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娟
?
大學生“宅”宿舍行為之應對策——談談公寓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唐麗娟
公寓不僅具有休息娛樂的功能,還應當大力發揮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學生“宅”宿舍現象比較普遍,教育和引導學生糾正不良生活方式,養成良好道德行為和習慣是公寓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好公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講究方式方法,從明確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動等幾方面進行闡述,最終達到大學生“自教自律”的目的。
大學生;“宅”;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宅”現象已是屢見不鮮,在家“宅”家,在校“宅”宿舍是一種普遍現象。宿舍是大學生在校園里擁有的穩定、舒適,有相對個人空間的地方,也是大學生在校園內集中、停留時間最長的活動場所。大學生的“宅”指的是在校園生活中除了上課和學校指定必須參加活動之外大部分時間停留在宿舍當中,很少出門主動接觸他人和社會生活,或參與其他學習和活動的生活方式。
今年年初,在我校博慧樓,開展了《大學生公寓生活及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問卷調查,隨機發放300份問卷,回收253份。在調查學生宿舍停留時間上,有77%學生選擇“上課及必要社會活動之外大部分或所有時間都呆在宿舍”;在調查宿舍中的主要行為,23%的學生選擇“學習或做東西”,77%的學生選擇“上網娛樂、聊天、睡覺”。由此可見,“宅”學生在校園里是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樂觀。一方面大學生“宅”在宿舍無所事事不利于青年身心健康,阻礙青年社會化的進程,另一方面影響青年學子的學業和就業前途。對于青年學子不良行為的引導成為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大學生公寓不僅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相較于正面宣傳為主,有系統理論和方法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寓領域的延伸,更多采用隱性教育方法。 “所謂隱性教育是指運用多種喜聞樂見的手段, 寓教于建設成就、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等, 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其中, 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的優勢在于以間接、隱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來減少正面說教的警惕、逆反、摩擦和沖突,將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寓學生之心,促學生致于行。
宿舍不僅僅是大學生們休息娛樂的場所,還應當發揮它應有的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如果任大學生“宅”宿舍聽之任之,不僅不能發揮宿舍的積極作用,反而會滋生壞的生活方式與行為。
現代90后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群體,自我意識強,獨立性差;外表堅強,內心孤獨;生活要求高,動手能力差;挫折受得少,承受能力弱;網絡交流多,社會交往少;目標明確,功利心強等特征,特別在公寓活動區域內,大學生的這些特點表現得更為突出,自律性差,對自己要求寬泛,對別人要求嚴格。一旦到了集體宿舍,不會與人相處,宿舍矛盾、心理問題突出。
面對高度發展的社會信息化,現代人個性張揚的行為作風,“自教自律”更具有現實意義。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自教”通過內省自察把從外部接受的教育內化為自己的品格。“自律”通過積極的實踐,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由此可見自教是手段,自律則是結果。不同時代大學生的特點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內涵。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應主動擔負起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工作。根據不同學生心理狀況,運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對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對學生不良社會行為和道德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培養他們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大局觀念,達到 “自教自律”的目的。
麥克萊倫曾說過“沒有道德性的教是教的贗品,有道德性的教才是教的真品。”如何讓大學生接受“有道德性的教育”?泰戈爾給出答案:“神的巨大權威是在柔和的微風里,而不在狂風暴雨中。”做好教育人、說服人的工作,情理交融遠比別的教育手段來得更有效果。所謂“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難通”,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個知識的傳授過程,更是一個情感認同的過程。
公寓輔導員要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強與學生們的情感交流。梁漱溟在《我國文化要義》中曾指出:比之于西方社會,中國社會既不是個人本位也不是社會本位,而是一個關系本位。老師們要主動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關系,利于工作開展。硬性地用規章制度限制學生的行為只會招來更大叛逆。
其次,公寓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老師們要耐心地“以理服人”而不是“說教治人”。運用正確的道理適當的方式說服人。理解和相信學生,敢于正面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用平等對話、坦誠交流的方式贏得學生共鳴 ,從而使學生真正信服,自覺接受,促使行為改變。
“一對一”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效,可是影響面有限,效率不高。公寓里的 “宅”孩子不在少數且大多喜歡沉浸在自我世界,既不關心外界,也容易被外界忽視。做好公寓文化活動,營造一個“適時而息,適時而作”規律有序的生活環境和氛圍,傳遞健康生活行為模式,引導學生們動起來。
