課現狀
目前,面授依然是我校《中藥分析學》成人教育的唯一授課方式,分為夜大和函授兩種。前者類似于普通本科教育,授課時間跨度長,每周授課1~2次,總課時數要比普通本科生少,但均在晚上進行,對已經成家、有子女且還在上學的學生來說,每次到課不缺勤難度很大,平均到課率非常低,教育質量難以保證;后者每學期安排3次左右、每次為期10天或半個月的集中面授,對已經工作的學生來說,請假又成為一個很大的、幾乎克服不了的困難,而且集中授課的課程較多,每門課的課時比全日制本科生的課時大為減少,教師授課知識點講解快速而不透徹,學生更加難以掌握,而且割裂了學習認知的連續性,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2]。
《中藥分析學》的主要任務是掌握中藥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的常用方法,學生須在學完并掌握《分析化學》、《儀器分析》、《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等課程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以中藥材、飲片、提取物或制劑為對象,將前接課程知識點融會貫通,系統結合,達到進行質量控制的目的。同時,《中藥分析學》又強調實驗操作,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但是,成人教育的授課方式和特點使得授課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喚醒”學生對過去獨立知識點的回憶,繼而無法將這些知識點串起形成系統化的理解、認識和掌握,更無法指導他們進行必要的、規范化的實驗操作。
基于上述現狀,成人教育學生與授課教師均處在教學矛盾之中。一方面,學生要求教學形式多樣,教學時間靈活,以滿足他們能“一手抓學習,一手抓工作,兼顧家庭”同時解決多種矛盾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師也希望利用有限的時間,為學生傳授系統完整的課程內容,講深講透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要點和規范操作。
3《中藥分析學》遠程信息化教學的方式
如前所述,《中藥分析學》需要學生以傳統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有效結合前接課程的相關內容,輔以中藥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完成對中藥的質量分析。成人教育學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上述方面能力的欠缺,在時間和空間條件均不利的情況下,很難達到學習目標。網絡新時代下的遠程信息化教學正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學習變得更加靈活、自由、開放[3-4]。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3.1微課《中藥分析學》課程中,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且知識點之間串聯很多。教師通常是集中示范一遍或是講授一遍,學生再進行學習和練習。雖然講得清楚,但學生不一定就完全掌握。我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學后忘前。其實,知識的掌握必須要經過反復學-反復練-反復用-遇到問題再學習這樣的過程,才能真正領會其內涵。
微課,顧名思義,相對常規課來說是一種微小的課程,用來講授某個知識點或突破某個教學問題,通常由簡短的視頻與配套的教學資源所組成。教師可在授課時利用微課作為授課的素材,學生可在課后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復習等,從而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同時,簡短的微課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課程要點。
微課的內容通常只有一條主線,為的是解決一個或一類問題,所以在內容的安排上必須做到由淺入深。例如,在“溶出度測定”的微課教學中,從溶出度的概念和測定意義,到溶出儀的使用,到操作要點的強調,以致溶出度的計算與評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將體會到掌握的是一種完整的、系統化的知識。再比如“一測多評”的微課教學,從一般性含量測定的特點分析,到一測多評概念的提出,再到一測多評方法的建立,以致最后一測多評的特點分析,展現的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5-7]。
微課視頻時長一般在10min左右,充分展現教學內容,針對知識點,靈活、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在視頻中語言要簡明扼要,前后內容必須邏輯性強、易于理解,講解過程要流暢緊湊,同時,需要在短時間內突破難點和傳授技能,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授課教師應根據選題的內容,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并制作課件,做到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與教學視頻合理搭配,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由學生提出感興趣的或不能理解的知識點,制作微課視頻,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當然,微課授課方式也存在自身的缺點:(1)需要在短時間內說明一個知識點,對老師制作視頻的技術要求很高,否則會造成微課設計與實際教學無法達到有效融合;(2)由于時間短,微課只適合于小知識點的介紹,不適于形成體系的大段內容的講述;(3)由于缺乏教師的監管,對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不合適。
目前,我們已經制作了“溶出度測定”、“一測多評技術”等多個微課視頻,并成功應用于《中藥分析學》成人教育教學中。
3.2網絡交互學習平臺網絡交互學習平臺是基于網絡環境搭建而成,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發生良性互動的學習交流平臺,有異步式和同步式兩種形式。
異步式網絡交互學習平臺指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在平臺上為學生提供課程相關的教學輔助資料、考試要求及教案、教學日歷等教學文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后的自主學習,可以學習教師提供的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也能多人建立興趣小組開展討論等,其特點是學習交流在課堂教學后完成,以瀏覽教學材料或觀看教師實驗操作視頻為主,時間異步、空間異步,并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實時互動。
