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中國的綠色發展與林業經濟策略

2016-03-19 04:19:22姚華
改革與開放 2016年13期
關鍵詞:綠色生態經濟

姚華

論中國的綠色發展與林業經濟策略

姚華

全球氣候變暖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經濟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是低碳經濟,這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其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中國經濟要取得綠色發展,必須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生態環境基礎和核心的林業,自然是低碳經濟時代的重點和基礎。當前的關鍵問題是如何發展和經營林業,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當前,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多元主體參與是發展林業的必然途徑;經營上,在國家統一規劃前提下,以自然經營為主,與有限市場開發相結合,追加林業附加值也是實現林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低碳經濟;綠色發展;林業發展;多元主體;有限市場化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氣候變暖已逐步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人們愈加關注生產與生活中的碳排放問題,愈加重視環境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一經提出便迅速從概念走向現實,不僅對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逐漸加大,而且給人類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值觀念、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的革命。[1]低碳經濟大潮正在全球浩浩蕩蕩地向前推進,不斷地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它將與全球化、信息化一樣,成為重塑世界經濟版圖的強大力量。[2]中國歷來重視碳排放與生態建設。黨的十八大將生態建設上升至“五位一體”高度,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生態建設又做出新部署:“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3]。時至今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了“綠色發展”戰略。林業作為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基礎,其發展極為關鍵。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語境下,實現發展思維的綠色化與生態化,創新林業經濟發展體制,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實現綠色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一、中國經濟的綠色發展:公共理性與發展思維的生態化

在氣候問題備受國際關注的大背景下,人類面臨著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追求和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必然選擇。進入新千年以來,人類社會對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低碳經濟”概念應運而生。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一文中。2006年,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做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 5%~20%的損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4]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5]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低碳經濟為我國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對我國來說是一種雙贏的選擇,既能化解國際上的壓力又符合我們自己的特殊國情。

我國高度重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目前,中國政府公共理性思維愈發彰顯,已經確立了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近年來,我國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戰略構想,不斷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在客觀上為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2008年 10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詳細闡明了氣候變化與中國國情、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和目標、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提高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加強氣候變化領域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體制機制建設等重大問題的原則立場和諸多積極措施。[6]這些都是我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也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的巨大努力。

積極踐行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體現了我國發展思維的生態化演進,表明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既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又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構與發展。目前生態環境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第一要素,抓好生態環境安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7],也是突出加快綠色經濟建設的必然要求。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生態文明,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選擇。作為生態文明中孕生的一種根本不同于本體思維的新的思維范式,生態思維范式揭示了生態系統的整體統一性、豐富多樣性和開放循環性,倡導一種全方位的生態關懷,強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濟。[8]從以碳基能源為基礎的不可持續發展向以低碳或無碳能源經濟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轉變是實現這種整體統一性的必然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能源消費結構由石化高碳型黑色結構向低碳化潔凈能源綠色結構轉變,真正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否則,我國的資源將難以支撐,生態環境將難以承受,國家競爭力將難以持續,國家安全也將難以保證。

低碳經濟的核心理念契合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所強調的基本內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重大戰略的延伸和擴展。[9]同時,低碳經濟作為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是公共理性張揚之下的必然選擇。發展低碳經濟,有助于我國綠色經濟的順利實現,具體有如下優勢:一是有利于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而走在世界前列。蓄勢待發的低碳經濟很有可能會改變未來的世界經濟版圖,誰能在能源環境技術中領先,誰就將主宰綠色發展的潮流,誰就將是未來的大贏家。對于中國來說,抓住這次歷史變革的機遇,將對我國的未來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二是有利于展示“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發展,不僅可以降低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而且能夠贏得全球的尊重,維護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三是有利于培育低碳文化,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那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從而逐步改掉能源浪費、增污排染的不良習慣,使公眾擁有一種節制、適度的綠色心態和習慣,增強低碳消費的習慣和生活方式。

二、林業與林業經濟的良性發展:中國綠色發展的基礎

中國綠色發展的實現,不僅要求我們對低碳技術及清潔能源技術進行不斷開發,還要求確立經濟發展的生態基礎觀,創造一個發展低碳經濟的生態環境基礎。生態環境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基本生產要素之一,也是反映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10]因此,生態環境的建設肩負著雙重責任:一方面,生態、環境和資源本身是國民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現實和儲備資產,是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后盾;另一方面,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可以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有利于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要把生態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重視生態環境就是重視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沒有生態環境基礎,即無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并非經濟發展的結果而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提。

