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徽 高冰可 熊文
摘 要:該文以多年生蘆筍“井岡紅”為試材,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對綠蘆筍產量及采摘期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純氮在0~15.4kg/667m2范圍內,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綠蘆筍產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產量在純氮用量為11.93kg/667m2時最高,最高產量為1 321.14kg/667m2。在蘆筍采摘過程中,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采摘量最大。
關鍵詞:綠蘆筍;氮肥用量;產量;采摘期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5-52-02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perennial Asparagus officinalis “JingGang Red” as text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picking period of green asparagu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yield of green asparagu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mount of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during the harvesting time whe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within N 0~15.4kg/667m2.Applied pure N 11.93kg/667m2 to the perennial asparagus “JingGang Red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the highest yield is 1 321.14kg/667m2.In the process of asparagus harvest,the maximum amount of picking is from late March to early April.
Key words:Green asparagus;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Yield;Harvest stage
蘆筍又名石刁柏,因其具有獨特的醫療保健功能,被列為十大名貴蔬菜之一,近年來在我國各地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是我國重要的創匯農產品之一[1]。蘆筍嫩莖具有較高的保健功能和營養價值,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譽[2]。綠蘆筍苦味小,風味好,營養豐富,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白蘆筍[3],且產品逐步被消費者認可[5]。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蘆筍這種健康蔬菜需求也將會增加,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國際市場對于蘆筍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蘆筍生產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4]。隨著綠蘆筍設施栽培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其采收時間由4~8月延長到1~11月份[5],如何生產出高產、高質、無公害的蘆筍,即滿足市場需求,又能科學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成為當前蘆筍生產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蔬菜產量,然而過量施用化學氮肥會造成肥料利用效率低下、收益降低,土壤及水源污染,而且還會導致蔬菜品質的下降和硝酸鹽含量的增加[6-9]。為確保綠蘆筍的產品安全,筆者進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對綠蘆筍產量影響試驗,為綠蘆筍的科學用肥提供依據;并且研究了蘆筍采摘產量與采摘期的關系,為蘆筍的市場供應提供科學保障。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品種:井岡紅;塑料大棚設施栽培的多年生綠蘆筍。供試肥料:46%尿素,市售;蔬菜專用復合肥(17-17-17),市售;發酵腐熟的雞糞,市售。
1.2 方法
1.2.1 試驗處理 試驗設計4個處理:ck為空白對照,不施肥;N1:施純氮7.4kg/667m2;N2:施純氮11.4kg/667㎡;N3:施純氮15.4kg/667m2。每個處理2個重復,其它養分按照P2O5:6.8kg/667m2,全部基施;K2O:6.8kg/667m2,全部基施?;适┤敫斓碾u糞1 800kg/667m2,蔬菜專用復合肥(17-17-17)40kg/667m2;追肥一次,追施純氮分別為N1:0.6kg/667m2;N2:4.6kg/667m2;N3:8.6kg/667m2。試驗在九江市農科所塑料設施大棚進行,每壟分5個小區,小區長度為8m,寬1.2m,每小區之間留4m作為保護行,小區面積12.8m2(1.6m×8m)。采取完全隨機區組排列。
1.2.2 田間管理 試驗于2013年12月31日割莖清園,并陸續進行試驗前的耕地整理及大棚維護等工作;2014年1月13~14日,掏溝施基肥;2014年3月4日至8月1日進行菜筍,期間還進行除草、打藥、剪枝等日常管理工作;2014年4月30日追肥。
1.2.3 測定方法 產量測定和合格筍的標準:2014年3月4日至8月1日連續采筍150d,采筍以嫩莖高度≥20cm確定,每天上午進行1次,測定合格筍的產量。參照有關文獻[10-11]并結合本地蘆筍生長的實際,合格筍的標準為:筍長≥20cm,直徑≥0.5cm,允許有輕微彎曲、散頭、莖裂和機械傷口。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氮肥用量對綠蘆筍產量的影響 試驗設計3個處理,其中N2處理蘆筍產量最高,為1 318kg/667m2,ck最低,只有1 137kg/667m2,相差高達181kg/667m2,差異極顯著。氮肥施用量只有7.4kg/667m2的N1處理蘆筍產量比對照只高出12kg/667m2,沒有顯著差異。
2.2 綠蘆筍產量與采摘期的關系研究 綠蘆筍為多年生植物,每年從3月上中旬開始采摘,到8月上旬割莖清園停止采摘,并進入下一個生長旺盛期。由表2可知,3月中旬至4月上旬綠蘆筍采摘產量最大,尤其是在3月24日至4月2日期間采摘蘆筍量最高,這是由于天氣轉暖,溫度更適合蘆筍生長冒尖。4月2日至5月12日之間,蘆筍采摘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以下4種原因造成:(1)所施腐熟雞糞肥肥效較慢,而溝施的復合肥和尿素被蘆筍生長耗盡;(2)小部分尿素及復合肥通過地下徑流或揮發而損失;(3)溫度偏高,不適合蘆筍冒尖,影響了蘆筍生長速度;(4)前期蘆筍桿長勢過高,葉片和莖稈遮住了大量陽光,減少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水分揮發,導致地下冒筍量有所下降。從5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蘆筍產量又開始逐漸提高,原因在于4月底進行了一次追肥,肥效在15d后開始顯現出來。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蘆筍的產量與施氮肥在坐標系上呈現一個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形狀,且最高點的坐標(11.93,1 321.14),即施肥量為11.93kg/667m2時,蘆筍產量達到最大值為1 321.14kg/667m2。蘆筍采摘量最高的時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2 討論 本試驗雖然闡述了施氮量與蘆筍產量的關系,但是蘆筍為多年生作物,其生長年限和栽培方式的不同也使得蘆筍對氮肥需求量有所差異。隨著施氮肥量的增加,蘆筍產量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其中產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肥量對作物的地下根須生長發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3],具體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沈火林,趙娜,韓清霞,等.蘆筍離體快速繁殖中嫩莖增殖培養對根分化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6,S1.
[2]陳光宇.蘆筍無公害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3]蘇保樂.蘆筍金針菜出口標準與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1-20.
[4]楊恒山,谷永麗,張瑞富,等.不同磷肥用量對綠蘆筍產量及營養品質的影響[J].土壤通報,2011,42(2):426-430.
[5]陸錫康,陳忠,陳泉生,等.不同氮肥用量對綠蘆筍的影響[J].上海農業學報,2005,21(4):75-77.
[6]郭文龍,黨菊香,呂家瓏,等.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性質演變與施肥問題的研究[J].干早地區農業研究,2005,23 (1):85-89.
[7]楊曉英,楊勁松.氮素供應水平對小白菜生長和硝酸鹽積累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7,l3 (1):160-163.
[8]Jenkinson DS.An introduction to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J].Soil Use & Management,1990,6(6):56-61.
[9]王強,姜麗娜,符建榮,等.氮素形態、用量及施用時期對小青菜產量和硝酸鹽含量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8,14(1):126-131.
[10]劉克均.蘆筍高產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8.
[11]王以元,李同征,陳愛紅.蘆筍出口質量標準及達標栽培技術規程[J].中國蔬菜,2005(8):39-4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