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繼玲
?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建設干凈自強巴東
○向繼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斗目標提供了理論遵循。巴東縣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系統學習、全面領會,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使講話精神轉化為加快“干凈自強新巴東”建設的強大動力。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理論上透徹,才有行動上的堅定。巴東縣委按照“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要求,以提升領導班子、干部隊伍理論素養和能力水平為重點,以提振干部的精氣神、營造“急、爭、搶”的“巴東氣場”為要求,創新理論學習方式,開展“論政大家評”、“電視問政”、“理論考試”等干部學習講壇活動,引導干部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展示干部隊伍理論學習成效,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
(一)以理論學習為抓手,切實強化思想武裝
一是科學制定學習計劃。為進一步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武裝,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執政能力和決策水平,巴東縣科學制定了縣委中心組年度學習計劃。重點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上級黨委重要會議精神,學習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法規法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廣泛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律、科技、國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二是不斷創新學習方式。采取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研讀原著與學習輔導相結合、調查研究與理論交流相結合、專題講座與組織培訓相結合等學習方式,切實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每月一次集中學習,按照干部領學、專家講座、中心發言的模式,每次圍繞一個專題學原著、做解讀、談體會,全年集中學習不少于10次。縣委要求每名縣領導每年至少要到所聯系鄉鎮、部門給基層黨員干部講授2次以上理論輔導課,要求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都要撰寫讀書筆記,堅持每天自學1小時、每月讀1本書、每季度撰寫1篇體會文章,并定期抽查學習情況。三是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縣委中心組實行學習領導責任制,縣委書記為學習第一責任人。每年初,結合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或分管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每名縣領導都要領銜1—2個調研課題,縣委要求縣級領導全年調研不能少于60天,撰寫2篇以上有分量的調研報告,科級干部每年撰寫1篇以上高質量的調研文章,通過調研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二)以發展戰略為遵循,長期堅持不動搖
巴東縣委通過十四次黨代會科學確立了“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產業興縣、開放包容”的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綠色巴東、文化巴東、富裕巴東、和諧巴東”建設,成為全縣上下共同遵循的綱領和行動指南。過去五年,全縣上下始終圍繞這一戰略不斷發力,合力攻堅,從未動搖。未來五年,巴東將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三維綱要”,全面弘揚“干凈自強”巴東精神,繼續深入實施“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產業興縣、開放包容”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生態文化旅游基地、全國重要的綠色富硒食品生產基地、全省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三峽庫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確保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建設文化巴東、富裕巴東、智慧巴東、美麗巴東、幸福巴東。
(三)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核心,構建良好政治生態
巴東縣委以干部作風建設為突破口,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從嚴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先后出臺了“五個嚴禁”、“四個不準”等規定,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大操大辦、請客送禮等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三公”經費大幅度下降。2015年,縣委為了強化落實“兩個責任”,又研究出臺了《關于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推進為官有為的意見》等系列文件,明確“三個一律”、“六個從嚴”,讓為官不為、為官慢為、為官亂為之人無立足之地。同時,縣委堅持黨性人品第一、工作業績為重,提拔重用了一批政治業務素質高、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的領導干部,剎住了拉山頭、建圈子、跑官要官等歪風邪氣。縣委通過揚正氣、祛歪風,倡廉潔、反腐敗,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干凈自強”成為主流,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逐漸形成。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如果只說不做,光談認識不見行動,那是“空道理”;如果說得好做得差,認識了問題不好好解決,那是“假道理”;只有即知即改、知行合一,那才是“硬道理”。幾年來,巴東縣委以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為核心,通過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和管理,不斷鞏固和完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努力打造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依法行政、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一)以優化政務服務為重點,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巴東縣委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有效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健全政務服務平臺,促進政務服務的均等化、規范化、高效化。縣政務中心按照“一樓式辦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次性收費、一網式運行”和“應進必進、能進則進、進必授權”的原則,將凡與企業和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一律進入縣政務中心辦理,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效能。同時,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平臺建設,按照“外網受理、內網辦理”的網上審批和服務的要求,將縣政務中心納入電子政務建設總體規劃,不斷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目前,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的單位共37家,其中,履行行政審批職能的34家,服務窗口單位3家(供水、供電和郵政銀行),設有辦事窗口51個,全縣12個鄉鎮均設有便民服務大廳,322個村設有便民服務室。巴東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政務服務體系,規范了行政審批行為,營造了“便民、高效、務實、廉潔”的政務環境。
