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俊,李 情
(重慶醫科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重慶 400016)
?
培養機制改革背景下以責權為核心的研究生導師制改革探索
馮俊,李情
(重慶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重慶400016)
摘要: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關鍵是理順學校、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理順這一關系的核心,就是明晰研究生導師的責權關系,強化導師責任意識。本文在培養機制改革背景下,分別厘清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導師崗位職責和崗位權力,試圖構建以導師為第一責任人的責權機制,以達到充分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提升導師指導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培養機制;研究生導師;崗位職責;崗位權力
以導師負責制為核心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目前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期。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涵蓋了招生制度、培養模式、導師責權、評價監督機制、獎助體系等。而現有的關于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公開文獻中,多數是關于獎助體系改革和對改革的效果評價等方面的內容,對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背景下的導師責任和權力的探析較少[1]。
一、明晰研究生導師責權的意義
2013年教育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健全以導師為第一責任人的責權機制。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研究生進行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導師責權制的推行,有利于增強導師的責任意識,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導師工作的積極性。導師責權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制度與形式[2]。
(一)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的保證
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多重角色。導師是研究生學術道德的楷模,科學研究的引路人,思想交流的朋友,就業與深造的顧問[3]。在研究生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導師,導師對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業務水平、治學態度乃至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生導師的素質和水平直接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這條生命線[4]。對導師的責權予以規定,對于研究生導師來說,既是一種制約機制,也是一種激勵機制,一方面可以增強導師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能充分調動導師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最終達到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目的。
(二)研究生培養制度建設的根基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關鍵是理順學校、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理順這一關系的核心,就是明晰研究生導師的責權關系,強化導師責任意識。導師的責權范圍關系到招生、培養計劃制定、論文開題、中期檢查、學位論文撰寫和論文答辯等研究生教育制度實施的各個環節,每個環節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研究生導師的作用。
(三)導師考核評價的依據
導師崗位職責履行的情況將作為導師考核評價的一部分。實行導師崗位考核的目的是檢查導師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崗位任務的情況,對導師的學術貢獻和培養研究生的業績做出及時、公正、合理的評價。導師崗位考核不僅考察研究生導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導師是否切實履行崗位職責的要求,在學術道德、課程選擇、科學研究、學位論文方面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一位不能履行崗位職責規定的導師,無論其學術水平多高,科學研究能力多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不合格的。
二、當前導師責權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設存在較多問題,尤其是在明晰導師崗位職責和崗位權力時,籠統說明多于具體細則,更重要的是沒有把導師的責權問題真正納入制度建設之中,導致制度實施環節中出現操作性困難[5]。現階段對導師責權的研究多是從學術學位角度出發,專業學位導師責權設定出現空缺現象。當前的導師負責制是一種不完全的負責制,是一種導師有責無權,責任“虛化”、有接受任務而無實施保障的負責制[6]。
(一)導師主導作用不明顯
導師主導作用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導師在研究生招生中的作用不突出。我國現階段實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是簡單的初試和復試成績的綜合,主要以學生的初試成績決定是否有培養前途,而不是以導師對考生的專業基礎知識、科研潛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評價作為是否錄取的決定因素。導師在現行招生體制中作用不明顯,不能有效選拔真正具有科研創新潛力的學生。
(二)導師責任意識淡薄
在我國,導師遴選制度使得研究生導師成為一種終身制身份的象征,有的老師在導師遴選時千方百計想辦法爭取,但是在取得研究生導師資格后,或出于個人需要,忙于課程教學、爭取科研經費、各種兼職和學術會議等,有的導師同時還忙于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導致指導研究生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忽視了對研究生的指導和培養。
(三)導師權責不對等
所謂權責對等原則也就是權責一致原則,是指在一個組織中管理者所擁有的權力應當與其所承擔的責任相適應的準則[7]。當前的導師負責制更多的強調導師應履行的職責,如導師應對研究生的教學、科研、社會參與、文化傳承、日常生活等多個方面進行指導,卻較少涉及導師應享有的崗位權力。當導師有責任無權力時,導師培養研究生的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
