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海建成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
■ 上海市近日發布《關于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支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圍繞強化保護、促進運用、完善服務、推進改革等四個方面,提出12條具體措施,在多個領域先行先試,將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對科技創新的保駕護航作用。
地方政策解讀
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
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強化法院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審判工作機制;有效遏制反復侵權、群體侵權、惡意侵權行為,剝奪侵權人再犯罪的能力和條件;加大侵權損害賠償力度,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商業模式等新形態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尤其是加大重點領域、重點市場的知識產權執法;加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健全知識產權信用管理,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將知識產權內容納入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和普法教育等活動。
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強化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管理,加強國家、市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的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建立知識產權評議和知識產權目標評估制度。強化企業為主體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注重知識產權的質量和效益,重點鼓勵申請發明專利、PCT國際專利、商標馬德里國際注冊、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推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擁有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探索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簡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流程,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探索建立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促進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實施與產業化。
完善知識產權服務
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按照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原則組建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以專利權為主要內容開展知識產權信托交易試點,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完善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探索建立集專利、商標、版權等信息和服務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加強知識產權(專利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專利文獻信息傳播和利用力度,打造國家級區域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支持企業建立專業數據庫,鼓勵社會機構對知識產權信息進行深加工,提供專業化、市場化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組建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建設好上海市知識產權人才庫,加大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和各類專業人才的培養。
推進知識產權改革
推進知識產權改革試驗。按照國家總體方案,開展地方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完善自貿試驗區和浦東新區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和執法體制。充分發揮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的作用,完善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探索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異地審理機制。推進知識產權資源集聚,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合作,促進雙方在轉化運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爭取更多重大項目落戶上海,使上海成為亞太地區知識產權申請審查地、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與訴訟首選地之一。
目前該市高校有3個知識產權學院、7個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相關單位將在此基礎上整合資源,并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組建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從學院走出的人才包括知識產權律師、國際專利代理人、國際組織工作人員和研究型人才。
(注:原載《解放日報》2016年2月26日,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bjb@ ccgov.org.cn)
中國領導決策信息系統領導俱樂部 地址:北京郵政2030信箱 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 郵編:100026 電話:(010)85995112 傳真:(010)8599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