在影響生態環境的諸多要素中,林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研究指出,“低碳發展的理念正在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和檢驗傳統的林業概念以及可持續林業的概念,導致林業概念趨向重構。諸如低碳林業、低碳造林、低碳經營、碳匯造林、生物柴油林等新概念已經開始出現。”[11]充分發揮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功能與作用,應是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內容。通過林業措施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成本低、綜合效益好,真實地吸收和減少二氧化碳,而且不會像有些所謂低碳的工業項目,在設備生產過程中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12]由此可見,林業是建設低碳社會的主體框架,且兼具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功能。

首先,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承擔者,肩負著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態系統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弘揚生態文明的重要職責。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儲存在森林生態系統中。[13]森林具有維持碳平衡、調節全球氣候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評估報告指出:林業具有多種效益,兼具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重功能,是未來30-50年增加碳匯、減少排放成本、經濟可行的重要措施。[14]正因如此,營造和培育森林,被公認為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的控制和維持碳平衡的最有效措施。

其次,林業在建設“生產發展”社會中具有基礎作用,表現為林業在糧食安全、資源安全、能源安全“三大安全”保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發展林業尤其是營造農田防護林,可為保障糧食生產提供有效保障;木材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林業建設的好壞快慢關系著國家資源安全;林業生物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大力發展林業生物能源,對于促進我國節能減排以及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第三,林業在建設“生活富裕”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這可以從物質與精神二維展開論述。就物質生活層面來說,林業所提供的各種森林產品(包括木材、木制品及各類非木森林產品)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各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就精神文化生活層面而言,林業在生態文化的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森林文化和濕地文化,有利于人們陶冶情操、愉悅身心。以上所論林業所具有的諸多功用,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加強林業發展,繼而以林業的發展加快低碳經濟的進程。

在中國綠色發展目標的推動下,加強林業生態基礎可持續性重構的任務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從世界到我國,林業發展狀況不容樂觀。“聯合國糧農組織2009年《世界森林資源發展報告》再次向我們展示,部分地區森林面積下降的趨勢沒有改變,毀林和森林退化的趨勢沒有改變,絕大部分依賴森林生存的居民的貧困狀況沒有改變。”就我國來說,“與森林相關的自然災害和危機的狀況也沒有好轉。洪澇和干旱強度加大,局部地區水資源短缺和荒漠化危害不斷加劇,林區居民日益貧困,糧食和能源短缺日益嚴重,所有這些都給林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15]

面對挑戰,我們應當本著正視問題、積極應對的正確態度,在理性分析當前林業問題和困難的基礎上,調動一切可用資源用于林業建設,探尋林業經營管理新模式,在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三、林業及其經濟發展中的資源整合:相關主體的行動邏輯與收益分析

當前林業生產與經營中存在多元化行動主體。其中,經濟主體所關注的核心是其市場收益,其市場邏輯的顯性化勢必潛在地存在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這必然對于林業雙重功能——經濟與生態的功能造成潛在的瓦解。而生態行動同樣會走向反面,突出其生態功能,而抑制林業的經濟功能。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執掌者,也難以超然其外,尤其是具體到特定的利益格局與政績評價體系時,更是如此。因此,當代中國林木覆蓋率的提高,勢必要求政府公共理性價值的張揚,充分發揮規制、協調、整合和引領作用。

目前,造林工程多是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的。為妥善應對氣候變化,打造綠色發展背景下的造林工程的成效如何,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林業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資源建設與維護也應由全民分攤,僅僅靠政府行動,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林業是全民的林業,林業是中國發展的保障。無論是從現狀還是在這一生態思維理念的指導下,林業發展都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增加林業碳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林業碳匯是指通過實施造林、再造林和進行森林管理、減少毀林等活動,吸收(或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與政策、管理和碳貿易相結合的過程、活動和機制,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范疇。[16]

整合全社會資源,營造集政府力量、非政府組織和社會資源為一體的造林工程。政府是造林工程的主導力量,是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非政府組織天然具有的組織性、民間性、非營利性、自治性、公益性和志愿性特性在林業發展上無疑具有強大的推動力;[17]民眾的支持與參與是工程的基石,也是為自己服務,共同建設“兩型”社會。政府要擔當好自己的角色,切實推進環境的治理與營造。因而,政府對于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問題而采取的造林行動,必須構建起全方位的治理體系。

首先,吸納各種資源與多元主體。低碳發展的政策法規,涉及社會各階層和團體的利益,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每一個人。讓全民參與到低碳經濟中,倡導全民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強全民低碳行為習慣的培養,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8]這里的參與,是利益主體的平等參與,而非被動的、單向的或施舍式的參與。另一方面,要求運作透明化。在信息不對稱、不暢通的情況下,實施暗箱操作,利益天平自然會倒向少數操縱者一邊,而社會和公眾的利益必將受到影響。

