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義++謝廣利
摘 要:眾所周知,經濟全球化已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資本輸出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新特點,當前我們國家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之一,但是在收益方面卻不十分樂觀。本篇文章通過我國資本輸出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找出我國資本輸出風險的形成因素,最后提出建議。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對我國資本輸出的健康和穩步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資本輸出;風險控制
一、我國資本輸出面臨的風險
隨著我國企業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由于風險管理意識不強,風險管理經驗不足,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許多企業面臨著慘淡經營的局面。我國企業對外直接資本輸出主要面臨以下風險:
1.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指國際經濟往來中,由于未能預期到的政治因素變化而給國際資本輸出活動可能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我國對外投資面臨最大的風險就是政治風險。“中國威脅論”由來已久,我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高速發展,使得一些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一些鄰國引起恐慌。我國對外投資的地區一般是非洲及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的國家,那些地區由于民族矛盾、社會各階層利益沖突等原因造成我國對外投資的戰爭風險和政策性風險。
2.匯率風險
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遇到的匯率風險主要有三種: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1)交易風險是指在交易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及時結算而導致的因匯率變動出現的風險。(2)折算風險,折算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子母公司在結算時資產價值變動的風險。(3)經濟風險,跨國公司的經營環境因為匯率的變動而發生變化,由此產生的經濟損失的風險。匯率由于受到政治、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影響,所以我國在資本輸出過程中遇到的匯率風險也無法避免。
二、形成我國資本輸出風險的因素
1.資本輸出沒有規模化效應
盡管近年來我國資本輸出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由于起步較晚,我國資本輸出仍處于初級階段,我國資本輸出存量遠遠低于世界發展中國家。2008年以來,房地產泡沫、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的爆發,促進了我國企業的資本輸出。相比于同行業來說,這些企業規模太小,無法進行有效的風險規避,也無法對突如其來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處理。
2.資本輸出區域中下行投資和虛假投資現象嚴重
我國對外投資流量和存量的九成都流向了非洲和拉美洲,這是明顯的下行投資。所謂下行投資就是具有相對優勢的國家向相對劣勢國家的資本輸出。此外,第三世界不少國家政治和文化環境不佳,很難對國外資本輸出者及其資產做出有效的保障,增加了我國對外投資的政治風險。這些地區的資本輸出大部分利用當地的優惠政策來合理避稅、轉移壞賬等,這些虛假資投資占據了較大比例,它不僅沒有帶來經濟利益和貢獻,相反使其他國家對我國產生了恐慌心理,嚴重影響我國對外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3.資本輸出行業初級化特征明顯
我國的資本輸出行業結構依靠低廉勞動力、粗放型資本輸出和國際分工對外投資。我國真正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建筑業在資本輸出流量中的比例明顯偏低,高新技術等學習型輸出量所占比例更低。我國采礦業等自然資源行業屬于資源尋求型資本輸出,在我國對外投資中所占比重很大,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其比例在逐年增大,說明我國資本輸出行業初級化特征很明顯,缺乏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
三、對資本輸出風險控制的建議
1.規范資本輸出市場,強化資本輸出市場穩定性
(1)培養多層次的資本輸出主體
在資本輸出主體上要有層次的發展,強調“大中小并舉,以大帶小”的方針,既要重視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的導向性,又要鼓勵和推進中小企業的跨國發展,以產生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化效應和穩定性。我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很多中小企業實力不足,應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經營的靈活等特點,發揮我國的一些技術優勢,在增進進出口的框架內達成優勢互補,進入跨國經營行列。
(2)構建合理的資本輸出結構
在資本輸出區位上,要想從本質上實現資本市場的多元化,不僅從廣度也要從深度去發展我國的對外投資。在資本輸出產業上,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考慮長短利益的有機結合,既要有市場指向型和資源指向型的對外投資,也要有效率指向型和戰略指向型的對外投資,以市場指向型資本輸出帶動我國出口貿易的成長,有效的避開貿易壁壘。另外要避免不經實證分析的對外投資區位選擇方案,有些理論在實踐中是行不通的。
2.建立全面風險預警體系和管理體系
風險預警系統能使企業有效規避風險,降低風險造成的影響。一個完整的風險預警系統應該包括風險指標、風險來源、分析風險、準確判斷風險、控制風險并收集反饋信息等內容。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敘述:
(1)風險前評估
首先是風險預測,建立一系列信息收集系統,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海外投資市場的相關信息。其次是風險分析,對搜集的海外信息進行統計整理,與相應的指標作出對比分析,獲取市場發展動向,判斷風險的類型和危害程度。最后做出防范對策,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和危害程度,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潛在風險成為現實。
(2)風險后補救
風險發生后,要對造成的破壞進行補救。在補救完成以后,還要對其進行跟蹤調查,防止由于風險對企業造成二次傷害,并做出下一步的風險預測措施。風險的補救措施很重要,但是由于我國的技術和信息系統等的不完善,目前我國企主要是通過對環境數據及財務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并做出報告。這里需要指出,我國應該建立一個動態的風險額度,以綜合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3.完善我國的資本輸出政策
(1)健全國內法律制度
大力提倡民營企業走出國門,但同時又要明確規定我國資本輸出時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違法的,明令禁止非法對外投資。這樣就可以將我國的資本輸出過程進行的條條有理,減少資本輸出的盲目性。針對我國的虛假資本輸出,國家必須制定嚴格的法律制度去阻止非法資本外流,不僅對我國資本輸出市場具有規范的作用,也對資本輸出企業起到了一定的規避風險作用。
(2)完善對外投資保險制度
對外投資保險制度是指一國政府為了鼓勵本國企業對外投資,而為資本輸出者針對在東道國的政治風險提供的保險制度,當政治風險發生時,國內的保險機構先償付企業所受到的損失,然后保險機構在對東道國進行追償的保險制度。但我國尚未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外投資保險制度予以法律上的確認,使得我國對外投資保險面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完善了對外投資保險制度,我國企業的資本輸出就會得到一定的保障,其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四、結論
由于我國資本輸出起步晚,與西方國家的企業國際化相比,屬于后來者。并且資本輸出的發展總體仍低于綜合國力的增長速度。我國在對外投資風險控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應立足于現實,不僅要在規模上,還要在質量上有更大突破。我們不僅需要逐漸彌補我國資本輸出政策空白,完善海外投資保障體系,也需要從企業內部出發,針對企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實施改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我國在資本輸出過程中的一系列風險。
參考文獻:
[1]趙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現狀與風險分析[J].經濟觀察,2012年第16期(6月):151-153.
[2]易丹丹.中國資本輸出研究[N].企業導報,2010年第10期:15-18.
[3]2012年我國遭遇多起貿易救濟調查淺析[OL].中國行業研究網,2013-04-09:18-22.
[4]徐充,韓師光.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規避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14年第3期17-25.
[5]熊小奇.海外直接投資風險防范[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37-58.
作者簡介:李新義(1991.05- ),男,漢族,河南永城,遼寧大學,國民經濟學;謝廣利(1990.10- ),男,漢族,河南南陽,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