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松
(浙江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杭州 310053)
?
習近平青年價值觀的深層解讀
嚴 松
(浙江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杭州 310053)
青年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廣大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推廣到全社會。
習近平;青年;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扣子論”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價值觀養成的重視。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最為穩定的精神內核,反映了本民族的終極追求和普遍愿望,十八大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在公民個人層面提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價值準則。青年,祖國的未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引領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要踐行者。廣大青年學生應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個人層面形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迫切需要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箴言上下功夫。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囑咐同學們:“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勤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等成語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中國讀書人求學的精神和態度。但是在當今中國部分青少年小學、初中、高中階段與大學階段的學習狀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即前一階段的勤學、苦讀,升入大學階段以后逐漸變得懶散、松懈。部分大學生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等虛擬世界不可自拔,出現了逃課、掛科、厭學等不良現象,嚴重損害了青年未來的成長與成才。知識是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也是大學生未來走上社會的“敲門磚”。大學階段,大學生有一個良好自主學習的平臺,可以心無旁騖的鉆研學習,不僅要努力學習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創新能力;還需要刻苦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培養文化內涵,提升道德素質,才能夠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的知識海洋浩瀚遼闊,自然科學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古代有著光輝璀璨的科技發明與創造,“四大發明”飽含著中國古人的科技智慧,但是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卻導致中國與“第一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近代以來的被侵略、被奴役以及連年戰亂的現狀又導致了中國與“第二次科技革命”“擦肩而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提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趕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逐漸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的重要性。2015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當代中國青年肩負著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重任,必須努力學習物理、數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學習吸收國內外自然科學領域的先進研究成果,時刻保持記錄學習心得的好習慣,從而把所學的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進行學術創作與創新,在學習和創新的基礎上努力進行發明和創造的實踐,以“勤學”的態度成為推動中國科技實力的進步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堅力量。
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首先就要積極學習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一方面學習中國5000年中國古代史,洋溢在燦爛而又經久不衰的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感受中華民族平凡中的偉大,從而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要學習中國近代史,沉浸在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蹂躪的屈辱史中,我們要吸取經驗和教訓,明白“落后就要挨打”這一歷史事實,從而樹立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其次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和發展的方向,我們要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脈絡和基本內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更是我們現階段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理論。就目前來說,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更是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最后還要學習和閱讀大量的中外古今名著,不斷提高自我的文學修養和道德素質。
只有下得苦功夫,才能求得真學問。勤學既要求我們“專攻”,即努力學習和扎實掌握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也要求我們“博覽”,即文科生要涉獵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理科生要進行人文科學領域的知識學習。同時要關注國內外時事政治、關心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樹立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用勤學的態度踐行愛國、敬業的價值準則,自覺地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于心、外化于行。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青年在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唯利是圖”在侵蝕中華兒女優秀的精神品質,“注重眼前利益”正在取代我們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部分個體不是在為了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而是在為了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爾虞我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品德逐漸向“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低俗價值觀轉化,利己主義成為人們行為的最根本出發點。人既是社會中個體的存在,也是社會中群體的存在,“利己主義”雖然會給自己帶來短期的利益,但是從總體和長遠的意義來看,無論是對自身的未來發展還是對社會的整體利益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消解利己主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取向是我們每一個社會主義公民應盡之責,更是黨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而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理想信念是我們青年一代消解利己主義的最重要的手段。
