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項預警為什么還漏了渣土場
光明新區“12·20”特大滑坡事故再次警醒:快速發展已經給城市埋下了各類公共安全隱患,越是現代化的城市在某些方面愈加脆弱。早在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就曾花費不菲成本,組織全國頂尖的專業機構和權威專家,對全市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故災難等公共安全領域進行了專題評估,共識別出公共安全風險源138項。但這138項風險源中,余泥渣土受納場只是列入“斜坡類”的地質災害,并沒有真正將余泥渣土受納場納入風險評估。
光明新區特大滑坡事故發生后,除了反思對渣土場風險預估不足、風險評估需要動態更新等技術問題之外,更在反思對現代城市公共安全的認知水平。越是現代化的城市,越是“精密”,越需要非常高質量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手段。因此,公共安全最大的風險是不知道風險在哪里。
2016年,深圳將打響城市管理治理攻堅戰,新設150億元城市公共安全專項資金。同時,市政府還決定成立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專責城市公共安全服務,該公司已于今年1月11日取得營業執照。
應急管理工作就是希望“無急可應”,首先,要追求“有急能應”。必須從減少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降低風險后果嚴重性兩個方面,提高治理和控制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