(二)以“農民辦事不出村”信息化平臺為載體,不斷貼近人民群眾
為切實解決農民辦事難、成本高、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缺失難題,巴東縣委積極向全國社會扶貧創新協作辦公室爭取項目支持,率先在全國實施了“農民辦事不出村”信息化服務項目,真正踐行了“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理念,有效解決基層群眾辦事周期長、效率低、成本高的難題,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辦事。農民辦事不出村信息化便民服務平臺自2013年3月試運行以來,在全縣322個村(社區)已建成便民服務平臺260個,將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21個部門87項行政審批及服務事項授權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進行受理,在村里實現了黨務、政務、村務、事務、商務“五務合一”,每年為群眾辦理各項審批服務事項2萬多件,讓群眾少跑路200多萬公里,直接為農民群眾節約辦事成本300萬元以上。其成功經驗被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評為優秀案例,先后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黨建要報》、“人民日報”等新聞媒介廣泛推介,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同志的親筆批示和充分肯定,被譽為山區治理的“巴東奇跡”。
(三)以整治“為官不為”為重點,推動“為官有為”
一是給群眾辦事要交底,限時辦結,超時默認。“設立行政時鐘,限時辦結,超時默認”,讓行政審批部門有“馬上辦”的意識。對全縣已經納入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機構且審批權限在縣級及以下層面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逐步實行“限時辦結、超時默認”制度。先期已經將林木采伐許可證、農村村民宅基地審批及初始登記、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食品藥品流通許可證等5類事項的辦理進行試點。要求相關單位通過網絡、媒體、窗口等平臺,將納入“限時辦結、超時默認”的事項名稱、辦事指南、服務承諾、收費標準、投訴電話等內容向社會公開,必須在承諾時限內辦結,“不讓群眾跑第三趟”,否則將嚴格追究單位負責人、經辦人“超時默認”的責任。2015年,五個試點單位共受理審批事項2475件,所有許可事項均按時辦結,縣政務中心沒接到一起投訴。二是鼓勵干部大膽創新,建立免責清單。“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無”。將因項目申報時間緊、部分前置條件難以完成、采取“先批后補”辦法完善審批要件資料的等5種情況納入免責范圍,保護干事創業者,鼓勵大膽創新、積極作為。三是不讓干事創業的人吃虧,憑實績用人。建立干部能下機制,對不遵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完不成目標責任、落實從嚴治黨及“兩個責任”不力等7類情形,進行組織調整。建立干部實績登記制度,用實績激勵干部積極作為、主動有為。建立民意調查機制,設立縣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縣委定期委托民調中心對全縣干部開展民意調查,對群眾滿意率排名后10%的單位不得評先表模、領導干部不予提拔重用,對民意調查滿意率達不到60%、群眾意見較大的領導干部及時調整。縣委通過積極推進這些措施,讓想干事、肯干事的人有機會、有舞臺、有地位,不讓政績突出的吃虧,不讓埋頭苦干的心痛,不讓無事生非、投機取巧的占便宜。
落實需要真抓實干。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缺乏美好的設想和思路,而是缺乏真抓實干。從某種意義上講,強調真抓實干,就是堅持黨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路線,既用理論指導實踐,更要用實踐檢驗理論。
(一)以務實為根本,守土負責
務實,就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大事。具體到工作實踐,需要落實的各項任務中,各級各部門面對的主要矛盾各有不同,要做到“分塊負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務實,就要抓具體,具體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目標要具體,要求要具體,責任要具體,措施要具體。務實,就要深入實際,深入調研,深入思考。事前要仔細琢磨,充足準備,避免決策失誤、處置失當;事中要及時跟進,發現矛盾,解決問題,該調整措施的及時調整措施。務實,就要真督實查,直面問題。
(二)以效率為生命,服務快捷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為口號,締造了“深圳速度”。對群眾的事辦得慢,就會傷害群眾感情,拖成“老大難”問題,影響干群關系;對投資者的事辦得慢,就會降低投資者的熱情,使一些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沒有做好,一些本來可以落地的項目轉移到了外地,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巴東縣委2016年將擴大“限時辦結、超時默認”試點范圍,切實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眾辦事、不讓群眾跑第三趟。
(三)以踐行為核心,認真落實
踐行就是認真去做,認真抓落實。認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大能使一個國家強盛,小能使個人無往而不勝。毛主席講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最講認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作風,抓反腐,取得了實效,贏得了好評,關鍵就在于認真,實打實地抓,較真碰硬。認真的反面是馬虎。馬馬虎虎,差不多的思想,是成功的大敵。許多同志經常這樣想,我干工作能達到90%就可以了,世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殊不知,5個90%相乘的結果只有59%。如果干一項工作有5個環節,我們每個環節都是90%的要求,那么5次下來,最后的結果就是不及格。認真,就是要將那股“認真勁”貫徹到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
巴東的基礎薄弱,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指引下,全面發揚“干凈自強”的精神,就一定能夠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干凈自強新巴東”。
(作者系湖北省巴東縣委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周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