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建華 彭昌家 白體坤 李鴻濤 李艷輝


摘 要:為減輕番茄病毒病的發生危害,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殘留和環境污染,該文采用測報調查、隨機區組設計和統計分析等方法,開展了生物農藥香菇多糖+赤·吲乙·蕓薹(碧護)和寧南霉素+赤·吲乙·蕓薹防治番茄病毒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在溫室大棚秋季番茄病毒病發生較重情況下,每667m2用0.5%香菇多糖水劑 200mL+碧護可濕性粉劑 40g、8%寧南霉素水劑60mL+碧護可濕性粉劑40g,7d施藥1次,連續施用4次,藥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均在88%、87%、78%和67%以上,且2藥劑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香菇多糖+碧護極顯著高于鹽酸嗎啉胍(對照藥劑)+碧護,寧南霉素+碧護顯著高于鹽酸嗎啉胍+碧護。因此,香菇多糖+碧護和寧南霉素+碧護不僅可以作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藥劑,而且可以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區、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藥劑。
關鍵詞:番茄病毒病;生物農藥;香菇多糖;寧南霉素;赤·吲乙·蕓薹;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6.41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5-61-04
Abstract: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damage of tomato virus diseases, reduce chemical pesticide consumption and residue,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methods of forecast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used in field efficacy tests of two biological pesticides of Lentinan +gibberellin-heteroauxin-brassinolide (GHB) and Ningnanmycin +GHB. The results showed that,when the autumn tomato virus disease was serious, 0.5% Lentinan AS 200mL +GHB WP 40g and 8% Ningnanmycin AS 60mL +GHB WP40g per 667m2 were applied for 4 times,once in 7 days, and the control effects on the 10th ,17th ,26th and 35th day were above 88%, 87%, 78% and 6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biological pesticides was not signitiicant, while the control effect of Lentinan +GH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moroxydine hydrochloride(CK)+GHB,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Ningnanmycin+GH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moroxydine hydrochloride+GHB.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entinan +GHB and Ningnanmycin+GHB were the ideal biological pesticides,which could be used not only controlling tomato virus diseases, but also for realizing modern, pollution-frce, green and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Tomato virus disease;Biological pesticide; Lentinan;Ningnanmycin;Gibberellin-heteroauxin-brassinolide;Control effect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產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尤其以秋番茄受害更重,發病率一般在10%~30%,嚴重時高達50%~70%,最重時可達100%,使產量損失較大,對番茄栽培構成嚴重威脅[1-6]。