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蕊 張 黎
高校校園內電動車報警器噪聲問題分析與對策
——以清華大學為例
曹 蕊 張 黎
近年來,校園內電動車的持有量持續增長,電動車已成為繼自行車之后,清華學生出行的第二大交通工具,而且從趨勢來看還在逐年增加。電動車報警器噪聲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因此,現就校園電動車報警器噪聲現狀及發展趨勢作一些探討。
電動車管理;學生社區交通管理 電動車報警器
2011年清華大學學生社區電動車約有700多輛,到了2015年上升到3000多輛,數量增長了近四倍,其中留學生的電動車數量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已接近飽和狀態,中國學生的電動車數量有了較大的增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數據還將進一步增長。
學生現在使用的電動車中,部分是不符合北京市交管局認可標準的,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自己組裝的偽劣電動車,這些電動車都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大部分電動車都裝配了自動報警裝置,同學們出于防盜考慮,通常也會在鎖車的同時開啟該裝置。由于報警裝置靈敏度較高,遇到刮風、下雨天氣,或者是輕微震動都會啟發電動車報警,而一輛電動車報警也可能會引起一排車一起發出報警警報。在教學區內,報警的聲音嚴重地影響了同學們的正常上課,而在宿舍區內的電動車警報聲也會影響同學們的正常休息。這種報警聲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困擾,也給停車秩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問題。
校園內不斷增加的電動車校園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帶來了很大影響,使用電動車給同學們帶來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隱患:
(一)停車秩序隱患。電動車的寬度為普通自行車的1.5倍—2倍,而學生宿舍樓下的停車位與每個人的床位相對應,從而造成了一些車輛無處可停的現象。目前由于停車空間有限,大量電動車停放在了消防通道上,導致如果發生安全事故,消防車、救護車、搶險車等都將無法進入,造成了不小安全隱患。
(二)交通安全隱患。電動車的行駛速度較快,部分車輛超過了20公里/小時的電動車行駛規定,且電動車行駛中沒有聲音,其他同學不易察覺,在上下課的高峰時段,易發生交通事故。
(三)消防安全隱患。電動車充電至少有以下三點要求:a.使用固定插座;b.充電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c.電瓶旁禁放易燃易爆物品。目前,大部分同學在給電動車充電時無法達到這三點要求,造成了一定的消防隱患。僅2014年,校園內已經發生了至少10多起因電瓶充電造成的火災事故。
(四)噪聲污染隱患。目前,大部分電動車都裝配了自動報警裝置,同學們出于防盜考慮,通常也會在鎖車的同時開啟該裝置。但由于報警裝置靈敏度較高,遇到刮風、下雨天氣,或者是輕微震動都會啟發電動車報警裝置,而一輛電動車報警也可能會引起一排車一起發出報警警報。在教學區內,報警的聲音嚴重地影響了同學們的正常上課,而在宿舍區內的電動車警報聲也會影響同學們的正常休息。
清華大學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針對此現象,于2013年3月頒布了《關于在教學區、學生公寓區實施電動車靜音管理的通告》。物業管理中心和保衛處相互配合,在教學區、學生公寓區實施電動車靜音管理。在正式開展工作之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宣傳動員及準備工作:①首先在學生公寓區及教學辦公區的各主要路口、各公寓樓、教學樓都安放了“靜音區,禁止使用各種報警裝置”的靜音提示牌;②在學生公寓樓及教學樓張貼電動車靜音管理整治的通知,并聯合學生公寓樓樓長和教室管理員做好本樓的相關宣傳及動員工作;③在學生區設立電動車噴號點,免費為學生的電動車噴學號并建檔,宣傳告知學生相關的靜音管理規定;④在紫荊22號樓西側停車場設置“電動車違規處置區”,對于在靜音區內發生警報噪音的電動車,執勤的工作人員把該車輛托運到處置區,以制止靜音區內的警報噪音。車主須到處置區領取被處置的車輛,并進行登記;⑤在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使用配備的托運工具,并錄制車輛的違規過程,監督并確保工作人員的規范性;⑥免費為同學改裝電動車報警裝置。
清華大學正式對校園電動車輛進行靜音管理。對在學生公寓區和教學辦公區違規發出報警聲的電動車統一拖運至“電動車違規處置區”,并拍照存檔。為了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還要保護好學生的電動車不受損害,大家集思廣益,自制了一種小型推車器,由原來的3個人處理一輛違規車輛,減少到1個人即可。對前來領取違規電動車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特別是針對留學生,我們將學校綜治委頒發的《通告》翻譯成英文,大大方便了新入學的留學生,使他們很快就能了解學校的相關規定,遵守學校的制度。面對個別違規學生的不理解,工作人員拿出學生和老師的意見,播放電動車報警噪音現場錄像,用事實說服同學,讓每一位違規的同學從心里接受并自覺執行學校規定。至今,共清理整治違規電動車800多輛,無一矛盾激化。
推行此項措施讓大多數的學生都自覺地關閉了電動車報警系統。工作人員在處置違規電動車過程中,嚴格遵守工作程序并體現服務育人的理念,在保護好車輛的同時對違規車主進行說服教育,使同學對學校規定充分理解、自覺履行。
電動車靜音管理是在學校及后勤的統一協調、安排、部署下,由物業管理中心和保衛處通力配合開展的?,F在校園電動車自行車報警現象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了一個更加安靜祥和的環境。
[1] 林臻. 機動化背景下我國大學校園交通的優化策略研究[D].同濟大學,2007.
[2] 黃文征. 非機動車管理規制之實證探討[D].復旦大學,2012.
[3]吳成. 高校學生公寓環境噪聲及學生煩惱度閾限值的研究[D].深圳大學,2013.
[4]陸芬芳. 高校校園安全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
[5] 趙永杰. 電動車定位技術的研究及實現[D].蘇州大學,2014.
[作者:曹蕊,清華大學物業管理中心副科長;張黎,清華大學物業管理中心,副科長]
(責任編輯:厲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