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員隊伍建設研究
——以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為例
劉麗
本文以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為例,對館員素質要求進行闡述,分析了大數據環境下館員隊伍建設必要性,并提出構建高素質圖書館館員隊伍采取的措施及途徑。
大數據;高校圖書館;隊伍建設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原有數據采集、加工存儲、利用服務模式因此發生巨大改變,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數據資源特性也逐步顯現出來。大數據給圖書館事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在傳統向現代轉型過程中,圖書館管理服務數據化是必然趨勢。如何創新服務模式,建設一支高水平館員隊伍,將數據轉化為潛在的知識服務,提高圖書館管理服務質量,發揮圖書館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建于2003年3月,館舍總面積41056平方米,現有館藏紙質圖書125萬冊,電子資源存儲總量達1.6TB。現有在編在崗人員44人。從學歷上看,其中碩士以上學歷17人,占總人數的39%;17人具有本科學歷,占總人數的39%;專科以下學歷只有10人,占總人數的22%,總體上來看,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館員學歷層次較高,碩士以上學歷館員占全管1/3以上。
從專業背景看,專業結構圖書情報和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的有11人,占總人數的25%,其中圖書情報專業的專科1人,本科1人,研究生2人,占總人數的9%;館員中經濟學管理學相關專業的最多,共16人,占總數的36%;計算機相關專業的7人,占總數的16%;其余17名館員的專業為教育學、藝術學、工學、文學、農學等,占總人數的39%。從以上數據看館員背景呈現多元化特點,具有計算機專業和圖書情報背景的館員偏少,導致圖書館創新發展不足,在大數據環境下,轉型變革進程放緩。
從職稱上看,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中級以上職稱館員40人,占總人數的91%;高級職稱12人,占總人數的27%,正高職稱的館員只有2人,不到總人數的5%,其中教授1人,研究館員1人;中級職稱28人,占總人數64%。數據表明,經過多年發展,館員大部分都有中級以上職稱,但高級職稱人數較少,特別是正高級職稱館員在整個隊伍中占比太低。
從性別和年齡層次上看,圖書館只有11名男同志,占總人數的25%,男女比例為1:3,男女比例嚴重失調。35歲以下教工有11人,占總人數的25%,45歲以上教工27人,占總人數的61%,館員整體隊伍年齡偏大,年齡結構不合理。年輕館員,特別是35歲以下年輕館員太少;45歲以上館員占比偏高,35歲以下年輕館員占比偏低,將面臨人員老的問題,如果不補充年輕館員,隊伍將出現“青黃不接”現象,根據老中青結合原則,我校圖書館急需招聘補充一批有學歷、有能力的年輕館員。
由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館員隊伍構成看,雖然碩士以上學歷館員占館員隊伍的1/3以上,但真正具有圖書情報專業和計算機相關背景的館員人員較少,只占總人數的1/4,高職稱館員比例低,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館員隊伍年齡整體偏大,年輕館員較少,在大數據環境下,現有館員隊伍很難適應轉型變革要求。
1.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建設的需要
當前,從其他國家發展歷程和現狀來看,大數據迅速發展并滲透到生產生活各方面。為適應這種變化,圖書館面臨從傳統向現代形態轉變的重大變革,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將會面臨生存危機,要走出困境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館員隊伍。館員隊伍建設將成為圖書館成功轉型與變革的關鍵。
2.圖書館的服務職能轉變的需要
現代信息社會,圖書館管理模式、服務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圖書館正在由收藏和文獻保障功能轉變為對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和利用服務上。對用戶如何利用信息提供教育培訓,圖書管理員角色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在圖書館服務職能轉變過程中,需要掌握新技術,建設具有新技能的圖書館員隊伍。
3.館員自身發展的需要
大數據環境下,大量數字化信息蜂擁而至,特別是圖書館收集、儲存和利用信息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圖書館館員的角色將受到巨大的挑戰和威脅。我校圖書館館員現有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未來發展需要,給熟悉傳統服務模式的圖書館員帶來了職業危機。從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轉型過程中,傳統館員的需求將大大減少,未來的圖書館館員不再是借書還書的管理員,他們將從日常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更細密科學的腦力技術活動。
1.扎實和先進的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和綜合學科知識
高校圖書館館員服務的對象是廣大高校教師和大學生,需要提供的信息知識包涵眾多專業的學科領域。高校圖書館館員除了必須掌握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能,熟練把握圖書館工作流程、各部門各項工作之間內在聯系外,還必須具有廣博綜合的學科知識,以根據讀者不同要求,介紹和推薦圖書,回答讀者咨詢,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所需要文獻信息資料,解答各學科領域的學科咨詢,提供文獻綜述信息和信息分析等高層次信息服務。
2.良好的職業道德
高校圖書館館員應當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一切工作都必須從讀者利益出發,牢記為讀者服務是圖書館的根本宗旨,盡量滿足讀者的愿望和需求。他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之外的計算機、外語等知識,還要懂得心理學知識,具有愛崗敬業、敬業奉獻精神。在為讀者服務過程中以人為本,關注讀者的價值觀、態度、情感和行為,熱情主動地為讀者服務,做讀者的貼心人。
