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旻 周春樵 王山山
?
基于精品本科的“師生共同體”創新建設
史旻周春樵王山山
摘 要:本文針對精品本科發展在現代化高等教學中的重要性與先進性,結合“十三五”教育規劃,提出“師生共同體”創新建設理念:師生協同參與、知識資源共享、學習活動交互以及師生成長漸進。以精良厚德師資隊伍建設、精確卓越培養方案設計、精細嚴謹教學管理為要素的精品本科發展為契機,推動高等教學體系改革,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全面提升“師生共同體”創新建設成果。
關鍵詞:精品本科;創新教育;高等教育發展觀
根據“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高等教育管理體系需要與現代化建設進程匹配,科學統籌、超前規劃、合理制定發展戰略,立足自身特色,明確自身定位,聚焦內涵建設,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
“師生共同體”創新建設依托“精品本科”發展理念,以師生協同參與、知識資源共享、學習活動交互以及師生成長漸進為實現目標,以培養具有“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教育人才為導向,全面提高在校大學生與教學老師團隊的德育修養與創新能力。
1.本科教育現有模式的弊端
本科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屬于中層次教育,本科教育、??平逃约把芯可逃歉叩冉逃娜髽嫵伞1究平逃饕ɑA性理論知識教育、相應專業或對應領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技能教育。在我國各大院校中,本科生占有大多數,本科課程相較于??粕n程與研究生課程更具多元化特性,數量也更具優勢。因此,本科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中心地位,但也顯現了一些弊端:
(1)部分大學專業教學模式僵化,缺乏創新性。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革,全國各大高校在推進制度建設方面有了很大的建樹,但也導致大學生普遍厭學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大學專業課程沿襲初高中教學模式,在教材編排和理論知識講解等方面缺乏創新性。很多大學生把大學稱作“高四”“高五”。教育專家在部分高校中調研發現,很多大學課堂,尤其是大學一二年級,教師講述的知識點還是要求本科生死記硬背,理論與實踐環節脫節,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導致了他們的厭學情緒。
(2)學生就業指導規劃缺乏,大學基本功能不完善。本科生包括職業能力培養和道德素養培養。很多本科生進校后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概念不清、思路不明。而高校在學生就業指導上投入較少,就業指導老師資源匱乏。學生一味學習理論知識,對進入社會所從事的工作和職業知之甚少,直接影響了很多高校學科的規劃和發展,更不利于創新性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此外,在社會屬性定義范圍內,大學的基本功能:一是教學;二是科研;三是服務。大學的服務功能在信息化社會推進下,逐漸拓展,但卻弱化了教學功能。在現今社會宣揚政績導向、GDP導向背景下,能外顯以及屬于評價體系中的科研與服務受到更多重視,效果后顯的教學出現很嚴重的弱化現象。
(3)本科教學發展相較于國際社會存在一定滯后。在社會教育體制影響下,中國大多數高等院校過于強調“研究”,教育經費投入、大學教學質量評估、高校教授晉升等多方面限制了本科大學的發展。比如,大學博士點是區分一個大學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桿、教授發表的論文是影響的基本標準,也是學??己说闹匾緩?。高等學校將更多精力和經費投入到理論研究方面,致使研究范圍嚴重與社會生產脫節,導致研究內容缺乏實踐應用意義。從國際社會看,美國等發達國家將大學學科教育內容與社會生產關系和生產技術有機結合,本科生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理論知識完全用到了社會發展之中,有效幫助整個社會快速進步。
2.精品本科建設內涵
本科教學在高等教育需要加強教育教學與學生創新實踐建設,提升大學教師理論與科研教學能力。同時,高校通過校企合作方式給學生在大學期間有更多參與企業實踐的機會,提升職業認識,培養就業理念。全國各大高校要著力發展特色學科,緊跟世界優勢領域發展步伐,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拓展先進學科前沿技術知識,在學生中進行專業指導與傳授。在國家大力提倡加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政策方針引導下,提出“精品本科”建設理念。“精品本科”建設內容如下:
第一,打造“精品本科”建設平臺,推進實質性建設深入。要求高校內部搭建領導和管理平臺,在校園體制深化改進與創新研究基礎上,將建設工作與促進高校教育發展緊密聯合,不斷提升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能力,充分挖掘教師教書育人、服務育人以及學生愛學上進、創新開拓的優秀特質。教師應更多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探討活動,提升學生的科研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更要求學校管理層加強規范建設,讓每一位參與平臺搭建的老師都明確定位、嚴格自律,在高等教育創新改革中創先爭優。
第二,轉變學生被動受學地位,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社會”,需要學校改進傳統教學授課模式,以更多的實踐類課程、內部比賽、社會項目等形式帶領學生接受課本的理論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專業知識點,這樣才能增進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途徑和應用范圍,提升課本理論知識的應用價值。將大學課堂的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能發揮他們的優勢,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工作中。