三、明晰導師的崗位職責和崗位權力
研究生導師不是固定的職稱、職務,也不是榮譽稱號,而是指導和培養研究生的工作崗位。
(一)崗位職責
1. 學術學位導師崗位職責
(1)德育職責
研究生導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還要育人。導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責任人。研究生導師的德育職責包括: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執行國家和學校有關研究生培養的規章制度;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指導教師崗位,對培養研究生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研究生學風教育,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關心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發現問題后及時予以疏導。
(2)教學職責
課堂教學與科學研究密切相關,“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帶動教學”。研究生導師應積極承擔研究生課程教學或學術專題講座任務,積極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夯實研究生專業基礎知識,努力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積極參加研究生教改活動,不斷改進研究生培養模式,完善課程體系,總結培養經驗,提出改進意見。
(3)指導職責
參與制定本專業研究生招生計劃,積極參與研究生招生相關工作,把好入門質量關,不斷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 參與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在培養方案的指導下結合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并督促實施。 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組織開題報告,定期與研究生見面檢查論文研究工作進展情況,認真審閱研究生的學術和學位論文,把好論文質量關,指導研究生的論文答辯。 就業指導,協同有關部門做好研究生的畢業鑒定和就業推薦等工作。
(4)科研職責
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的根本區別就是寓學于“研”,通過科學研究來培養人才。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研究生導師的科研職責包括:熟悉本學科國內外研究概況和發展趨勢,在學科范圍內具有穩定的研究方向;擁有適合指導研究生的科研課題和充足的科研經費;指導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本學科學術發展動態,加強科研訓練,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參加學術交流活動。
2.專業學位導師崗位職責
2009年,教育部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建立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雙導師制的推行,要求我們在明確校內專業學位導師崗位職責的同時,不能忽略校外導師應承擔的責任。
(1)校內導師職責
德育職責: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學校有關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各項規章制度;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指導教師崗位,對培養研究生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研究生學風教育,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
教學職責: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專題講座,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的水平。
指導職責: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卷評閱、復試錄取等工作;根據本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指導選題、組織開題、組織中期檢查、審閱學位論文和組織答辯。
(2)校外導師崗位職責
校內導師為第一導師,負責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全面指導工作;校外導師為第二導師,負責指導研究生的實踐環節,協助校內導師開展指導工作。
教學職責:通過舉辦學術講座、講授研究生課程等方式,參與研究生教學。
指導職責:負責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習實踐環節;幫助研究生結合工作實際選定研究課題,并在生產實踐中具體指導研究生的論文工作;就業指導。
其他職責:吸收研究生參與自己主持的課題研究,為研究生提供科研條件和科研經費;與校內導師保持經常性的交流和溝通。
(二)崗位權力
馬克思曾經提出“沒有無權力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力”,同樣權力與責任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可以說,沒有無權力的責任,也沒有無責任的權力,權力與責任具有內在的統一性[8]。導師制在賦予導師責任的同時,也應讓導師享有在招生、培養等方面的權力。
1.學術學位導師崗位權力
(1)導師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的教師基本權力,享有本校教師的基本權力。
(2)自主招生。導師參與研究生的面試,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導師有錄取與否的決定權。
(3)導師在指導研究生過程中,有自由表達學術思想、自行安排指導工作的權力。
(4)支配學制。導師可決定研究生更短或更長的學習時間。
(5)導師對研究生獎學金評選、碩博連讀選拔、出國訪學選派、助研崗位申請,具有建議權和推薦權。
(6)參與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設。參與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設,對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各項制度建設享有充分的發言權和表決權。
(7)有權淘汰綜合素質和學業不合格的學生。
(8)特殊情況下,導師有權依據相關程序,提出與研究生解除指導關系。
(9)署名權。當研究生公開發表論文時,導師起指導作用者可以署名。
(10)導師有權對研究生進行綜合考評并給出考評結論,對畢業研究生的能力和現實表現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
(11)研究生獲得校級及以上的優秀學位論文、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等獎勵,導師也應按政策獲得相應獎勵。
(12)指導研究生的工作量屬于教學工作量,應實事求是地計算和分配酬金。
2. 專業學位導師崗位權力
(1)校內導師權力
