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著作權利益的博弈之道
互聯網時代的著作權博弈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其充斥著力量與利益的糾葛和紛爭?;ヂ摼W,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作品的復制和傳播變得更加容易,由此催生出正版作品權利保護困境。面對大量新型糾紛,以合理使用制度為代表的法律適用標準日漸模糊,導致一些新型糾紛的侵權判定舉步維艱。
這一切都給網絡時代的著作權保護帶來了嚴峻的沖擊與挑戰。形形色色的網絡作品著作權侵權糾紛給傳統的著作權保護制度提出了諸多新的課題:深度鏈接是否構成直接侵權?三網融合下的新生事物“Wap搜索”是否構成侵權?回看服務是否屬于信息網絡傳播權調整的范疇?網絡中介服務提供商承擔何種侵權責任?數字化圖書館著作權保護及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等等。
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我國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已經進行了初步探索和嘗試,并逐步建立起了基本的侵權判定規則。如針對“Wap搜索”侵權判定問題,司法實務對該鏈接方式與普通鏈接和深層鏈接進行了區分,認為Wap搜索顯示的地址是一種混合地址,包括搜索引擎地址及被鏈接網頁地址,此種鏈接方式并不構成侵權。針對新型傳播技術——“回看服務”的法律定性問題,司法實務確立的裁判規則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向社會公眾提供回看服務的行為,構成侵權。對于網絡中介服務提供商而言,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采取以過錯責任歸則原則為核心的共同侵權責任機制,并匯集國內外司法審判經驗和新規則,在保護著作權人和社會公眾利益的同時,強調促進信息網絡產業健康發展。目前針對我國數字化圖書館合理使用的法律規定,不論從目的還是復制對象上,均不能與讀者對數字閱讀的巨大需求相契合,理論研究和分析得出:合理使用的目的和復制對象范圍應予以擴大,并施以空間(館舍內)和使用方式(如禁止讀者下載、拷貝)等限制。
上述規則的探討正是本專題研究分析的重要內容和解決路徑。從根本而言,無論從短期還是長遠來看,以上問題的解決均有賴于我們對著作權人、社會公眾、網絡中介服務提供商等著作權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利益平衡機制的構建和完善。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不應以著作權侵權泛濫為代價;另一方面,著作權立法應該盡快完善網絡時代著作權侵權判定規則,使各方都能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當然,要完成這項工作,我們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