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星
?
現代性挑戰下如何補強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之“鈣”※
○洪明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1]習總書記這個比喻形象生動而富有哲理:如果我們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長期得不到補充,那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就會慢慢被抽空。一旦沒有足夠堅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撐,就會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發生扭曲,就會腐敗墮落離國叛黨最終走向人民的反面。尤其在當前背景下,以市場化、個體化、理性化、多元化等為特征的現代性日益張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補強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之“鈣”成為我黨亟需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理想”一詞在《說文解字》里,“理”為治玉,從玉,里聲;“想”為冀思,從心,相聲。《戰國策》有云:“鄭人謂玉之未理者為璞。是理為剖析也。玉雖至堅,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難,謂之理。”可見,本義上的“理”有順著規律治理的意思,本義上的“想”是指期望得到而相思,而“理想”即是指按照客觀規律理性追求與向往。“理性追求”是理想與宗教迷信以及其他一切無厘頭的夢想所區別開來的根本特征。“信念”一詞由“信”和“念”組成的。在古代,“信”字又寫作“訫”,“言出心聲,信之誠也”,“念”字也寫作“唸”,有“口中常吟,心中常思”之意,二字組合所成的“信念”是指誠實于心的堅守與堅持。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在古代,理想信念被稱為“志”,“士者立志為上”。共產黨人作為今天的“士”,立“志”、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是最起碼的要求。朱熹有云:“書不熟,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志不立,天下無可為之事。”古代圣賢之士的“志”一般都比較遠大:孔子的志是“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伊尹的志是“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不被其澤,若己推而納之溝中”,孟子的志是“平治天下,舍我其誰”,范仲淹的志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志是“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與古代圣賢相比,我們共產黨人的“志”更為宏大:從當下來說,共產黨人的“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中長期來說,共產黨人的“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終極目標來說,共產黨人要實現《共產黨宣言》所規定的“共產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宣言》所規定的“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孟子認為,遠大的理想需要堅定的信念作支撐,立“志”更要“不動心”。孟子所言的“不動心”有三層境界,第一層像北宮黝一樣:“不膚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第二層像孟施舍一樣:“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后進,慮勝而后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第三層像曾子一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們共產黨人就是需要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強信念作支撐。鄧小平指出:“我們多年奮斗就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我們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產主義。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共產主義的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犧牲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2](p137)
習近平在河北省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個政黨團結奮斗的精神旗幟,支撐共產黨人奮不顧身、前仆后繼的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崇高理想信念。他認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理想信念的動搖是共產黨人最致命、最危險的動搖。制度只是基本的準繩,只能為共產黨人提供最底線的要求,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是共產黨人不畏艱險埋頭苦干的精神源泉,才是共產黨人堅定政治立場、抵御種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如同人體之鈣一樣,隨時都有流失的危險。因此,習近平要求理想信念問題要天天講,反復講,共產黨人必須永不動搖信仰,必須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遠大的共產主義而奮斗。他多次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沒有遠大理想或不切實際地空談遠大理想都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共產黨人要在心中永遠懸掛一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明燈,要讓它指引前行的路,以能夠在泥濘荊棘和萬丈深淵面前不退縮、不猶豫,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90多年來,我們共產黨人依憑堅定的理想信念在生與死面前毫無畏懼,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如今,我們共產黨人已經不必面臨屠刀與子彈的考驗,生與死的威脅已經不是叛黨叛國的主要原因,現代性危機卻成為威脅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重要方面。現代性雖然是一個多義詞,有林林總總的內涵與意義,但市場化、個體化、理性化、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等特征已經為人們所認同。
(一)市場化威脅