導師參與研究生的面試,在充分尊重研究生選擇的同時,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導師有錄取與否的決定權;享有專業學位指導教師署名權;可根據參與培養指導專業研究生的實際工作量領取酬金;有權淘汰綜合素質和學業不合格的學生;其他權益由聘任學院與被聘導師本著自愿、平等、合作、共贏的原則約定。
(2)校外導師權力
享有參加本專業導師的各種會議及活動的權益;享有對不宜培養的學生提出停止培養的建議權;對于共同指導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不滿足要求、未達到相關標準者,有權提出推遲答辯等建議;在授課與論文指導方面享有與校內專職學術導師同工同酬的權利;學院為校外導師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經費;參與研究生學位論文指導的享有對該論文指導教師的署名權。
四、導師責權機制的構建
(一)優化導師遴選制度
導師遴選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改革導師終身制,淡化“博導”“碩導”概念,逐步實行導師崗位制。研究生導師遴選中,必須堅持嚴格的選聘標準與靈活的選聘機制。將導師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和培養研究生的能力作為選聘研究生導師最重要的指標。研究生導師遴選要充分考慮各學科和各專業的特點,分別制定遴選計劃和遴選標準。努力完善研究生和導師間的雙向互選機制。
(二)建立導師培訓制度
可以建立研究生導師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制度。導師崗前培訓的目的在于使新導師學習國家和學校有關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和法規,熟悉導師的崗位職責和崗位權力,了解研究生培養過程及培養要求,進而使新導師能快速適應工作。在崗培訓的意義在于使導師能跟上知識和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更新步伐,提高研究生導師指導水平和能力,為研究生導師之間相互交流經驗提供機會,保證導師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導師培訓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既可以開設培訓班,還可以通過定期學術報告、出國訪學等多種形式提高研究生導師的學術和指導水平。老導師對新導師傳、幫、帶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新導師可以協助老導師從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制定、研究課題的選擇、中期檢查到論文答辯整個過程中指導研究生,從而了解研究生培養的整個流程,積累指導經驗,提高指導研究生的效率。
(三)完善導師評估制度
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研究生導師的素質,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至關重要,同時離不開對研究生導師科學、合理的評價。為了幫助導師完善和提升自己,制定科學、合理和可操作性強的評估指標體系顯得相當重要。評估體系中應當包括導師的基本素質(個人素質和知識素質)、教學能力、指導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評估的主體應當包括:導師、學生和管理者,評估的形式應當包括:導師的自評,導師互評,學生評價和管理者的評估。
(責任編輯:楊樹喆)
參考文獻:
[1]劉偉,張萬紅.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對導師制度的影響與完善[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4):16-19.
[2]廖萍.哈佛大學博士生導師制度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3]陳穎,屈曉婷.基于全過程育人的研究生導師負責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90-92.
[4]孟成民.培養機制改革背景下導師的責權剖析:以科研為導向——基于華南某省屬高校的實證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38-41.
[5]曾紅權,賀浩華.建立責、權、利統一機制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主導作用[J].高等農業教育,2009(5):67-70.
[6]雷世富.正確認識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下的導師負責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66-69.
[7]吳禮民.論權責對等原則[J].經濟管理,2000(7):28.
[8]楊維明.談正確處理五種關系、完善導師責任制[J].教育探索,2013(2):20-22.
Analysis of the Graduate Supervisors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during the Training Mode Reform
FENG Jun,LI Qing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0,China)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reform is to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Above all,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uate supervisors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strengthen superviso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uring the training mode reform,clear the academ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supervisor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a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the graduate training,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the training mode reform;graduate supervisors;responsibilities;rights
基金項目: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分類培養模式下以責權為核心的導師制改革研究”(yjg142004);重慶醫科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分類培養模式下完善研究生導師責權制研究”(jy1413)。
收稿日期:2016-01-10修稿日期:2016-01-24
作者簡介:馮俊(1990-),女,重慶長壽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19(2016)3-0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