目前,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病毒病在經濟作物上的危害愈來愈重,植物病毒數量多(主要有花葉型、蕨葉型、條斑型、巨芽型、卷葉型、黃頂型等)、危害面廣、經濟損失大而且難以防治[7-8],2000年前防治病毒病的有效藥劑相對較少,且藥效一般在30%~60%,難以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危害,需要新的防治病毒病的藥劑[8]。但21世紀以來,全國各地都開展了防治番茄病毒病的研究工作,如王燕[9]開展了幾種防治煙草花葉病的藥劑篩選試驗、黃晶等[10]用2%菌克毒克、楊崇良等[11]用混脂酸·銅、鄧大年等[12]用20%鹽酸嗎啉胍、孫現超等[13]用3.85%病毒必克、趙秀香等[14]用嘧肽酶素、張玉勛[15]用病毒靈防治番茄病毒病、鄭東旭等[16]防治番茄病毒病藥劑試驗,防治效果均超過75%。香菇多糖是以香菇菇柄為原料,采用乙醚回流提取技術或超聲波手段提取出來的一種多糖類生物活性物質,用其配制出防治作物病毒病和生理病害的有機生物殺菌劑,對病毒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同時,該產品含有16種植物生長所需的氨基酸及鋅、鐵、銅、鈣等元素,對作物生長發育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5]。
南充市自2010年實施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以來,大棚番茄因多年連作,病毒病危害已有逐年加重趨勢,如溫室白粉虱防治不力,番茄病毒病和白粉虱危害嚴重時,產量損失50%以上,甚至絕收。因此,為減輕番茄病毒病發生危害,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殘留和環境污染,應搞好現代農業示范區番茄病毒病防治工作,確保番茄生產、農產品質量與貿易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17],確保番茄達到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和南充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業科技園區順利實施。為此,筆者采用測報調查、隨機區組設計和統計分析等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方法,于2015年秋季在閬中市澎城鎮對香菇多糖、寧南霉素和鹽酸嗎啉胍分別加赤·吲乙·蕓薹(碧護)防治溫室番茄病毒病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指導本地和全國番茄病毒病防治有效藥劑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作物及防治對象 供試作物:番茄,品種為金棚2161(大番茄),西安金棚種苗有限公司生產;綠寶石(小番茄),北京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產。防治對象:番茄病毒病。
1.2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閬中市澎城鎮圓覺寺村2社業主大戶王有才建的塑料溫室大棚,大棚面積400m2(50m×8m),新基質栽培,基質缽長50cm,寬30cm,每缽兩頭各栽1株,缽與缽連排成行,行長20m,2行之間留走道40cm,缽與缽間不留間距。
1.3 供試藥劑 0.5%香菇多糖水劑,成都新朝陽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8%寧南霉素水劑,哈爾濱德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南充市龍宇農化有限公司經銷提供;80%鹽酸嗎啉胍水分散粒劑,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生產,南充市龍宇農化有限公司經銷提供;0.136%赤·吲乙·蕓薹(碧護)可濕性粉劑(以下簡稱碧護),德國阿格福來農林環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南充市龍宇農化有限公司經銷提供。
1.4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1)0.5%香菇多糖水劑 200mL/667m2+碧護WP40g/667m2;(2)8%寧南霉素水劑60mL/667m2+碧護WP40g/667m2;(3)80%鹽酸嗎啉胍水分散粒劑60g/667m2(對照藥劑)+碧護可濕性粉劑 40g/667m2;(4)清水對照(ck)。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100m2。鑒于病毒病難治和單劑防治效果不很理想,為提高防效,促進受害番茄盡快恢復生長,本試驗各藥劑均加生長調節劑碧護。
1.5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上述試驗地番茄病毒病發生地進行,病毒病病株率100%,病葉率45.3%,病指13.2,發生較重,系番茄初果期,各藥劑稀釋均是1 000mL量盅先裝一定水量,再將藥劑按試驗設計所需量稱量倒入量盅中,攪拌均勻后倒入裝有一定水量的噴霧器中,用水將量盅沖洗干凈倒入噴霧器,最后加水至試驗所需水量(即二次稀釋法),各處理均用衛士靜電噴霧器對水60kg/667m2均勻噴霧番茄植株上下部防治第1次,10月17日、24日和31日進行第2次、第3次和第4次防治,同時對傳毒的溫室白粉虱進行了藥劑兼治試驗。
