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樊銳,蔡有杰,范梅花
?
國內一般性高校機械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李明,樊銳,蔡有杰,范梅花
隨著高考英語分數的降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似乎在日趨弱化,但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提升自己,無論在什么樣的社會環境下都是不可或缺的.作為高校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將機械專業英語教學細化、優化及強化[1].學生在學業、事業發展過程中機械專業英語作用不容忽視.在工作崗位上,需要技術人員閱讀翻譯國外文獻,產品說明書等英文材料.更高級的人才還需要用英語進行交流,參加用英語進行的商務洽談.碩士、博士學習階段,如需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SCI,EI等),除了研究課題先進,論文水平高,英語水平高也是重要的條件.通過對全國20多所高校機械專業英語教學的調研,總結出機械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幾方面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雖然在中國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階段都要進行英語學習,但是能將英語學精學透,以純正的口音與英語作為第一母語的學習者自由交流的人相對較少.大多數機械專業英語教師都是非英語專業畢業,對于培養聽、說、讀、寫、譯的畢業生來說,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夠硬.只有對本專業的知識了解有足夠的廣度和深度,才能將機械專業英語教學的課堂內容不拘泥于課本發散出去.作為高校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積累學習、不斷記憶、融會貫通本專業和英語的學習,才能勝任機械專業英語教學的任務[2].
在多數高校機械專業英語教學的課堂,教師僅僅是給學生完成了課本的英文文獻的翻譯工作.這樣僅強調了英譯漢的重要性,只培養了學生英譯漢的能力,卻忽略了學生漢譯英的能力培養,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國際上權威的SCI,EI 和ISTP等檢索機構收錄的多是英文期刊和會議論文.教師可以將自己或者其他學者在EI,SCI收錄的文章與學生共享,以這些文章漢譯英為載體,通過傳授自己的科研翻譯經歷來培養學生的漢譯英能力[3].在多數高校機械專業英語教學的課堂,僅是以教師作為課堂主體,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達到真正能力上的提高.可以在期中過后,學生有了一定機械專業英語功底,將學生進行分組,給定每組不同的題目,在課前半小時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實現課堂教學的翻轉.
多數高校機械專業英語僅在學生大四上半學期開設,學時一般為32學時(16次課),想要培養出具有聽、說、讀、寫、譯機械專業英語能力的學生,32學時是遠遠不夠的.以機械專業為例,多數高校的機械專業一般開設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工程和汽車服務工程這4個專業.專業基礎英語可以包含機械與機械零件(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材料與材料冷熱加工、機床與刀具及沖壓與注塑模具等機械專業基礎內容[4].其課程教學計劃都應制定為48學時,并可以分別開設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半學期.學生的學術能力在研究生階段更為重要,所以高校在研究生一年級也應該開設機械專業英語.學生機械專業英語能力提升后,可以輔助導師進行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撰寫和翻譯工作.
對于機械專業畢業生從事機械專業英語相關工作而不能勝任這份工作的這一現象,機械專業英語授課教師要進行深刻的反思.教師將激情和熱血投入到機械專業英語授課上,而學生進入工作單位時,其實際應用能力卻不能完成相關工作.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師知識更新速度滯后于科技發展速度和教師選取的教材相對陳舊,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理論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不夠緊密.通過多次反復進行不同機械說明書翻譯或翻譯校驗來培養學生的機械專業英語應用性能力.
國內高校機械專業英語教學除上述4點突出問題以外,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高校教師乃至高等教育進行反思與總結.作為高校青年機械專業英語教師,在機械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應僅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應對自身的教學經歷與經驗不斷地反思總結,為高校機械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提出建設性意見.高校青年教師學習過的知識相對較新,要發揮自身的長處,積極地與老教師探討機械專業英語教學心得,更好地培養具有高水平機械專業英語儲備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國亭,成慶利.理工科機械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16-119
[2] 李銳鵬.《工程機械專業英語》教學法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4):80-81
[3] 馮偉,吳祥,田曉峰,等.普通本科院校機械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基礎研究[J].考試周刊,2015(5):3-4
[4] 吳琦.機械工程機械專業英語教學探究[J].內江科技,2007,28(10):146-146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基金項目: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201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