亞當·斯密等市場自由主義者認為,公共財富的增進來源于個人的相互滿足,人人只要生產出符合他人需要的產品,公共財富就會不斷增加。因此,能否滿足他人之需是評價一切行為的唯一標準,人們不僅可以逐利而且應該最大限度地逐利,什么自私、勢利、功利都無可厚非。誠然,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社會起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我們也須看到,市場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在價值與理念上存在一定的沖突性,市場化所帶來的某些價值與理念對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大威脅。其一,市場自由主義所提倡急功近利、唯利是圖與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品性存在沖突性。市場要求我們要關心成本與收益,如果我們共產黨人應他所求天天算計,那就變成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和投機主義,具有高貴政治品格的共產黨人就會降格為庸俗的經濟蟲。其二,市場自由主義所強調的“個人自我發展”與共產黨人的集體主義價值基礎存在沖突性。共產黨人堅信,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是整個大廈的一個顆螺絲釘,只有人人都當好螺絲釘、發揮個體在整體中的積極作用,整個集體才能不斷向前,國家與民族才有希望。因此,當個體與集體發生沖突時,個人要服從集體、社會、國家、民族的利益,而不是凌駕其上。但是,市場自由主義卻告訴我們在集體與個人利益方面,個人發展不需要考慮集體利益是否滿足,只需要考慮自己的利益是否滿足即可。這就等于為人們損公肥私和不擇手段提供合法性基礎,讓每個人都做社會主義大廈的蛀蟲。其三,市場自由主義的“個人相互滿足”與共產黨人的政治規矩也是沖突的。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西方正因為“個人相互滿足”的市場原則引入到政治,造成團團伙伙與派別林立,處處都是勾心斗角,處處都是權宜之計,顯然,這與我們共產黨人的政治規矩是完全背離的。
(二)個體化威脅
馬克思所建構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與以往弱肉強食的剝削社會不同,它是一個平等友愛、守望相助的共同體社會。因此,共產黨組織是一個比家還要溫馨的共同體,志同道合的共產黨人互以“同志”相稱,他們在革命征程中相互支持、不分你我、生死與共。然而,我們的社會正向個體化轉變。所謂個體化,是指人們不再以集體為意義和共同指向,而以自己的理性和利益為行動風向標。以前經過漫長農業社會所形成的相對封閉、靜止、同質的共同體社會如今正被現代化機器碾碎,單位共同體、村落共同體、宗族共同體甚至宗教共同體無不在市場與法治建設中日益喪失對個體的約束與保護的意義,市場與法律日益占據主導地位,成為規制人們行為的普遍性規范。從共同體掙脫出來的人們雖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自主,但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無奈的意義破碎和歸屬虛無之中。他們因為沒有共同體的保護而缺乏安全感,因此可能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進行規避風險和自我保護,即使這些手段可能有損他人或公共利益。所以,共產黨組織如果疏于對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疏于開展黨內組織生活,疏于對黨員的關心,那么這個共同體就有可能離心離德,有可能喪失對黨員在方向與意義上的支持與支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就難于繼續成為黨員的行動指南。
(三)理性化威脅
馬克思·韋伯把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稱之為理性化,對社會而言主要表現為商業與家庭的分離、嚴格核算的興起、以及嚴密的數學推理驗證和精細的自然科學實驗等;對人而言主要表現為人們的行為基礎開始從情感與傳統轉向目標與價值;對宗教信仰而言主要表現為原本的宗教圖景日益失去神圣的光環,那些面向終極的高貴價值不斷從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歷史活動逐漸被日益豐富的私交和科層化所取代。當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的時候,再神圣的理論也難以說服人們“人”從那里來,又將到何處去,存在的意義在哪里,即人們將深陷康德所言的除了“懷疑”本身之外懷疑一切的懷疑主義泥潭。無論是神圣的宗教信仰還是多么堅定的理想信念,只要把理性化的“虛無”與“欺騙”念上一千遍,人們便開始懷疑和動搖起來。雖然經過嚴密科學論證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并不害怕理性的推敲,但理性到懷疑一切的過度理性也會給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形成巨大損害。當我們懷疑不停捐款和做好事的雷鋒有違常理、懷疑被火燒還一動不動的邱少云違背生理學、懷疑黃繼光用身體堵槍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劉胡蘭從容就義等英雄事跡時,那么儲存在我們大腦里的英雄光輝形象就會被損毀,我們就會懷疑黨的艱苦奮斗歷程和光輝燦爛歷史,我們甚至會懷疑共產主義在欺騙我們,懷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取得勝利和共產主義最終實現的可能性。
(四)多元化威脅
與以往的單一社會不同,我們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從世界方面而言,世界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你來我往,民族國家的文化價值也在你來我往中相互影響。薩繆爾·亨廷頓將這種文化價值的相互影響叫做文明的沖突,他認為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和中國以儒教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文化將在全球化過程中發生激烈碰撞,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亨廷頓的文化沖突論雖然因過分強調沖突而忽視世界文化價值的融合性,但就中國來說,全球化是一個接受世界和被世界所接受的過程。世界不可能全盤接受中國,中國也不可能全盤接受世界。當前中國正面臨著一種不懷好意的文明沖突,“西方學者”總是不時拋出意識形態終結論、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不斷向中國輸入普世價值與憲政等西方價值,極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標簽化、扭曲化、妖魔化,妄圖從文化價值之上顛覆中國。前蘇聯亡黨亡國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文化價值競爭最可怕的是精英背叛。如果我們不加強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設,不加強現實探索、科學研究與理論創新,我們共產黨人將無法與西方文明進行抗爭和爭奪話語權,最后將在自覺中認為自己的東西百般不是而西方學說條條都是真理。而從國內來看,我們正處于一個日益多元的社會。多元化社會不像單一化社會那樣只有一個聲音在說話,而是有很多聲音在說話。也就是說,這個社會除了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價值觀還存在很多非主流的價值觀。拜金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非主流以及一些封建迷信甚至邪教等都有自己的邏輯和價值取向,它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對社會進行輿論和影響。雖然這些非主流價值現在還沒有威脅到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主流地位,但如果聽之任之任其發展,它們就可能會侵蝕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主流價值的話語與權威,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主流價值意義消解或權威弱化。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理想信念關系到黨的生死與存亡。我們應以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為契機,以新頒布的《準則》、《條例》為指南,充分發揮各類黨的政治組織與培訓機構的優勢,從理想信念的價值、制度、主體三個層面入手,切實補強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之“鈣”。
