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
?
新形勢下黨員干部如何提高黨性修養
○田青
黨性修養是對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的內化。劉少奇曾指出:“共產黨員的黨性鍛煉和修養,是黨員的本質改造。”重視和強調黨性修養,是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一個鮮明特色,也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條成功經驗。
“黨性”是馬列主義學說的根本范疇。1894年,列寧在《民粹主義的經濟內容及其在斯圖盧威先生的書中受到的批評》一文中指出:“唯物主義本身包含所謂黨性,要求在對事變作任何估計時都必須公開地站到―定社會集團立場上。”列寧所講的黨性,是指高度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我們黨最早對黨性進行闡述的是劉少奇。1946年,劉少奇在《人的階級性》一文中指出:“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者階級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就是無產者本質的最高表現,就是無產階級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現。”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階級性的集聚和升華,是高度發展了的階級性。
“黨性修養”這一概念是中國共產黨的發明創造。“修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即通過內心的反省,培養一種完善的人格。我們黨把“黨性”和“修養”二者有機結合,創造了黨性修養的理論和實踐。1939 年7月,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演說,正式提出了“共產黨員的修養”這一概念。劉少奇指出:所謂黨性修養,“基本上就是每個黨員用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去同自己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進行斗爭;用共產主義世界觀去同自己的各種非共產主義世界觀進行斗爭;用無產階級的、人民的、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去同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進行斗爭……通過這種斗爭而鍛煉成長為既有遠大理想又腳踏實地的工作的優秀黨員”。為此,需要加強四個方面的修養,即政治修養、思想修養、組織紀律修養和作風修養。其中,政治修養是基礎,思想修養是核心,組織紀律修養是保證,作風修養是外在表現。
準確理解和把握黨性修養的科學內涵,需要防止庸俗化和簡單化,防止將黨性修養僅僅看作是“黨的性質”或者黨的“階級性”。黨性修養說到底是一個世界觀的問題,黨性修養和黨員干部的世界觀是辯證統一的。
我們黨歷來重視和強調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對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并由此形成了我們黨特有的思想政治優勢。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理論和實踐上對于執政條件下的黨性修養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執政黨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用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這是毛澤東黨性修養理論的一大特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一系列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性修養的新觀點、新論斷,開創了制度保障黨性修養的新路子,如,《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就對黨員和黨組織應如何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進行修養做出了明確規定。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內容,加強黨性黨風教育,尤其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六大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通過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活動,筑牢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思想理論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開創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局面,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全黨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掃除,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等,切實提高了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自覺性、科學性,營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態。
歷史證明,高度重視和強調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用黨性修養來提高我們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項偉大創造和重要法寶。
(一)加強政治修養,把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放在首位
政治修養是黨員政治素質、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黨員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忠于黨的領導,維護黨的形象,堅持社會主義,是他們應該具備的基本政治修養。延安時期,毛澤東強調共產黨人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來堅持這個方向”。20世紀80年代后期,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十分嚴重,一些黨員干部也受到沖擊,對黨和社會主義道路出現了質疑,鄧小平對此進行了嚴肅批評,他指出:“所謂德,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這一點任何時候也不能動搖。當前,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嚴肅告誡全黨:“政治規矩這根弦不能松”、“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黨員干部只有始終不渝地保持政治本色,才能在時代大潮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加強思想修養,把永葆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范當作堅守
思想修養,不僅是黨員干部不斷進步的重要基礎,更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的內在要求。鄧小平認為,對黨的性質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關鍵在于黨的世界觀、黨的指導思想,在于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狀況。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員干部的思想修養。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中指出:“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努力鍛煉,認真修養,盡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質。”毛澤東則明確強調,共產黨員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強烈的宗旨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崇高的道德情懷是黨員干部思想修養的重要體現。黨員干部要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以實際行動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三)加強紀律修養,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常態
黨的紀律是黨的生命。黨員干部的紀律修養是黨性修養的“試金石”,是黨員干部的“安全帶”。加強黨員干部的紀律修養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毛澤東高度重視黨的紀律,他說:“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沒有紀律,黨就無法率領群眾與軍隊進行勝利的斗爭。”鄧小平也多次強調:“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沒有紀律不行。我們過去革命,就是靠紀律,而且是自覺的紀律……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加強黨員干部紀律修養一方面需要黨員個人的主觀努力,另一方面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有力武器、保證黨內生活數量和質量、推動黨內生活創新等是我們黨加強黨員干部紀律修養的成功經驗和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重申黨章、頒布八項規定著手,制定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強化黨員干部的紀律觀念、規矩意識,體現出新一屆黨中央透視問題、切中要害的清晰的黨建思路。當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越是形勢嚴峻,黨員干部就越要加強自身紀律修養。當下,黨員干部最主要是要遵循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自覺和常態。
(四)加強作風修養,讓黨性在實踐中散發光芒
作風修養是黨員干部信仰追求、思想境界、道德品質、紀律觀念的外在表現、重要依托。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始終把優良作風視為黨的生命線。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以“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為主要內容的延安整風運動,使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表現出一種全新的面貌。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第一次明確地把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確立為黨的“三大作風”。鄧小平根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強調要整頓黨的作風,指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不僅僅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當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要求,為推進新形勢下黨員干部作風修養提供了重要遵循。黨員干部要讓黨性在實踐中發光,就要把作風修養與自身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在立足本職工作中錘煉黨性。
(責任編輯楚樸)
作者單位(山東省委省直機關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