1.6 調查方法 施藥后10、17、26、35d(即11月10日、17日、26日和12月5日),在試驗各小區隨機選有代表性的5點取樣調查,每點調查6株,調查總株數和各級病葉數,計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數,從而計算出整個試驗的平均病情指數和平均防效[18]。番茄病毒病調查分級標準[18]:0級:無病狀;1級:明脈、輕花葉;3級:心葉及中部葉片花葉;5級:心葉及中部葉片花葉,少數葉片畸形,皺縮或植株輕度矮化;7級:重花葉,多數葉片畸形,皺縮或植株矮化;9級:重花葉,葉片明顯畸形、線葉,植株嚴重矮化,甚至死亡。
1.7 氣象條件 試驗期間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日氣象資料見表1。另外,藥后11月10日、17日、26日和12月5日,共4次調查溫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分別為23℃、75%,21℃、73%,21℃、73%和19℃、72%。
1.8 數據統計與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采取常規統計、平均數、標準差、概率計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18-19]。計算公式[18]如(1)~(3)所示。
[病株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樹×100] (1)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極數值)調查總葉數×最高級數×100] (2)
[防治效果(%)=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3)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按馬育華編著的《試驗統計》[19]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各供試藥劑對番茄生長安全,不影響番茄的開花結果。生物農藥防治番茄病毒病結果(表2)表明,金棚2161用香菇多糖+碧護效果最好,藥后10、17、26、35d病葉率和病指比鹽酸嗎啉胍(對照藥劑)+碧護與清水對照(ck)(下同)分別低7.2個百分點、1.9,57.3個百分點、21.8,11.3個百分點、3.6,65.2個百分點、27.6和12.9個百分點、7.0,57.2個百分點、30.3,12.9個百分點、5.8,54.2個百分點、29.5,防治效果比鹽酸嗎啉胍(對照藥劑)+碧護(下同)分別高7.9、11.6、18.2和13.4個百分點;其次是寧南霉素,病葉率和病指分別低6.5個百分點、1.4,10.6個百分點、3.3,10.7個百分點、6.8,11.6個百分點、5.2和52.9個百分點、28.9,防治效果分別高5.8、10.6、17.6和12.1個百分點;鹽酸嗎啉胍(對照藥劑)對病毒病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10、17、26、35d病葉率和病指比清水對照(ck)分別低50.1個百分點、19.9,53.9個百分點、24.0,44.3個百分點、23.3和41.3個百分點、23.7,防治效果分別為82.6%、76.8%、60.5%和55.0%。綠寶石亦是用香菇多糖+碧護效果最好,藥后10、17、26、35d病葉率和病指分別低6.8個百分點、1.9,56.3個百分點、21.8,11.0個百分點、3.5,64.2個百分點、26.4,12.6個百分點、6.9,55.3個百分點、30.2和12.1個百分點、5.7,53.7個百分點、29.3,防治效果分別高7.9、11.8、17.8和13.4個百分點;其次還是寧南霉素,病葉率和病指分別低5.9個百分點、1.5,10.6個百分點、3.3,10.4個百分點、6.7和11.4個百分點、5.2,53.0個百分點、28.8,防治效果分別高6.2、11.1、17.5和12.3個百分點;鹽酸嗎啉胍(對照藥劑)藥后10、17、26、35d病葉率和病指比清水對照(ck)分別低49.5個百分點、19.9,53.2個百分點、22.9,42.7個百分點、23.3和41.6個百分點、23.6,防治效果分別為83.3%、76.8%、61.0%和55.5%。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結果表明,4次調查防治效果均是2個番茄品種用香菇多糖+碧護和寧南霉素+碧護差異不顯著,香菇多糖極顯著高于鹽酸嗎啉胍(對照藥劑),寧南霉素顯著高于鹽酸嗎啉胍。
3 討論與結論
(1)生物農藥香菇多糖+碧護和寧南霉素+碧護,在溫室大棚秋季番茄2個品種病毒病發生較重情況下,雖然10中旬至11月氣溫偏高、陰雨寡照偏多、特別是棚室溫度19~23℃(表1),在番茄病毒病適宜溫度20~25℃[1,4]范圍,有利于病毒病的發生蔓延,但從10月10日開始,每7d施藥1次,連續施用4次,對難治的病毒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噴藥后皺葉變展葉,黃葉變綠葉,病癥明顯減輕,病毒失去浸染能力。藥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分別高于88%、87%、78%和67%。方差分析多重比較表明,香菇多糖+碧護和寧南霉素+碧護防效之間差異不顯著,香菇多糖+碧護極顯著高于鹽酸嗎啉胍(對照藥劑)+碧護,寧南霉素+碧護顯著高于鹽酸嗎啉胍+碧護,鹽酸嗎啉胍+碧護亦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分別在82%、76%、60%和55.0%以上。因此,香菇多糖+碧護和寧南霉素+碧護均可用于番茄病毒病防治,持效期可達1個月以上,使病毒病發生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鹽酸嗎啉胍+碧護用于番茄病毒病防治,持效期可達20d左右。