其次,構建起具體且明確的責任體系。如果公共部門的負責或執行人員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不負責任,不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他可以在“透明”和“參與”的情況下危及社會和公眾的利益。當然,作為負責任的國家,中國已經承諾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即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量相對于2005年下降40%~45%,并還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行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新的貢獻。[8]

第三,保障政策供給并保持政策連續性。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經濟能否出現新一輪的復蘇高漲關鍵取決于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低碳科學技術的創新,低碳科技是下一輪經濟的增長點,而各國政府的相應政策又是低碳經濟的引擎。[19]因此,政府必須制定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來規范林業發展,并綜合運用和完善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政策措施。目前,西方國家都陸續頒布了相關的政策法規。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匯。從低碳發展的角度看,必須加以鼓勵促進。如果有關政策的制定沒有當地農民的參與,政府完全可以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條文,如植樹補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農民只是被動地參與,他們植樹要補貼,而樹林的成活及生產與他們無關,結果是年年造林可能不見林,即使有林也生物量極低。如果農民對許多政策細節不清楚,政策多變,行政官員不負責任,則農民很可能只是觀望、應付,不會從長遠計劃,因為自身投入的利益得不到相應的保障。相反,如果林地產權明確,投資人的利益能夠得到切實保障,不擔心政策和行政官員對產權與利益干預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則投資人通過投資于土地改良和林木生產,在獲取社會生態環境和增加碳匯收益的同時,也保障了經濟收益,從而使森林碳匯得以形成并增加。

此外,應當特別注意發動廣大群眾植樹造林,如若安排得當,其造林效果也將非常顯著。加強農田林網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營造,建立家庭分擔機制,效益由家庭享有,從而會調動鄉村家庭種樹的積極性,在獲得社會生態環境收益的同時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建設現代林業,發展山區林特產品、生態旅游業和碳匯林業”。[20]

目前政府采取的辦法是全面包攬,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也不符合“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趨向。許多可利用的資源沒有加以有效利用,像許多關于林業的民間組織都是可以利用的,但沒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NGO(非政府組織)參與我國林業發展。[21]

四、市場理性開發:建立適合我國林業發展的經營模式

隨著經濟繁榮與環境問題的出現,森林的物質生產功能(木材生產與其他林產品)、環境保護功能、社會公益功能、森林游憩功能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功能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熱點。在林業經營、培育和管理方面,德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世界先進水平。20世紀90年代,德國開始采用“近自然林業”的理論與方法。“近自然林業是模仿自然、接近自然的一種森林經營模式。‘接近自然’是指在經營目的類型計劃中使地區群落主要的本源樹種得到明顯表現。它并不是回歸到天然的森林類型,而是盡可能使林分建立、撫育、采伐的方式同‘潛在的自然植被’的關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進行接近生態的自發生產,達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動態平衡,并在人工輔助下使天然物質得到復蘇。”[22]其經營理念和方式值得我們借鑒,以尋求符合我國林業的經營模式。

因此,如何建立現代林業,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林業經營中的具體體現。隨著人們對森林生態系統的進一步認識,以及人們對林業經營本質的進一步思考,林業經營走市場化道路已成必然。這需要以自然經營林業為主,必要開發與有限市場化策略推動。

林業生態基礎觀要求改變林業發展思維,自然經營為主追加林業附加效益,而非林業本身。傳統上以木材經營為中心,僅考慮森林蓄積的永續利用,而忽視了森林的其他功能,如森林的穩定性和森林的可持續經營,致使出現了林分純林多、森林穩定性差、森林的多種功能難以充分發揮等問題。借鑒德國的經驗,引進近自然林業經營的理念和技術,充分發揮林業的多功能作用。在林木的種植、加工和管理等方面,國家要進行統一規劃,對林業進行宏觀調控,并采取有限市場策略,規劃要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和程序原則,防止被當權者操控,損害公共利益。唯有確保當前的公平公正,才能為代際公平建立良好基礎,正如約翰·拉姆貝維基所指出:“在缺失代內公平的情況下談論代際公平,不過是自以為是的空談。將現存的代際不公傳遞到后代,可能是對人類的最大傷害。這種傷害不存在于需求的道德,而是地球單一環境對于人類整體的生存十分關鍵。不糾正今天的錯誤并消滅當前的不平等,將無所遺留給未來。”[23]

