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元
——江蘇企業減負總量全國第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更好地減輕負擔,降低企業成本。在這方面,重慶天津江蘇率先行動,拿出了真金白銀。2月26日,江蘇省印發《關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意見》,《意見》涵蓋32條內容。據測算,全省企業直接降成本的總額可達600億元左右,企業“減負”總量全國第一。
在這600億元的減負清單中,降低用工和物流成本方面,在繼續實施現有降低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基礎上,2016-2018年再降低失業保險繳費比例0.5個百分點。在用電方面明確了3項新規,其中一項是從2016年起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價格下調3.12分/千瓦時,單這一項,2015年全省一般工商業企業就降本28億元左右。
此前,天津市2月6日已出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第一批政策措施》,包括8個方面20項措施。如:降低能源資源成本方面,降低企業用氣、用電價格。一般工商業企業用氣價格下調至2.77元/立方米,集中供熱企業用氣價格下調至2.37元/立方米;自2016年1月1日起,一般工商業企業用電價格平均下調3.13分/千瓦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8日重慶市已在國內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涉企政策促進經濟平衡發展的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慶市銀行業已開始制定針對該市國資系統旗下200家“僵尸企業”的清理方案:對可重組或穩步退出市場的,盤活沉淀的貸款;對必須破產清算的,不搞“一刀切”式的大規模退出,防止處置不當引發新的風險。下一步,重慶市或復制渝富模式的不良資產“打包”處理方式,來與金融機構探尋200家“僵尸企業”的銀行貸款的處置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