確立集體主義價值觀。集體主義并不是拿集體的利益去取代個人的利益,只強調個人單純的“犧牲”與“奉獻”,而忽視對個人正當權益的保護,這種集體主義必然會導致社會出現一部分人在無私奉獻,另一部分人只是在單純地享樂的不公平的狀態。“集體是個人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手段,集體利益也是個人利益得以實現的源泉和保障。”我們倡導的集體主義應當是把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的肯定個人正當利益的合理性,盡可能地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統一。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采取正當手段積極謀求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推動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只有一個健全的社會、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更好的維護我們每一個公民的正當利益,這就要求我們把個人利益的實現與社會利益的滿足結合起來,能夠在社會奉獻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在自我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果斷的放棄個人利益,否則集體的結構癱瘓了,個人的其他權益也必然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
維護作為中國人的形象。作為中華兒女的一份子,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青年個體的形象往往代表著集體的形象,愛國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上。中國人在國外的行為往往會被無限放大,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在移動互聯網及時傳播的功能下被全世界人民所審視,一個有錢群體逐漸增多的社會所表現出來的陋習和張狂的形象也在國外人的眼中有著不一樣的認知。盡管旅游陋習只是個別現象,排著長隊在世界各國瘋狂“掃貨”的中國人或許與隨地吐痰、大聲喧嘩、亂刻亂畫的中國人不是同一撥,但是在外國人的選擇性的眼光中,這些中國人的形象卻共同構成了我們中國人的群體形象,有錢任性但又毫無修養,這一評價無疑是對我們國家形象的一種傷害。愛國就要愛護我們中國的形象,每一個身在國外的中華兒女的個體形象往往就代表了我們國家的形象,有修養的行為是我們愛國的具體體現和維護。
“明辨”不止是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辨別是非對錯,厘清集體主義與利己主義的辯證法則,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能舍棄個人利益,顧全大局,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還要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作出正確判斷與價值選擇,培養愛國主義的理念情操,真正能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決與危害祖國的行為作斗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世界充分認識到愛國、誠信、文明、友善的中國人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當前中國正處于社會深入轉型期,舊道德價值體系雖已逐漸消解但“殘余勢力”尚未被徹底清除,新的道德文化體系也未完全確立,新舊道德體系之間的沖突使人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轉型期的道德困境,道德困境的產生嚴重影響著我們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對青年來說,也陷入了這樣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現在道德意識退化和誠信的缺失。在物質利益面前,部分青年的價值觀念逐漸發生變化,把金錢的多少看成自我職業生涯的選擇以及衡量社會價值實現的判斷標準。完成社會轉型,實現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地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文化素質,對我們青年來說就是要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化自覺。提升自我的道德文化素質,培育民族道德文化自覺,具體有以下兩點要求:
養成道德文化自覺。實現自我的道德文化自覺,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一要從小處著眼。這里的“小處”既是指在學校里能夠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做到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不玩手機等電子設備、不交頭接耳,將課堂當成自己求知的重要助力;做到誠信考試,不作弊、不抄襲,真正能夠將考試當成檢驗自己所學、所思、所悟的杠桿;做到待人處事恭敬、謙卑、友善,能夠和寢室室友、班級同學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能夠尊敬師長,愛護校園;做到勤學苦讀,勇于實踐,不虛度光陰,將學習看成自己進步的源泉。同時在家庭和社會中也要自覺維護社會正常秩序,自覺接受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做到尊敬、孝順父母長輩,與鄰里友好相處;做到遵守交通法規,不亂闖紅燈;做到遵守市場秩序,誠信買賣,不欺詐;做到勤儉節約,不亂花錢。二要從大處著力。這里的“大處”是指“愛國、愛黨、遵紀、守法”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常懷一顆愛國心,為中國的崛起而驕傲,勇于與危害祖國的行徑斗爭,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而奮斗;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為我們帶來今天幸福生活的恩情,尊黨、愛黨,敢于同詆毀中國共產黨的行徑作斗爭,敢于向黨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為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自身貢獻智慧和力量;時刻保持一顆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學法、守法、懂法,敢于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善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增強道德認知能力。“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告誡我們的道理,一方面要求我們每天及時的不斷的反省自己,對自己做的損人不利己之事或者毫不利人專門利己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對自己所做的即利人又利己之事,在內心給予自我表揚,并能夠始終恪守此做人準則。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通過不斷的反省自身從而能認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并能夠及時地改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端正自身的人格品質,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只有“身正”才能得到他人的信服,才能真正從他人那里獲得支持和幫助。同時反省自己,也能夠不斷的提高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自我的價值判斷,不做違法亂紀之事,不做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之事,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積極做一名守法、愛國的社會主義好公民。我們要清楚的了解,民族的道德文化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文化內涵,對我們提升自我道德修養至關重要,青年一代必須自覺學習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增強自我的道德認知能力,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自覺踐行“仁愛、誠信、友善、和諧”的價值觀,養成道德文化自覺,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須立足于發揚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基礎之上,“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在要求,必須重視并充分發揮道德自覺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缺乏道德文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失去動因。” “修德”就是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青年一代確立“尊道德、守道德”的道德理想,樹立“講誠信、行友善”的核心價值觀,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公民意識既表現為民眾對于政府公共權力的認可及監督, 又表現為民眾對公共利益的自覺維護與積極參與。”