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余 陳海洲 王玉
摘 要:蜀鑫麥208系合肥市蜀香種子有限公司與合肥市友鑫生物技術研究中心聯合選育成的優質、抗病、多穗、早熟、豐產、廣適小麥新品種;該文主要介紹了蜀鑫麥208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栽培技術。
關鍵詞:小麥;新品種;蜀鑫麥208;選育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5-39-02
蜀鑫麥208系合肥市蜀香種子有限公司與合肥市友鑫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于2001-2002年聯合育成的小麥新品牌。它以豐產性好、高抗葉銹、條銹和白粉病、抗旱、抗寒、出粉率高、綜合抗性優,千粒重潛力較好的(R81×魯麥14)F1為父本;以高抗條銹病、較抗其它病、穗層較整齊、籽粒外觀商品性好、適應性較強、品質好的偃展4110為母本,采用復合雜交的方法,于2008年選育成的優質、抗病、多穗、早熟、廣適小麥新品種。2016年1月經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評審審定。其選育系譜如下:
1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參加本公司新品種比較試驗,折合產量達8 861.57kg/hm2,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15.2%(極顯著);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09-2010年度參加安徽省區試,平均產量8 640kg/hm2,較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7.8%(極顯著);2010-2011年度參加安徽省區試,平均產量7918.5 kg/hm2,較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6.4%(極顯著)。2011-2012年度參加安徽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653kg/hm2,較對照品種偃展4110增產5.4%。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葉色淡綠,旗葉短小上沖。穗長方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幼苗半匍匐,苗期葉色深綠,葉片短寬。株型緊湊,旗葉夾角小,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灌漿中期旗葉衰退較快。長芒、穗長方形、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2009-2010年、2010-2011年區域試驗表明,全生育期222d左右,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早熟1d左右。株高72cm左右,比對照品種低6cm左右。667m2穗數為42萬左右,穗粒數36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產量三要素協調,穩產、豐產性好。
2.2 品質 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10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05g/L,粗蛋白(干基)15.35%,濕面筋29.8%,面團穩定時間1.5min,吸水率59.2%,硬度指數57.1;2011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40g/L,粗蛋白(干基)15.32%,濕面筋33.05%,面團穩定時間3.0min,吸水率53.3%,硬度指數46.5。
2.3 抗性 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鑒定,2010年中感白粉病(6級)、抗赤霉病(嚴重度1.85)、感紋枯病(病指53.0);2011年高感白粉病(8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3.00),中感紋枯病(病指35.0);2015年中抗白粉病(3級)。
2.4 適應性 適應安徽省及相似生態區域白麥種植區高肥水中晚茬種植。
3 主要栽培要點
3.1 精細整地,三溝配套,防止漬害 前茬作物收割后,做到精整細耙,墑平溝深;腰溝、圍溝要深于墑溝,遇陰雨天要經常清溝理墑,做到排灌自如。
3.2 適時播種,一播全苗 中等肥力麥田適宜播期10月15日至11月5日,肥力差的麥田播期適當提前,這樣小麥出苗后既能充分利用溫光資源,形成壯苗,又可避免冬前拔節,在適宜播期內,確保667m2基本苗14~18萬,做到均勻播種,深淺一致,以確保小麥苗全、苗齊、苗勻、苗壯。
3.3 施足基肥,合理用肥 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667m2施純氮11~13kg、五氧化二磷6~8kg、氧化鉀7~8kg,氮肥70%基施、30%拔節期追施。
3.4 灌足越冬水 澆越冬水的增產效果與澆水時間、土壤墑情及麥苗生長情況有關。要把握好澆水時間,澆的太早會導致麥苗過旺,過晚易積水結冰,不利于安全過冬。生產上傳統按“夜凍晝消”掌握,在日平均氣溫7~8℃時開始澆水,4~5℃時結束,大約在立冬至小雪;脫肥缺水弱苗、老弱苗可適當早澆,晚茬弱苗一般不澆,對足墑播種的麥苗,如越冬前干旱不重,澆越冬水效益不高,可以不澆。
3.5 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麥田雜草應在冬春2季根據雜草類型選用不同類型藥劑化除;春季重點防治小麥紋枯病、蚜蟲、赤霉病等病害。
參考文獻
[1]甘斌杰,黃曉榮,夏孝群.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輪選22的選育及性狀表現[J].安徽農業科學,2012(36).
[2]袁二排.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天民198的選育[J].種子世界,2015(06).
[3]姚厚成.影響我縣小麥高產的幾個因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6(01).
[4]區試數據來源于安徽農業信息網《第五屆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審定會議初審通過品種和擬同意引種品種予以公示》2015年12月29日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