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兵,梁福沛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
·學校治理·
地方高校以持續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自我審核途徑探索
馮兵,梁福沛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桂林541004)
地方高校在制定“面向行業、服務地方”發展戰略的同時,應同步明確以持續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自我審核路徑。應轉變觀念,變“被動”為“主動”,確立學校自身的教育質量方針,確定各項工作的質量標準,強化教學過程的控制管理,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估,不斷完善教學標準體系。
教學質量;自我審核;質量標準;地方高校
作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質量適用性人才的主力軍,地方高校在遵循“內涵式發展是提高質量的核心要求,體制機制改革是提高質量的根本出路”[1]的同時,應努力尋找落實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路徑,才能使學校的發展方略“落地”。
高等教育質量的保障與提升,雖然是由政府、社會和高校共擔責任的,三者在教育質量形成的過程中各有側重和分工。但是,作為教育質量保障的具體實施者,高校應當是教育質量管理的直接主體,尤其對持續提升教學質量負有直接責任。因此,在明確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各方責與利的同時,高校應以“第一責任人”的“身份”,以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測為手段,以“五個度”為主要考察內容[2],建立“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理念,側重發揚學校的主體性[3],建立并完善自我約束機制,加強學校內部的質量控制和自我評估,持續提升教學質量。
本文從桂林理工大學作為廣西第一所試點高校參與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實踐,尤其針對專家組的意見及建議,結合學校自查自評中發現的問題,經過認真梳理、分析和討論,探索以持續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自我審核途徑,供教育教學評估和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研究、參考。
轉變觀念,就是要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質量觀,重新認識和理解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本質內涵。地方高校要清醒地意識到學校是教學質量控制的第一責任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健全質量保障體系,不僅是政府、社會的要求,而且是高校對全社會的一種主動承諾。
一是要有獨立性和自主性的承諾。改變應付外部質量評估的態度,改變明顯性、功利性、被動性和迎評性的形式主義,樹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動性,并將這種獨立性和自主性,內化為學校及其師生員工的自覺意識與行動。
二是要有獨特性和針對性的承諾。避免生硬地套用外部評估模式,避免簡單地運用程式化的指標,要針對地方高校的特點和自身學校的教學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承諾學校教學工作、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教學質量等質量指標。
三是要有廣泛性和實效性的承諾。防止行政主義色彩和管理主義傾向,防止師生員工只是被動參與和接受檢查,要廣泛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教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促進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設計、約束和管理[2],提高高校內部質量保障的實效性。
找準定位,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把握國家宏觀教育政策,考慮服務面向的行業性和地域性特點,立足高校辦學條件和生源特點的支撐能力,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地方高校教育質量方針,對學校自身教育質量目標進行預期設定。
一是要有準確的學校辦學定位。地方高校辦學定位應有別于學術研究型大學,應定位于本科層次的應用型專業性教育,強調專業教育的針對性、實踐性和行業性,強調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行業背景為基石,以專業建設為重點,培養地方適用的高素質人才。
二是要有恰當的培養目標定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應強調以素質提升為目的、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科知識為支撐、以實用技能為選擇。培養目標應定位于掌握專業(或專業方向)知識及其相關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人才服務主要面向是區域范圍內的行業“現場工程師”“一線管理者”和“多崗位技術員”。
三是要有適宜的教學質量定位。地方高校的教學質量定位應依據學校自身資源條件,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考慮學校的優勢特色、師資水平、學生實際等因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進程、實習計劃等,全面落實培養目標的規格、內容、步驟、方式和方法。
確定標準,就是要使教學活動的每一環節都處于可控狀態,通過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檢查、分析,制定出一套相對完善且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本科教學質量標準,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地方高校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一是要考慮質量標準的目的性。教學質量標準具有其特殊的針對性,同時也可以作為規范教師的教學成效、衡量學生學習成果和學校實行教學指導的重要依據。制訂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目的在于規范教學行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是要考慮質量標準的合理性。合理的教學質量標準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前提。地方高校應確定基本的學術標準和多樣化的適應性要求,要在遵循本校的實際科研能力和提升學術水平的標準前提下,努力制定出一套切合自身辦學定位和要求的教學質量標準。
三是要考慮質量標準的規范性。地方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標準應該符合現代教學管理理論、方法與技術要求。各個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表述要內涵準確、外延清晰、語言精煉,要有利于管理人員對標準尺度的認識統一,所做的價值判斷客觀準確,使教學質量標準可監測、可評價、可比較。
明確規范,就是要在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規定最基本的程序、內容和要求,以此對教學過程進行控制管理。教學管理的重點就在于對教學過程的控制管理,這將會對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育成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確定教學過程控制管理的主要環節。地方高校可以根據本學校的具體情況,識別和確定教學質量控制的主要環節,并視需要將其分解為次流程、子流程,便于操作控制。以“培養計劃方案”為例,作為教學質量控制管理的主要環節,可以將其分解為“計劃執行控制”“計劃執行評估”等次流程,而“計劃執行控制”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堂教學”“課程總結”等子流程。