我國政府積極肯定并維護公民的主體意識與社會參與意識,并為公民意識的實現提供了各種法律和現實上的保障,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公民主體意識還沒有被充分的喚醒,可以說缺乏“主人翁”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幾千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臣民”思想,侵蝕了中國民眾的民主參與意識,“服從意識”占據了“主體意識”的地位,至今中國人的深層心里仍存在著尊卑有序、貴賤有等的封建等級觀念,體現在青年群體中即一切聽從家長和老師的安排,成長為“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的磨難的考驗,心理極度脆弱。二是長久以來的以高考為導向的教育模式,養成了中國青年“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式,缺乏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原本是對古代讀書人苦心鉆研學問的贊賞,現在卻成了許多中國青少年死讀書、不作為、不會為的寫照。“勤學”和“篤實”做不到應有的協調與平衡。
樹立社會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就我們青年一代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正確地認識公民意識的社會存在。“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個人對自己在所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包括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觀、義務觀;公民意識是公民對國家事務的參與意識和政治權力的訴求意識,是民主法治意識,是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意識, 是社會責任意識、主人翁意識。”39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每一個社會主義公民都是作為社會主體的組成部分,青年是最朝氣蓬勃、最有活力的公民代表,我們必須明確我們在社會上的主體地位,這不僅需要學校的教育和政府的引導與放權,還需要通過自我學習提高社會主體意識、自主地參與公共事物的管理以及自覺的監督政府的行為,敢于同政府舉報和制止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違規、違法行為,自覺維護社會秩序和諧、健康。第二,自覺地樹立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感。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推動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只有一個健全的社會、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更好的維護我們每一個公民的正當利益,這就要求我們把個人利益的實現與社會利益的滿足結合起來,能夠在社會奉獻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在自我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能夠果斷地舍棄個人利益。身體力行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個人層面的要求:心系國家、敢于同危害祖國的言行做斗爭;自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勇于揭露不誠信的市場行為(短斤缺兩、使用假幣、制假售假等);敢于制止不文明的社會行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干一行愛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積極進取、敢于創新、敢于發明創造,努力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待人友善、樂于助人、與鄰里和睦相處并能夠積極的調節鄰里矛盾。
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32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精神層面的結晶,其得以實現的基礎只能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中華兒女共同的實踐努力。篤實觀就是要求我們青年在實際行動中自覺樹立“主人翁”的意識,自覺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準則。
中國社會正處在改革的攻堅區和深水區,國內國際領域的各種復雜矛盾層出不窮。其中,文化價值領域的沖突更為凸顯。作為青年學生,沒有理由對此熟視無睹。“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對于我們廣大青年而言,我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關乎一個時代核心價值的質量和分量。正視現實,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態度努力學習與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并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其成為引領自己學習和工作的價值導向和指引。
[1] 習近平.青年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5-5
[2] 周曉.市場經濟視域下的集體主義再認識[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5,(1)
[3] 楊紅英.道德文化自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J].學術論壇,2013,(4)
[4] 紀政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探析[J].東岳論叢,2009,(3)
[5] 朱學勤.書齋里的革命[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9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Hangzhou, 310053,China)
(責任編輯:陳勇)
Profoundly Understanding Xi Jinping's Thought on Youth Values
Yan Song
(CollegeofPharmacy,Zhejia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The youth are the successors to the cause of socialism, so their value orientation determin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entire society. President Xi Jinping stresses that the youth should diligently acquire knowledge and strive for virtues and be earnest and down to earth and able 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starting today. They should internaliz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earnestly practice the value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values in society as a whole.
Xi Jinping; youth; core values
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項目(PXM2016_014203_000107)
嚴松(1988-),男,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師。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5.002
G641
A
1674-5337(2016)05-0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