第三,發揮高校教學資源優勢,在青年教師和教齡較長的老師間建立“一帶一路”協助機制。教齡較長的高校老師常年從事本科教學工作,奮戰在高等教學的第一線,對公共基礎課、專業課理論的理解和傳授更優于青年教師。因此,可以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引導剛入職的青年老師,幫助青年教師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使他們更好地融入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
“精品本科”教學體系建設是培養具備“專業+創業”復合型人才的教育戰略舉措,是實現“課堂授學——創新教育——創業實踐——校企合作培養”的有利支撐,同時也是“十三五”教育體制綜合改革下的重要延伸。
1.“師生共同體”定義與構建
教與學兩者關系的討論歷來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主題。近年來,隨著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的改進,“師生共同體”概念在教育界受到廣泛關注?!皫熒餐w”一般指教師與學生具備相同愿景,在兩者團體活動中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啟發,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目標,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
“師生共同體”一般由一名或兩名老師與6-10名學生組成,也可以課堂、小組、學校社團或專業班級為搭建基礎,實現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進行編排。
2“三教三合”式“師生共同體”創新模式研究
本科“師生共同體”建設要求教師與學生在平等、民主與和諧關系基礎上,共同學習,從而實現共贏目標。區別于中小學等初級教育偏向于理論教學,本科“師生共同體”建設更側重于實踐,為此,本文提出一種“三教三合”“寓合于教”式的“師生共同體”建設模式。這是一種面向大學生和專業教師,以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為目標的本科教學活動。在研究“三教三合”創新模式過程中,“三教”是該新型教學建設體系基礎,是“精品本科”建設的集中體現和具體實施。
一教為“理論教學”,一合為“教師與學生合作”。在理論教學階段,沿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書本講解或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基礎、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傳授。該模式實現對象為“教師——學生”。教師對授課中的難點與重點進行分析與闡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以問題為導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所授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與突破。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建立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即為“一合”。學生在課堂內的學習問題與課后的實踐問題可以和教師在相互合作的探究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與相應指導,營造師生良好學習氛圍,相互啟發,共同進步。
二教為“自我教學”,二合為“學生與學生合作”。“自我教學”是學生自我學習模式,該模式要求學生具備一定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學習結果制定目標、有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意識、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學生與學生合作”是“自我教學”的成果導向,該合作模式的設立宗旨是建立在學生與學生間課下相處時間長、合作關系牢固、教學關系平等要素下,并以學生團隊的形式開展小組討論、互助學習等活動,由課堂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生在課下活動中,對教師所授理論知識點進行條理化與系統化的整理,幫助其他同學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相互教學,共同提高。
三教為“企業教學”,三合為“企業與學生合作”?!捌髽I教學”是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方式,根據不同專業需求與市場導向,有針對性地為學校培養創新學生、為企業培養專項人才。企業派遣相應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在學校開設專業課程,因材施教,實現在校生的職業能力訓練?!捌髽I與學生合作”可實現在校本科生在企業實踐的機會,通過學校與企業的聯結(場地銜接、設備銜接、優勢互補),節約學校教育資源與企業生產成本,幫助學生提前熟悉企業工作模式與工作內容,培養職業素養。該合作模式以“精細化培養”與“高位化就業”為導向,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與科學研究為目標,實現學校、學生與企業的“三贏”格局。
本文基于精品本科的“師生共同體”建設是在傳統本科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弊端的問題分析工作基礎上提出的創新研究,是以“精品本科”建設為基礎,以“三教三合”模式為成果導向,以實現本科創新實踐人才為目標,為“十三五”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供有利建設舉措。
參考文獻
[1]趙健.學習共同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索桂芳,任學印.新課程體系下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 [J].課程·教材·教法,2006 (8).
[3]吳宇暉.論吉林大學西方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實施與達標[J].高教研究與實踐,2005(3):31-32.
[4]周濟.教學評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06(10).
[5]秦曉靜.開放實驗培養創新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計算中心)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