二是要配備相應管理角色和規定權限職責。根據教學質量控制體系中各種級別的環節和流程,配備相應的管理角色、授予相應的管理權限、規定相應的職責任務。如“培養計劃方案”環節的管理角色是校級的職能部門教務處,相應的職責任務是組織、協調、確定學校各本科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方案,并維持教學計劃相對的穩定性。而子流程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堂教學”“課程總結”等環節的管理角色則是教研室,相應的職責任務是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制定和完善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大綱編寫課程的授課計劃,控制課堂教學的內容和進程,并在課程教學完成后,及時進行課程總結,反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執行情況,完善其內容和要求。
及時反饋,就是在教學質量監控目標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套完備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更新優化教學狀態數據庫,以保證擁有足夠精準的數據和相對齊全的文件材料,高效高質地反饋調控教學工作狀態,改進教學執行過程的偏差,確保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的實現。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前提。根據學校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建立由學校決策、教務管理、院系執行、教師操作、企業檢驗等環節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要確保“面向行業、服務地方、突出能力、應用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保證偏離計劃目標的誤差得以矯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
加強信息收集與分析是關鍵。通過教學例會、教學檢查、課堂評價、材料歸檔、教學督導、干部聽課、試卷分析、企業鑒定、畢業反饋等制度,建立與高校教學工作密切相關、反映學校教學運行狀態的數據采集系統,收集、整理、分析教學質量的有關信息,實施教學工作狀態監測。
反饋調控教學工作狀態是重點。建立院系級的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和等級標準,從辦學理念、教學管理、學風建設等教學硬件及軟件的建設等方面對院系教學工作進行評估。促進鼓勵院系專業參加由行業教指委、專業協會組織的專業認證、專業評估,擴大專業在社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工作例會、專題通報、教學簡報、網上發布、局部交流等形式,反饋有關教學質量的信息,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狀態。
持續互動,就是要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緊密保持與社會互動,關注國家、社會和學生的要求和反饋信息,適時地調整專業設置,以契合地方經濟產業的發展;定期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社會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掌握針對性、實用性知識與技能的需要;不斷完善質量保障體系,以獲得社會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認可。
一是要與地方產業“互動”,適時調整專業布局的設置標準。地方高校的專業設置標準,應該以特色質量發展為指導思想,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要求,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滿足工業化、城鎮化和地方經濟發展核心戰略對人才的需求,集中優勢資源,以特色專業為依托對多學科進行交叉整合,以實現多學科交流與優化。
二是要與行業企業“互動”,定期修改培養方案的修訂標準。地方高校應積極開展實施“卓越計劃”,其培養方案的修訂標準,應該能夠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高校與地方之間應當實現“產學研”協調創新,讓高校能夠為地方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同時地方也能夠為高校學生就業提供保障。通過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建立社會企業深度參與的“課程體系共同構建”制度,將社會企業的需求及時反映到人才培養方案中。
三是要與社會評價“互動”,逐步改革考核方式的評分標準。改革現有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遵循“過程-結果”“學校-社會”雙重結合的原則,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學生能力、素質方面的考核,重點側重分析學生的綜合素質,使高校的培養模式由“專而不精”向“一專多才”的方向轉變,讓考試方式更加智能、科學、公平,讓人才培養模式更能夠經受得住社會的考驗。除此之外,還應當引入社會評價主體參與互動,校企雙方共同協商創建質量標準及評分細則,實行校企的“雙導師制”評價。
(責任編輯:吳聲)
[1]杜玉波. 高等教育工作要聚焦到提高質量上[J]. 中國高等教育,2012(3):9-11.
[2]宋波,儲常連.安徽省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的制度設計與實踐探索[J]. 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4(2):61-66.
[3]馬德青. 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特征的探討[J]. 北京教育(高教),2014(2):50.
Exploration on the Self - audit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Local Colleges
FENG Bing,LIANG Fu-pe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service place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the same time,should be synchronized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s the goal of self audit path. Should change idea,change “passive” for “activ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ool's education quality policy,determine the quality level of the work,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strengthe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 system.
teaching quality;self audit;quality standard;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642.0
A
1671-9719(2016)8-0083-03
馮兵(1967-),博士,教授,南寧分校校長,研究方向為城市規劃與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2016-05-16
2016-06-08
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地方高校課程培育與檢修制度的構建與實踐”(2013JGZ131);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規劃+特色’目標的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與實踐”(2016JGZ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