3.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持續學習的精神
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館員要熟練掌握圖書情報專業基礎知識、傳統的工作技巧和方法,還要掌握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特別是學習數據庫管理和利用,具備信息設備使用能力。學習能力是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對館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敬業精神的具體體現。需要館員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館員要保持對新知識、新理論的敏感性,不僅要有發現和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力,還要有判斷、分析和傳播信息的能力,能針對不同讀者靈活選擇各種資源,幫助讀者獲取有價值信息,成為信息服務的主導者和讀者服務的信息傳播員,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只有認真鉆研和繼續學習,在平凡的服務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才能更好地提高為廣大建設者和讀者服務質量。
1.以人為本、因材施用的人才管理體制
在人才管理體制方面,校圖書館沿襲的舊制度和舊方法已不能滿足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發展的新需要,必須建立起新型人才管理體制,制定館員崗位責任制、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將權利義務有機統一,建立完善的考評體制,實行優勝劣汰,提高館員服務水平和效率。我校圖書館館員學習背景多樣化,圖書館應為員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根據館員的專業背景和特長,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爭上崗,讓館員選擇最適合和勝任的崗位,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真正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用人制度,實現人才隊伍的合理配置與科學管理,激發館員工作熱情和挖掘館員的創新能力。要根據崗位職責實行定向培養,創造進修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著重培養員工綜合素質適應崗位需求,發揮每位員工的積極主動性。
2.積極引進相關專業人才
從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館員隊伍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看,有相關專業背景的館員人數太少。圖書館轉型發展新形勢下,需要通過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特別是引進圖書情報專業人才及信息、網絡等專業人才,提高整個人才隊伍水平,打造一支復合型人才隊伍。人才引進可采用多種形式。比如,采用外聘教師或兼職顧問等方式引進一些高層次的人才或學術帶頭人,帶動整個隊伍發展。除此之外,還應當建立長效機制,防止人才流失,用好現有人才,形成良性有效的循環制度。
3.提高現有館員隊伍的素質
一是高校圖書館應當根據崗位特點要求對館員加強培訓,通過繼續教育、組織館內培訓和參加公共館培訓等多種方式對館員進行圖書館學理論前沿、學術熱點、專業技能、業務流程等系統培訓。除了邀請行業專家講授學術前沿外,還可以由本館業務骨干講解業務知識和交流工作心得。讓館員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圖書情報專業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崗位服務技能,達到更新館員知識結構、提高業務能力和整個隊伍的素質目的。二是通過考評等制度促進館員自我學習。高校圖書館應當建立和完善考評機制,從傳統的年終考核轉變為日常考核,注重從關注數量上的考核轉變為向關注工作質量上的考核,由綜合評價轉變為指標分值考核。由綜合評價轉變為指標分值考核關鍵指標要具體和量化,客觀公正,避免主觀臆斷的影響。三是定期到其他的高校圖書館或者公共圖書館交流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密切關注行業動態,了解同行業的具體現狀,與時俱進地提升館員的職業素養和服務水平。四是鼓勵年輕館員提高學歷層次,通過鼓勵攻讀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系統學習本專業理論知識,把圖書館行業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最新技術帶回來。此外,可以在館員之間開展互幫互學,即通過老館員帶動新館員,業務能力強的館員帶動能力稍弱的館員;還可以進行獎勵和表彰,比如,制定科研獎勵辦法等,對在本專業領域里有突出的學術研究成果的館員進行獎勵,以此激勵館員提升科研能力,促進整個館員隊伍發展。
總之,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要轉型發展,必須軟件、硬件一起抓,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調整結構、人盡其才、分類發展,加大對圖書館館員隊伍的培養,采取多種手段和途徑提高館員隊伍的綜合素質,促使圖書館員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豐富自身知識,以精湛的業務水平和經驗積累展現圖書館服務成果,積極為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1]楊華.“大流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館員可持續發展能力初探——以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S2:25-27.
[2]黃孝群.轉型變革期高校圖書館館員能力建設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4(09):51-56.
[3]王紅英,樊潤惠.高職院校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中國人才,2011(14):52-53.
[4]麻利民.構建和諧敬業的公共圖書館館員隊伍[J].蘭臺世界,2014(14):93-94.
[5]李玉霞.略論高校圖書館的隊伍建設[J].新聞愛好者,2009(08):64-65.
(作者單位: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