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博
摘 要: 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對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提出要求,以往中職學校汽修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嚴重問題,理實一體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對中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學過程改革提出新要求。實踐證明,理實一體化教學既符合知識接受規律,又符合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規律和要求,是一種值得借鑒和推廣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理實一體化 汽車修理 教學質量
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車輪上的國家”已經不再是一種愿景,而成為中國社會的現實,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呼喚教育能為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適銷對路的人才。然而由于現實的軟硬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一些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教育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即把同一門專業課里的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截然分開[1],教學模式的陳舊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便緊跟汽車修理行業的發展,便成了中職教育汽修專業教學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1.汽修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
據《汽車之友》雜志調查,全國現有40%以上的中職學校的汽修專業教學還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顯著特點是“理實分離”,即課堂上教師單一地傳授理論知識,其最大缺陷是理論教學關注理論效果,實踐教學關注如何操作,其結果往往是理論和實踐相互脫節,以至于常常出現理論與實踐的不同步,導致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的及時跟進,使得理論教學不能及時得到實踐印證和檢驗,實踐教學缺少理論的指導而使得知識出現碎片化。還有很多學校的課本理論知識陳舊,缺少實踐的針對性。另外,實踐課程與理論教學時間安排不科學,或者實習設備不足,也是造成傳統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重要因素。
學校教學中較普遍地存在的“理實分離”嚴重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目前,超過90%的招工單位對學校的人才培養感到不滿,較普遍的反映是:“學校學三年不如修理廠學三月”,因為用人單位常常需要花費人力物力對新錄用的技校畢業生進行技能培訓或崗前培訓。
針對目前的“技工荒”和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對用工的需求,改進傳統教學方法成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理實一體化教學應時而出。所謂“理實一體化”,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它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設定教學任務、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2]。其顯著特點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打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同時,以教學的直觀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有效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
2.汽修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基本要求
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的提出對學校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這些要求既有教學軟件方面的,又有硬件方面的,具體包括師資力量的配置、實驗實訓設備、學校教學環境的設計及校企合作等。
2.1理實一體化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在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的實踐性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學生專業操作的技能水平。職業技術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業教育的師資不僅要具有廣博的專業理論知識,通曉生產環境與生產過程的各個方面,還要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即教師的能力不應僅局限于單純的課堂教學,還應有廣博的實踐知識,并把理論知識與技能有機結合起來,使整個教學過程具有現實針對性,既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又注重學生的技能水平。
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職業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不能關起門來,學校、企業、社會都是不可缺位的主體。一方面教師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素質,以適應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校要通過特定的制度設計激勵、促進教師技能和素質提升的積極性,如通過“雙能型”教師制度建設,逐步推進教師素質和能力結構的轉型。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將實踐教學搬進實訓室、企業生產一線,將有效解決目前師資動手能力的問題。
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給專業課老師既增加了壓力,又提供了動力。一方面,“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專業課教師定位于“教師”與“師傅”雙重身份,專業課教師要獨立完成“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理論教師必須進行更多的實踐操作練習和經驗積累,而實踐教師則必須重新熟悉汽車專業的理論知識,無形之中給教師教學增加了壓力。另一方面,“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專業教師全面掌握汽車行業發展的動向,做到既熟悉汽修專業的理論,又掌握汽修實踐的具體操作,有助于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這是“理實一體化”為教師帶來的動力。
2.2理實一體化對實訓基地和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實一體化對原有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提出了升級換代和重新配置的問題,為充分發揮實訓基地效益、營造企業生產氛圍,從硬件到軟件應該盡可能設置與生產和服務實際場所一致的實訓工場,從而在這個真實而綜合的職業環境里,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能熟練程度,形成專業技能、技巧和技術應用能力。
2.2.1汽修實訓工場的布置
新建的實訓大樓,在廠房高度、面積大小、采光通風方案、電力配備、高壓氣源供應等方面,均應按照實際生產需要配置,實訓場地分成兩個大區,即總成區和整車區。總成區分為汽車電噴發動機、汽車電器設備、汽車底盤、汽車整車電路等工位,主要是對汽車各大總成進行拆裝、檢查和調整,通過訓練使學生了解該總成的工作原理。實車區主要分為前臺接待、銷售與服務、維護保養、診斷維修和鈑金油漆工位。整車工位是在總成類工位的基礎上,進行實車的生產化訓練。實車訓練時以二級維護為工作基礎,訓練學生利用已掌握知識的能力,實現對總成工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整合。
