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瀅 王術海
關于后勤效能建設的實踐和思考
----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為例
張 瀅 王術海
后勤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為教學科研、師生生活提供了后勤服務和保障,是學校安全穩定和諧的基礎。做好后勤工作,重點要在提高工作效能上下功夫,以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務的效率、能力。本文從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制度設計、狠抓隊伍建設、加強信息化管理等幾個方面,就后勤效能建設的一些做法進行了總結和思考。
后勤效能;實踐;思考
為更好地為學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進一步深化我校后勤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從學校層面上,要進一步創新體制,解決后勤工作的整體規劃與統籌協調不足的問題,較好地理順后勤的權責關系和運行機制,并減少工作中出現的交叉、空白點,確保學校后勤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從后勤層面上,理順保障和經營的關系,以服務保障為主要內容的行業,堅持以師生員工滿意度評價后勤服務工作的導向,穩步做好學校后勤保障工作;對專業化、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服務領域,穩步有序地向社會開放,根據不同的行業中心發展定位,有針對性的強化發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度向外拓展。
近年來,后勤以“目標明確、責任到位、強化考核、獎懲分明”為原則,在內部試點實行經濟目標責任制,逐步對教工餐廳、會議場所、校名產品、招待所等部門試行經濟目標責任制,在保證服務滿意基礎上,把經濟指標作為考核獎懲依據。實行以來各塊經濟效益逐年提升;在專項工程的實施和管理上,原本做多做少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員工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據此,在專項工程領域進行試點,出臺了《專項管理考核和獎懲辦法》,2015年承接的工程數量和金額較2014年大幅度增加;制定內部行業中心創收分配政策,鼓勵各中心對外創收行為,以增加公司現金流入,節約管理服務成本,有效提高各中心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擴大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后勤服務范圍,在商貿服務的基礎上,飲食服務方面也讓更多的社會力量進入校園,讓廣大師生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
重視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激勵作用,無疑是加強效能建設、實現管理規范化的必然選擇。各中心、部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崗位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等,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同時,加大制度執行和落實力度,嚴格制度約束,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努力做到人人責任分明,處處有章可循,事事一辦到底。
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整體效能的發揮和實現。后勤在這些年的運行中,逐步形成并出臺了40余個管理制度和80多個辦事流程。制訂和完善了行政、財務、公文、印章、車輛、會務、接待和安全等方面的制度規定,保證工作高效有序運轉。每年年初與各部門簽訂目標任務書,科學合理的設定目標任務,把效能建設列入考核范疇,建立責權利相協調的工作推進機制,激發個人潛力,提升組織整體效能。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質量評價體系,使服務進一步標準化、規范化和系統化,制訂了《工程質量考核評價辦法》,對重點工作、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建立健全專人負責制。著眼于提高決策議事機制的合法性、科學性、民主性,形成了《各類會議議事規則》,進一步建立和健全黨務、政務會議制度,切實規范各類議事活動,保證依法、依規議事、決策。
強化監督檢查,是推進制度建設,提高效能的重要保證。制定《滿意度考核辦法》,形成了各個行業中心工作質量考核指標共176項,作為后勤監控工作的檢查重點和控制指標開展有效監督,逐步擴大試點滿意度回訪和第三方滿意度調查。同時積極探索監督管理模式,建立政府部門、學校職能部門、后勤以及學校師生四級、全方位監管體系,形成初步的內部質量監控體系。強化對后勤實體的服務質量、經營狀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檢查,督促后勤自身不斷完善內部監控制度,加強自我監控,促進后勤服務優質高效運行。
后勤逐步形成了部門管理者、企編員工和一線員工三支隊伍,他們決定著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針對三支隊伍特點的不同,了解他們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政策,建立相應的機制,切實發揮三支隊伍應有的作用。
精心培養選聘中心主任和部門經理;通過宣傳、報告、講座、研討、參觀,切實有效地開展各類學習,提高管理人員用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每位管理人員的素質狀況、需求和愿望,加強與學校政策的銜接,為他們搭建平臺,創造機會,向學校爭取應有的權益,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要求;加強后備人員培養,把管理隊伍建設成為推進發展真正堅實的中間力量。
規范企編員工隊伍管理,明確企編員工的聘任選拔條件,進一步梳理現有企編員工的崗位和人數,實施分檔定級管理,建立較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制和獎懲制度,借助文化建設、凝聚力建設的雙向推動,增強企編員工歸屬感,充分調動企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體現其價值。
一線編外員工是工作開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要隨社會工資水平提高逐步提高其工資待遇,保持在杭高校中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工資水平,不斷改善他們的福利待遇;豐富員工生活,逐步分層推進外聘員工入工會,搭建參與民主管理平臺,探索互助基金機制;多幫助員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多給他們一些理解和關愛,進一步維護員工權益,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凝聚力,提高責任感。
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做到“人人有目標、個個擔責任”。淡化人員身份,建立以突出能力、貢獻為主要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建立企業效益工資制度。員工實行與檔案工資脫鉤的企業效益工資制,即“基本工資 + 崗位工資 + 績效工資”的動態工資形式。按崗位職責、技能高低、勞動強度和貢獻大小確定員工的工資收入。建立健全公司員工的獎懲體系,樹立典型,鼓勵先進,避免違紀違規事件的發生。
后勤信息化是后勤傳統管理的一次質的改變。它使得管理行為更加規范,執行更加透明,有效縮短了處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設在工作效能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后勤信息化建設起步于后勤網建設,后勤網創建于2003年,分別于2005、2009、2013年三次改版升級。開設在線溝通,增加了與師生員工的溝通交流渠道,提高了與師生員工的溝通交流效率。截至目前,以校內自主開發為主,校外合作開發為輔,先后開發建設的各類系統10余個,按照服務型、應用型、管理型分為三類。服務型包括網上報修平臺、網上訂餐系統、微信平臺、微信報修,只要有一臺電腦或是手機即可隨時隨地使用,極大地方便了師生。應用型包括數字化能源監管平臺、空調節能監控系統、證照管理系統、一卡通管理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用高科技手段減少了工作的失誤率,極大提高了工作效能。管理型包括學生公寓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車輛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OA系統等。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今后,還要設立專門的信息開發維護部門,負責網站的維護和各行業系統的開發維護,引進采購管理系統、借助校內力量開發手機APP應用、 實現各類審批、管理、服務流程網絡化、無紙化。集成數字化后勤平臺,統一數據庫,實現互通共享。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后勤服務總公司]
(責任編輯: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