(一)公寓活動的價值取向應以學生為本
公寓的一切工作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地為廣大學生服務,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具體工作中力求實現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一,以學生生活為中心,了解學生的需求,發展學生骨干,爭取更多學生支持,參與到公寓文化活動中來。
在《大學生公寓生活及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問卷調查中,85%的學生認為在公寓開展相關活動是可行的,公寓的生活和活動對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有作用,其中26%的學生認為很有作用。65%同學支持公寓開展文化活動,其中74%的學生贊同公寓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54%同學希望公寓能多開展文體方面的活動,31%的同學希望能增加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此問題有多項選擇)。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內在需求,避免走形式,開展學生樂意參與的活動,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熱情。
(二)公寓活動以生活化的內容為主,多種形式為教育載體
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教育即人的教育,學校教育其實是生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不是說“學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得把社會里的生活搬一些進來,才有意思”。陶行知強調:“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處處可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公寓活動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種有利契機和有效環節,活躍氣氛,培養情趣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和道德水平。
1.營造有規律的生活秩序。
網絡的便捷又不分時間空間的限制,有的學生在宿舍里沉迷計算機網絡;還有的宿舍嬉戲打鬧忘記時間,公寓里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晚上遲遲不睡,早上起不來,既影響到他人的正常休息又影響自身健康和學習。為此學苑推出“健康生活張弛有度,按時作息和諧相處 “晚十一點”熄燈活動,目的是讓大家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減少宿舍矛盾。這項工作由學苑發出倡議,學生們紛紛簽名予以支持;活動推廣期間,學生骨干們主動參與,積極配合老師進行晚間巡查;值班輔導員老師經常提醒,讓同學們逐漸養成好的作息習慣。
2.開展多種形式的公寓文化活動。
學生是公寓文化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也是公寓生命力的體現。總體把握公寓活動方向,把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發揮才能,勇于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圍繞創建溫馨有愛的“小家”,培育獨特文化的“大家”等主題活動;活躍公寓氣氛,寓情于樂的文體活動;加強同學交流互訪活動;節日歡聚一堂等,讓學生在緊張學習之余,在公寓這一片“憩息”之地施展才能,放松身心,吸引“宅”學生們從宿舍走出來,與同班、同層、同樓的學生們一起在公寓文化活動中得到內心充實和滿足的體驗,增長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視野更開闊,活動更自由。
3.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交流手段,拉近師生距離,加強平等交流對話。
網絡社交媒體的出現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問題,也帶來溝通的新渠道。雖然青年學子在現實生活中未必能做到與老師坦誠交流,但微博微信能透露出學生們的心聲。通過創建微信群,增加師生互動頻率,公寓大小事,事事關系學生利益,學生有問題立時提出、就能得到解答,避免工作上因溝通而產生的誤解。同時加強公寓工作的宣傳與教育力度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鞏固學生在公寓的“主人翁”地位。為進一步探索公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礎。
(三)充分發揮宿舍長作用,將公寓活動落實到每一宿舍
公寓學生自治管理有兩大組織,學生自律組織和學生黨員組織。這兩大力量相對于學生總數還是顯得薄弱,一些工作覆蓋面不夠。宿舍是學校最小單元,宿舍長是最小的基層管理人員,他是真正民選符合民意的“一家之長”。宿舍長是建設和諧宿舍的協調者,是公寓制度的執行者,是學生行為的監督者和矯正者。充分認識宿舍長在學生管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高、責任意識強、感召力強的宿舍長隊伍,發揮他們作用,使他們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公寓活動的組織者和落實者。
公寓教育是學校教育最后的“加油站”,宿舍是教育管理的最小單位,把宿舍建設中的學生管理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圍,充分發揮公寓建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新時期高校探尋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方法的新舉措。
[1]季昌偉.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界定與實踐路徑創新[J].探索,2009,6(118).
[2]唐麗娟.蘊理于情構筑全程育人環境—醫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2015年)(6).
[3]項賢明.論生活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邏輯關系[J].教育研究,2013,8(4).
[首都醫科大學]
(責任編輯:趙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