2.2.2汽修班級的教學組織
班組化教學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方式。所謂“班組化”,即把一個教學班級分解為若干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訓教學的方式。講解示范時全班集中,分解組裝時按小組分散學習和訓練。班組化教學的優勢在于:任課教師就有更多精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講解的內容也會增多,且更詳盡;小組分散時教師能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掌握所學的內容,從而較好地完成每個層次的學習任務。另外,由于教師在同一工位不斷重復進行專業知識和實踐教學的講授,為教師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指導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2.2.3汽修專業學生的考核
打破傳統的學習考核方式,實行與生產相近的多樣化考核。一是單獨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個體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如重點考察對零部件的認知、總成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主要技術參數及生產用表填報等;二是雙人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協作和配合。如整車的二級維護考核,我們就以兩位學生為一個小組,共同完成考核;三是班組考核,以小組為單位,檢驗學生的技能應用和技術拓展能力。如整車診斷與維修工位,教師利用先進的教學儀器設置故障后,由全組同學探究完成。這些考核與企業的生產任務緊密相關,更貼近實際,接近生產,使學生畢業后迅速融入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中。
2.2.4汽修實訓教學模式的轉變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起步較晚,職業教育理論行業體系尚不完善,傳統職業教育模式依然在不少職業院校被廣泛采用,教學環節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校內外實習實訓等環節構成,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獨立開課或作為獨立環節進行[3]。以“理實一體化”改革現有教學模式以重構課程體系,需要在課程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方面有所創新。就課程設計而言,必須面向職業崗位需求,有效融合理論課程內容與實踐課程內容,同時強化實訓教學在技能提升中的比重,建立起模塊化、工廠化為主要特征的產學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的組織方面,有必要把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的組織模式轉變為以技能實訓為基礎組織模式,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場所的一體化,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的一體化,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的一體化,學生與學徒的一體化,教學和科研的一體化,培訓和鑒定的一體化。
3.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效果分析
理實一體化因符合知識接受規律和學生接受習慣,在采用該教學方法的學校取得較大收獲,據浙江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統計,許多浙江中職學校在采用該教學方法后,學生不再感到教學呆板,理論教學變成看得見的教學,學生的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率有顯著提高。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的取得至少在以下幾方面符合知識接受的規律和技能培養的規律。
其一,理論素養提升與技能訓練緊密銜接,實現理論與技能的同步提升。理實一體化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它不是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簡單組合,也不是教室和車間的簡單整合,而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相融合[4]。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一體化、實習實訓的工廠化極大地提升中職學生理論學習與技能提升的有效性。
其二,提供反復對照、理解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的平臺。如“模塊式一體化”,強調在特定教學周期內,僅把一個部件總成結構作為教學重點,突出“構造”、“修理工藝”、“維護與排故”等各環節在教學中的獨立性和關聯性,使學生縮小注意目標,已達成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對該總成結構系統的共識。由于這種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的感知記憶、理解記憶、運動記憶等記憶,所以技能掌握較快。
其三,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的反復交叉,有效解決教學中的枯燥感問題。理論指導下的技能訓練,促使學生反思所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快技能形成的速度。而且,學生在專業理論指導下對各汽車部件總成的解體、零部件的檢修、組裝和調整,既保證實訓教學質量,又保證教學設備的完好。
其四,“一體化”教學增加了師生的直接接觸,教師能夠較直接地了解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師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對學生加以指導,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其五,“一體化”教學有助于“復合型”教師的培養。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提高自身專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使自身的業務能力、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總之,產業發展呼喚新的人才規格,繼而提出改革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新課題,中職汽修專業要適應社會需求,在教學中積極探索一套科學的、符合職業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以滿足目前國內汽車產業良性發展的需要,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因強調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而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有所突破,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但作為一個新思路,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案的有效實施需要更多一線教師和學校領導形成一個團隊,不斷完善充實。
參考文獻:
[1]孫永明.汽車修理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學周刊,2014(3):49.
[2]李海.中職學校“理實一體化”教學中教師應具備的能力[J].科技咨詢,2014(27):169-170.
[3]范有雄.基于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實踐與探討[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0-12.
[4]張麗娟.對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