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鎮宇
?
馬克思勞動異化與盧卡奇物化的區別和聯系
謝鎮宇
摘要: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我國一致推崇和學習的思想學說,它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評判,并為人類指明未來發展的道路。其中,馬克思的勞動異化理論是重要的分支,它與盧卡奇的物化理論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相似之處就在于兩者都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商品拜物教現象,不同之處在于異化或物化理論上的概念、根源、揚棄途徑等方面。本文在闡述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和盧卡奇物化理論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分析兩者之間的相同與差異。
關鍵詞:馬克思勞動異化;盧卡奇物化;區別;聯系
當前社會作為現代思想史重要組成部分的“異化”或“物化”理論問題依然是現代思想哲學界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在當前的世界形勢和國內形勢下,人們的生活狀態仍與異化或物化存在密切的聯系,對“異化”或“物化”理論問題進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將原來的異化理論進行升級,使其與經濟進行聯系,為該領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盧卡奇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提出了資本主義的物化現象,目的是為了增加異化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從傳承的角度說,兩者有必然的聯系;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兩者又存在細微的差異。
馬克思突破原有異化理論論述范圍,將異化理論運用到社會經濟活動方面,提出了以異化勞動為基礎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生產關系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種特殊形式的勞動,即異化勞動。其異化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勞動關系基本是這類異化勞動關系。根據對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異化的勞動關系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形成了獨特的異化理論,主要內容如下:
1.生產關系中勞動與生產產品之間的異化
因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產權關系,勞動者所生產的對象即產品與勞動者付出的勞動存在不同的歸屬問題,是兩個相互對立存在的個體,甚至是對立關系存在。所以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關系中勞動與生產產品之間存在明顯的異化。
2.生產關系中勞動與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
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中,勞動者與產品的異化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本身的異化,即生產活動本身已經受到異化。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勞動者外化于生產過程之外,勞動是外化于生產過程的事物存在。勞動過程中,勞動者得不到肯定,感覺不到成就,感受到對知識體力或者智力的壓榨。特有的生產關系讓勞動者只會體味不幸、煎熬,忍受不自在,而只有獨立于勞動之外才能感受自在。
3.生產關系中勞動者與勞動者本身本質的異化
在這種特殊的社會生產關系中,勞動者與勞動者本身本質也出現了異化現象。勞動者勞動過程應該符合自身生理活動,遵循自然界基本規律和人的精神類能力。可現實存在的異化勞動使得自身的本質成為被異化的本質。勞動者成為一種勞動的機器,勞動變成一種求生手段。異化的勞動異化了一切,包含自然界和自身的精神實質。
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盧卡奇的物化理論主要觀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在資本主義社會關系中,商品生產是主要焦點,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物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勞動關系也由商品生產這道關系所牽連,甚至整個社會的關系都被物化。
其二,物化的生活關系將人們定格在一個局部,使人們失去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認清全部發展歷程的機會。具體表現為,商品生產的精細化,使得作為勞動者的人們被分化成專門的人才,進一步地縮小人們的視野。
其三,物化思維已經浸入勞動者的內心。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意識逐漸被物化為一種物品,從整個的人格中剝離出來,成為整個人格的代言物。一切意識都是物質化、機械化、標準化。精神世界中的主旋律為物化思維,一切按照物化的思想來處理事情。
1.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和盧卡奇物化理論兩者之間的相同之處
作為馬克思和盧卡奇意識形態理論批判維度的異化或者物化實質是相同的,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產關系。兩種思想理論的批判對象也都是被異化或者物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出發點都是以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生產關系為主要依據點。同時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使得兩個理論都帶有鮮明的歷史主義。其批判的實質又使得兩個理論具備明顯的社會實踐特色。
2.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和盧卡奇物化理論之間的不同之處
(1)異化、物化概念的差異。異化和物化的概念中有關勞動產品的表述不相同,使得兩者在范圍方面有微小的差異。馬克思異化理論中認為勞動產品僅僅是勞動的對象化,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并沒有被異化。只是因為勞動關系的原因,勞動產品被異化于勞動者本身,呈現出勞動對象化的物質與勞動者、勞動過程呈現出異化的現象。可是盧卡奇物化理論中并不把對象化的產品單獨看待,其物化的概念已經包括對象化的產品。在其物化概念的理論中將產品與異化的勞動關系聯系在一起,認為這就是一個實際意義體。這樣一來物化的概念就稍微擴大化了。
(2)異化、物化現象所產生的根源不同。盧卡奇的物化觀點認為,物化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定會出現的現象,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商人會囤積一定的商品,而商品的制作需要工人完成,這就說明要將工人的勞動轉變成商品,將其物化,使得工人與資本家的關系變成一種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盧卡奇所著《意識》中明確表示,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異化和分工相互作用,隨著生產過程的理性發展,工人的特征、人性、人格會被逐步清除,統一到物化意識中去。而馬克思的觀點則基于人類發展史和生產方式的視野,著重論述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勞動異化才是根源。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異化源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當時生產關系的產物,是私有制制度必然的結果,同時奠定了私有制存在的基礎。
(3)揚棄異化、物化途徑的差異。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消滅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消滅私有制讓生產資料由全體勞動者共同擁有,才能真正地消滅異化。在私有制制度下,人民沒有更多選擇,勞動者的勞動和勞動結果是分離地,勞動和勞動過程是分離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異化現象。只有消滅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才能真正消滅這種異化關系。而且,要想消滅異化勞動,必須要進行無產階級斗爭和革命,將資產階級的腐朽內容徹底廢除,實現真正地轉變。馬克思認為工人與資本家之所以存在較大的矛盾,主要原因就是資本家占據了工人的勞動產品,這種矛盾在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會爆發,最終會通過革命來消滅勞動異化。
與馬克思的觀點不同,盧卡奇的觀點認為,是否選擇物化取決于無產階級的自我意識,如果其本身的意識水平較差,不能實現自我覺醒,則不能夠真正成為社會和自己的主人。但是,當無產階級的自我意識達到一定的程度,理解到歷史使命和歷史發展的內在意義時,社會改造就會自然地進行,不需要采用這種革命的形式改造物化的社會。但是,缺乏實踐性的觀點比較難以實現。
總之,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與盧卡奇的物化理論都是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兩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進一步豐富了異化和物化理論,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參考,當然,這兩種觀點中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細致的分析,學習兩種理論的優點,并將其運用到生活中,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娟.馬克思的異化理論與盧卡奇的物化理論比較[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11.
[2]魏山金,李慶平.試論馬克思異化理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 (02):6.
[3]陽桂紅,劉大欣.關于馬克思異化思想和盧卡奇物化理論的比較[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25.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