根據森林主體功能的發揮來經營森林,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按照社會對林業生態和經濟的兩大需求進行分類,以生態利用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為公益林,以直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為商品林,介于兩者之間的劃為兼用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整體效益,保護生態環境。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資的經濟效果,其經營行為主要是一種商品生產行為。商品生產行為主要受市場經濟規律約束。因此,對于商品林經營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嚴格的計劃去控制,而應由企業根據市場作出選擇。企業在追求效益的同時,也應該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內外很多企業都通過低碳營銷模式,用戰略的眼光重新評價綠色營銷體系,提出企業應注意自身生產與環境相協調,抓住綠色時機,依靠綠色營銷領先于其他企業,搶占到更多商機。[24]生態公益林則以森林生態公益功能的發揮為主要經營目的,而生態公益功能則不可能直接體現為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通過宏觀調控,以總體功能最佳為指導,協調經營行為,理順經營與受益、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才能保證其經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完善林業分類經營的組織形式。對商品林業建設,采取和探索森林資源國家所有權的多種實現形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拍賣等多種經營形式,促進商品林走市場化、集約化、基地化、林工貿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道路,真正達到“搞活商品林”的目的。保羅·霍肯的低碳經濟思想是:線性經濟存在嚴重的弊端;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系統設計”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中占據首要位置;應建立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健康商業。[25]其中就重點強調了商業在低碳經濟中的主要作用,因此商品林業建設應采取多種、合理、健康的商業模式。對公益林建設,強化政府的組織管理,對具有一定規模集中營造的生態林,應主要采取工程項目建設和林場管理的組織形式。此外,還應當在實行預算管理基礎上,積極引入造林承包、管護承包以及招投標等管理方式,以提高公益林的建設和管理效率。

總體來說,低碳經濟和綠色發展是在國際和國內都比較熱的概念,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我國各級決策者的共識,走低碳經濟之路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綠色發展,林業大有作為。其基礎是林業的良性發展,要求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社會等多元主體的廣泛參與,建立適合我國林業發展的經營模式,以自然經營為主,改變傳統經營方式,引進“近自然林業”的理論與方法和有限市場化策略,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整體效益,為低碳經濟提供最大碳匯量。在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的背景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就生態建設作出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的部署之際,林業能否進行有效經營,發揮其最大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態思維轉變下林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和調整。我們應通過探索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生態規律相契合、涵蓋多元社會力量的林業建設道路和體制,推進林業繁榮發展,使之在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中發揮更大作用。

[1]王明杰,鄭燁.低碳經濟時代的市場營銷模式[J].社會科學家,2010(7).

[2]劉治蘭.低碳經濟——新的財富之源[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4).

[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3-11-13(1).

[4]“5%~20%”與“1%”的博弈[N].第一財經日報,2006-12-05(A07).

[5]艾有福:倫理語境下的低碳經濟及其實現路徑[J].湖南社會科學,2010(4).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1/22/c_ 111185426.htm,2011-11-22.

[7]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華啟和.氣候政治博弈的倫理沖突及生態思維范式的價值選擇[J].社會主義研究,2010(4).

[9]倪玲娣.關于低碳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0(7).

[10]姜春云.拯救地球生物圈:論人類文明轉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9).

[11]徐斌,等.世界林業發展熱點與趨勢[J].林業經濟,2013(1):103.

[12]李怒云,陳敘圖,章升東.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J].林業經濟,2010(2).

[13]賈治邦.發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J].求是,2010(7):55.

[14]IPCC.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EB/OL]. [2009-06-12].http:∥www.ipcc.Ch.

[15]賈治邦.切實發揮林業制衡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gzdt/2009-10/21/content_ 1445347.htm,2009-10-22.

[16]李怒云:中國林業碳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125-131.

[17]李軍鵬.公共管理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18]俞俏萍.海峽西岸的低碳經濟之路[J].長沙大學學報,2010(4).

[19]陳亞雯.西方國家低碳經濟政策與實踐創新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問題探索,2010(8).

[20]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2/01/content_10746024.htm,2009-02-01.

[21]中共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課題組.外國非政府組織概況[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

[22]許新橋.近自然林業理論概述[J].世界林業研究,2006(01).

[23]Shue Henry.Glob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tional Inequality[J].International Affairs,1999,75(3).

[24]MICHAEL JAY POLONSKY PHILIP J. Rosenberger III.Reevaluating Green Market?ing:A Strategic Approach[M].Business Hori?zons,2001:22-30.

[25]陶倫康.當代西方學者低碳經濟思想述評[J].重慶社會科學,2010(6).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01

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編號:12CKJJ12)]

猜你喜歡
綠色生態經濟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經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毛片基地|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91麻豆|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五月天天天色|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高清日韩| 天天综合色网|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午夜不卡福利|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午夜啪啪福利|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99在线小视频|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日本在线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污视频日本| 国产丝袜91|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 精品视频91|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青草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 伊人无码视屏|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www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亚洲区第一页| 在线国产毛片|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精品国产www|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国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