(2)本研究連續4次用生物農藥香菇多糖+碧護和寧南霉素+碧護防治番茄病毒病得到的藥后17d防治效果,與黃晶等[10]報道的結果一致,比劉艷芝等[4]、丁漢東等[5]、趙小明等[8]、王燕[9]、楊崇良等[11]、鄧大年等[12]、孫現超[13]等、趙秀香等[14]、張玉勛等[15]、鄭東旭等[16]報道的防治效果高4.0~52.85個百分點,持效期長達1個月左右,比前述報道長10~20d,可能與施藥次數比前述報道(3次)多1次(張玉勛5次除外)、對藥和施藥技術有關,亦可能與添加了碧護(生長調節劑)有關,還可能與藥劑質量有關,也可能與同時兼治傳毒的溫室白粉虱有關。由此認為,要有效控制病毒病發生危害,最好連續施藥4次,并添加恢復生長的調節劑,以促進植株迅速恢復生長,增強抗逆能力。
(3)本研究得到的每667m2用生物農藥0.5%香菇多糖水劑200mL+碧護可濕性粉劑40g、8%寧南霉素水劑60mL+碧護可濕性粉劑40g,在苗期-初果期病毒病發生初期,每7d施藥1次,連續施用4次,可以保證35d以上不再施藥,有利于減少結果期施藥,減少農藥對番茄果子的污染,促進番茄達到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標準。因此,這2種藥劑+碧護不僅可以作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藥劑,而且可以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科技園區、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的理想藥劑,確保現代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發展的需要。
4 問題與展望
本研究僅1a試驗,防治效果是否確實比前述報道高,持效期比前述報道長,是否與施藥次數、對藥和施藥技術、添加生長調節劑、藥劑質量和兼治溫室白粉虱有關,以及香菇多糖和寧南霉素防治適宜劑量尚未研究,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本試驗未設計不兼治白粉虱和不添加碧護生長調節劑處理,因此有必要把不兼治白粉虱與添加和不添加生長調節劑設計為同一試驗研究,只有這樣,設計才更為合理,所得結果才更為準確、更加科學、更有說服力。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第二版,上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2]全國植物保護總站.植物醫生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313-314.
[3]董偉,張立平.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彩色圖譜(修訂版)[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4]石明旺.棚室蔬菜病蟲害防治新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5]劉艷芝,馬井玉,徐祥文,等.1%香菇多糖水劑防治番茄病毒病田間藥效試驗[J].蔬菜,2014(6):7-8.
[6]丁漢東,史新濤,李國良.0.5%香菇多糖水劑防治番茄病毒病效果[J].湖北植保,2103,140(6):23-24.
[7]呂佩珂,李明遠,吳鉅文,等.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第三版·無公害)[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8]趙小明,杜昱光,白雪芳.氨基寡糖素誘導作物抗病毒藥效試驗[J].中國農學通報,2004,20(4):245-247.
[9]王燕.幾種防治煙草花葉病的藥劑篩選試驗[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59(3):36-37.
[10]黃晶,張海濤,于洪坤.2%菌克毒克水劑防治番茄病毒病藥效研究[J].北方園藝,2005(4):85.
[11]楊崇良.混脂酸·銅對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1,21(7):32.
[12]鄧大年,鄧銀寶,肖艷,等.20%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防治番茄病毒病田間藥效試驗[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1):67,71.
[13]孫現超,安德榮.應用3.85%病毒必克防治番茄病毒病[J].植物保護,2001,27(6):36-37.
[14]趙秀香,吳元華,杜春梅,等.新型農藥嘧肽霉素防治番茄病毒病藥效[J].農藥,2004,43(12):534-536.
[15]張玉勛.20%病毒靈可溶性粉劑防治番茄病毒病田間藥效試驗[J].北方園藝,2000(2):64.
[16]鄭旭東,許偉東,陳辛耘.等.防治番茄病毒病藥劑試驗[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1):84-86.
[17]夏敬源.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1):5-9.
[1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第8部分:殺菌劑防治番茄病毒病[S](2014-05-03)[2016-02-28].http://www.doc88.com/p-6522013930859.html.
[19]馬育華.試驗統計[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