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曉,張忠君,秦琳晶,金大瑋
?
問題教學模式的實施與運用
黃鳳曉,張忠君,秦琳晶,金大瑋
問題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自覺進入問題情境,并以“實踐、體驗、探索、發展”為中心主動地展開“探索學習”[1].本文結合工程力學課程中陀螺近似理論教學內容,探討問題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1 問題激發
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和“動力劑”.但教學實踐中,問題教學模式實施時,大多數情況是教師既創設了情境,又同時由教師提出了問題.雖然整個教學過程仍然是學生圍繞著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但促使了學生主要是沿著教師的思路,基于問題的討論在本質上還是屬于被動的.這樣既扼殺了學生自己發現并且提出問題的機會,又降低了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關注.如果教師利用創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而提出問題,產生質疑,效果會大大不同.如講授陀螺近似理論時的引入,首先創設一個玩具陀螺與一架飛機放置在一起的情境,學生自然產生了疑問:玩具陀螺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玩具陀螺與飛機之間有怎樣的聯系.當學生產生強烈的解決的欲望時,也就自然形成了研究問題的意識,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充分激發了學生主動自主性的學習和個性化的學習[2].
2 問題導引
當學生面臨一個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時,展開的個性想象思維具有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學生會沿著不同的思維路徑、不同的角度發散思維,學生根據問題情景提出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存在提出的問題目標不強、認知水平不高等現象.如當學生看到玩具陀螺,會有人產生這樣誤解,陀螺近似理論就是關于玩具形式的陀螺的相關理論,思維會即刻產生局限性.需要設置情境后,教師及時激活問題情境,收斂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發現問題的真正原理.例如:為了激活問題情境,教師可在學生問題全部提出后適當的時機,進行玩具陀螺運動的精彩演示,并作如下引導:從看到的現象產生了哪些質疑,可以用學到的工程力學哪些知識來解釋,生活中你是否還見過類似的問題,工程實踐中如何利用這種現象等.經過教師的逐步點撥與激活,用問題導引方式激活學生已學知識和已有經驗,剔除一些非主要問題因素的影響,保證與本課程相關的問題的浮出.
3 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的體驗與經歷,具有共性和個體差異.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問題情境,變換提出問題的角度,以問題激發思維,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例如:什么陀螺,何為陀螺近似理論,為什么稱為近似理論,動量矩定理在研究陀螺運動中的具體形式如何,它的幾何意義,當作用在陀螺上的外力距不為零會發生什么情況等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問題,利用原有的知識基礎基于問題導引與提升,演繹推理[3].但教師注意的是問題探究過程也要收斂聚焦不斷生成的新問題,注重問題與問題的相互聯系,有助于重點、難點教學問題的突出與突破[4].
4 問題提升與總結
問題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問題和總結問題的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問題教學法的教學實踐中,為了促使學生靈活應用現有的知識,舉一反三地從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其他相關或更有價值的問題,問題解決后問題的反芻與提升是必要的.如玩具陀螺引出了工程實際中的陀螺問題,利用質點系動量矩定理解決了陀螺的動力學問題,問題反映了工程實際中的共性問題.如螺旋槳的運動等,如何靈活地利用陀螺的這些特性等.面對豐富多彩的問題,一例帶百,百例歸一,舉一反三.教師及時概括總結,使問題涉及的原理、概念、思想和方法顯現出來,使新舊知識、知識與技能、知識與問題得到整合與統一[5].
在問題教學模式中,學生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出現、形成、發展和應用探究過程,深化了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觸發了創新的意識靈感.
[1] 朱清堂.“問題解決教學”的教學結構探討[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22(3):6-7
[2] 陳青云.問題中心教學模式探究與應用[J].基礎教育,2011,8(3):35-42
[3] 陳克軍,施民憲.問題教學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9):170-171
[4] 劉斐.論問題導向教學[D].上海: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4
[5] 劉冬梅.在問題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作者單位:(空軍航空大學 飛行器與動力系,吉林 長春 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