(一)加強理想信念的思想建設,增強其感染力、凝聚力與號召力
理想信念是黨的核心與靈魂。經驗證明,黨的理想信念越是貼近中國實踐,越能解決前途與命運問題,越符合歷史潮流和人心所向,它就越崇高、越偉大、越能獲得廣大黨員與人民的認同,就越能成為廣大黨員與人民的精神支柱。
必須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不斷結合,不斷豐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意義與內涵,使其更加切合中國的時代國情,能夠及時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能夠正確回應廣大黨員與人民對國家與民族的命運與發展前途的疑問,從而成為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與行動指南。加強理想信念的價值建設,拓展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價值與內涵需要從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兩個方面下功夫。理論研究方面要改革科研體制、整合科學研究資源、優化科研隊伍,以強大科研力量突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瓶頸,科學建構中國特色的方法與路徑,搶占理論話語制高點,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提供最具有說服力的理論自信。實踐探索方面要充分發揚我黨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優點,在帶領全國人民攻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難關與難題中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再結合,從而開啟新的征程,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自信。
(二)加強理想信念的制度建設,維護其規范力、約束力與震懾力
“制有度,尺有準”,制度是黨的紀律準則與生命線。欲補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之“鈣”,必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建設,使理想信念之“鈣”有制度支持、制度規范、制度保障。
我們要以《干部教育培訓條例》為契機,規范和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培訓的制度建設。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出臺《干部教育培訓條例》,要求各級黨委和有關部門認真學習、大力宣傳和嚴格執行。要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豐富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優化培訓隊伍,全面提高質量和效益,切實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補理想信念之“鈣”應以此為契機,全面規范和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建設。
要以黨章黨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黨風廉政規定為核心,規范和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紀律制度建設。黨章黨紀是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與政治規范,紀律嚴明是共產黨人不折不扣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人民保持魚水關系和保持旺盛戰斗力的重要保證。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提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反四風”、“三嚴三實”等要求,在反腐倡廉上堅持既拍蒼蠅又打老虎,使黨風黨紀煥然一新。要以此為契機,加強黨風黨紀的各項制度建設,嚴肅查處違反黨風黨紀的行為,提高黨員干部的違規違紀成本,使讓廣大黨員干部明底線、受警醒、知敬畏,時刻繃緊紀律之弦,主動在思想上定紅線、在行為上劃界限,自覺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三)加強理想信念的主體建設,增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煉與自律感悟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組成。本我又稱為原我,是指人與生俱來的欲望、沖動和生命力。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幾乎處于完全本我狀態,他沒有是非羞惡觀念,他的行為完全由生存和發展的欲望所支配,任何時候都“順其自然地暴露自己的獸性”[3](p249)。“自我”是本我的現實化,是自我對現實的適應。一個小孩為了得到一顆糖或一個鼓勵,在拍手唱歌跳舞上會非常賣力。超我是自我的理想化。一個青年人當意識到自我缺陷時,他可能會按照“道德原則”追求良心、理性與完美。理想信念是人所追求的完美狀態,它的形成與發展需要理想信念主體克服欲望本我與現實自我,努力修練修為以實現崇高遠大的“超我”。
首先,要加強學習,理解和掌握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意義與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堅定程度取決于理解與認識程度。認識越深刻,意志越堅定,行動越自覺。因此共產黨人需努力學習、加強學習、繼續學習,不斷加深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解與認同。其次,要加強內省,自覺按照黨章黨綱的規范嚴格要求自己。要“照照鏡、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再次,要時刻牢記歷史使命,勇于擔當。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堅不堅定關鍵看亮劍、看碰硬、看擔責、看斗爭。共產黨人要在時代大潮中力挽狂瀾于既倒,要在工作中獨擋一面,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最后,要持之以恒,常補理想信念之“鈣”。共產黨人要把“補鈣”看成天天吃飯、睡覺一樣,要在“常”、“長”二字上下足功夫,要把“補鈣”作為每天必須完成的功課,要慎獨、慎老、慎上,不在獨處時僥幸,不到老年時失身,不居高位后犯戒,做一名黨性堅定、善始善終的優秀共產黨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1/19/c_123967017_3.html.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作者系廣西區委黨校助理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責任編輯楚樸)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文化體制比較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研究》(項目號:13XKS01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