同步式網絡交互學習平臺借助網絡和即時通訊軟件,在同一時間,將身處不同地點的學生聚集起來,在同一虛擬教室中進行教學。表現形式以交互對話為主,也就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話。通過對話,教師的概念作用于學生原有的概念,學生的概念之間發生碰撞,最終導致學生概念的變化,引起學習的發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情境、對話、協作等要素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學習參與度提高,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現在應用比較多的是基于QQ群網絡學習的交流討論,該形式主要通過同步的群聊天實現。與基于BBS、Moodle及Blog等所構建的網絡課堂比較,成員互動更豐富,信息量更大,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同樣,網絡交互平臺也有一些缺點:(1)需要有一個大型網絡綜合平臺作為支撐的載體,即有一定的硬件要求;(2)學習者容易自己組建小組進行授課內容以外的話題討論,不利于監管。
3.3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是一種特別的、分步解決問題的虛擬環境,是提供給用戶的一個基于網絡的實驗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實現實驗教學、技術交流、共同研究、協同工作的多種目的;也是一種工程設計方法,在計算機虛擬原型系統基礎上進行新的科學研究;是理論與實物實驗之外的第三種研究設計手段和形式。學生在虛擬仿真實驗室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大膽實踐和革新創造,獲得了課堂教學以外的有益補充。該形式也能為課堂教學提供實踐的平臺,極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8]。
成人教育學生對實驗儀器設備接觸較少,使用機會不多,沒有足夠時間完成學習《中藥分析學》理應掌握的實驗技能,而且昂貴的分析儀器使學生存在畏懼感不敢操作。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虛擬仿真實驗室無疑最合適成人教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多次進行虛擬仿真實驗,而無須擔心不規范操作或失誤給儀器設備帶來損傷,直至掌握正確的分析技能,再進行實機操作。
此外,虛擬仿真實驗室也有一些不足之處:(1)畢竟不是實際操作,教師無法得知學生操作的規范性和合理性;(2)虛擬仿真實驗室往往涉及知識產權,占用電腦資源較大,不利于普及。
目前,我們的虛擬仿真實驗室正在建設中,已獲得“紫外分光光度計應用軟件V1.0”、“高效液相色譜儀應用軟件V1.0”等多個軟件著作權,逐漸充實進仿真實驗室。
4結語
總之,遠程信息化教育采用科學的手段,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中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改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同時要求教育者轉變思想觀念,在教學中融入現代教育思想,運用科技手段與學生之間交流,探索開放、自由、交互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藥分析學》作為成人教育中藥學專業的骨干課程,有其獨有的課程特點,但又受制于成人教育學生時間和空間的不利條件以及其自身在學習中的不足。遠程信息化教育的出現和發展,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得到應用和推廣,逐漸有了更大發揮作用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呂建南. 成人教育網絡輔助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109-110.
[2]何燦,朱丹. 關于提高成人教育學生上課出勤率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8(15):206-207.
[3]王榮榮. 現代遠程教育與傳統成人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 科技咨訊,2015(7):186.
[4]羅廷錦,羅偉. 高等成人教育的革新之路——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遠程教育[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9,28(6):88-90.
[5]鐘琦. 基于課堂教學的網絡交互學習平臺[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33(3):56-59.
[6]余勝泉,陳敏. 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J]. 開放教育研究,2014,20(1):100-110.
[7]周冰,劉芳,鄧娟. 高校微課建設策略研究[J]. 軟件導刊,2015,14(4):154-155.
[8]米瑞利,殷曉三. 高校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與管理[J]. 改革與開放,2015(17):122-124.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No PPZY2015A070);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No 2013JSJG036);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優勢學科教改課題(No NZYZYX2015-06);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信息化建設項目(No D2011012)
通信作者:張麗,女,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藥分析與質量控制,E-mail:zhangli@njutcm.edu.cn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5.065
(收稿日期:2016-01-05,修回日期: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