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亮 綦小燕
職工董事制度直接的目的不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而是提升企業的效率和促進企業的發展,當然,客觀上也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的作用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規范的董事會并發揮應有的作用是關鍵,其中不能忽視職工董事的作用。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后不久便相繼實施《職工董事管理暫行辦法》和《職工董事履行職責管理辦法》;國資委今年1月的《關于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指出,規范職工董事產生的程序,切實發揮其在參與決策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然而,關于職工董事的定位和作用問題,各界似乎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其作用也自然難以很好地發揮。調查發現,關于職工董事的角色和作用問題基本上有兩種觀點:職工董事就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工代表;職工董事是與其他董事一樣的董事,具有平等的權利、履行相應的義務。
如果認定職工董事就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工代表,那么,工會的職責就會被取代了。據工會法、勞動法等法規,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全方位的;職工董事是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多種渠道中的一個,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非職工董事的唯一目的。
職工董事制度是法律賦予職工參加企業管理權利的具體體現,其作用歸根到底應當是實現董事會決策科學和促進企業發展。職工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研究認為,職工參加企業管理才是提高生產效率、突破企業發展瓶頸的根本,因為職工最了解生產的實際情況,可以幫助企業正確決策。職工董事制度直接的目的不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而是提升企業的效率和促進企業的發展,當然,客觀上也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的作用。
《董事會試點中央企業職工董事履行職責管理辦法》規定:職工董事是指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作為職工代表出任的公司董事。就這個概念而言,至少有三層涵義:第一,職工董事首先是董事,既然是董事就享有其他董事的平等權利;第二,職工董事是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既然是職代會選舉產生的就要接受職代會的監督和評議;第三,職工董事的身份是“職工代表”,既然是職工代表就必須在董事會上反映職工的意志而不僅是其個人的主觀意愿。
國務院國資委《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試點企業職工董事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定了職工董事的作用:董事會研究決定公司重大問題,職工董事發表意見時要充分考慮出資人、公司和職工的利益關系;董事會研究決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時,職工董事應當事先聽取公司工會和職工的意見,全面準確反映職工意見;董事會研究決定生產經營的重大問題、制定重要的規章制度時,職工董事應當聽取公司工會和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并在董事會上予以反映。《董事會試點中央企業職工董事履行職責管理辦法》規定:職工董事享有與公司其他董事同等權利、承擔相應義務的同時,還應履行關注和反映職工合理訴求、代表職工利益和維護職工合法利益的特別職責。
綜合研究職工董事制度的理論、政策和實踐,我們認為:第一,職工董事首先是董事,與其他董事一樣享有董事的權利,承擔著相應的義務;二,職工董事來自職工,在董事會決策中必須充分反映職工的意志和愿望;三,職工董事應當從促進企業發展的高度參加決策,阻止任何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決議;四,職工董事應當發揮董事會與職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提升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和執行力;五,職工董事肩負著對經理層的監督責任,促使經理層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嚴格執行董事會決策,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張喜亮系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