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在中條山腳下——一條4200米運送礦石的皮帶長廊貫穿東西,高聳入云的預熱塔,巍峨壯觀的儲罐,錯落有致的廠房,設備先進、工藝先進的現代化工廠展現在我們眼前,煥發出勃勃生機,礦區環境文明祥和,綠意盎然,無不展示著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綠色發展的成就。
隨著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條山集團”)綠色發展的旋律日漸走強。作為以銅業為主的全國最大的地下非煤礦山,長期以來,中條山集團始終堅持環保優先,深入實施綠色礦山、綠色冶煉建設工程,在綠色發展上主動作為、動真碰硬,見到實效。
要實現綠色發展,必須從源頭上減少能源的消耗。為切實加強對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降耗的指導,中條山集團成立了節能領導小組,建立了節能項目管理機制,制定了節能降耗標準、能源消耗考核辦法及遠景規劃,出臺了能源計量管理方案和審計方案,建立健全了科學的循環經濟考核評價體系。在集團內部形成了各分(子)公司、車間(隊、段)、專(兼)職能源管理人員組成的三級能源管理網絡,嚴格規范運作,科學組織生產,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為高質量、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安全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根據“開發和節約并重,節約優先”的能源方針,中條山集團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構建資源節約長效機制,實現了節能降耗新突破。集團加大對礦山通風系統和空壓系統的改造和治漏力度,合理安排用電負荷,認真做好避峰填谷工作,每年節省電費128萬元。尤其是自2006年開始,集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對公司所屬的12臺大功率風機、水泵等用電設備進行了變頻改造,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省電費780萬元。同時,他們將全公司三大礦山坑下主巷道和主要工業廠房3285組照明燈全部更換,統一采用綠色照明節能新燈具,在照度不變的情況下,使照明容量減少了63%,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與此同時,中條山集團把減排目標細化分解到各個重點單位、重點部門以及基層的各個隊段班組,累計實施大小重點減排工程百余項,在冶煉企業完成了脫硫、除塵系統改造,生產污水循環利用率達到了100%,生活用水實現了達標排放,主要生產污染物均實現國家或行業下達的約束性指標,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節能減排、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有三十多年工齡的垣曲冶煉廠硫酸車間員工王志貞(中)帶新分大學生巡檢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競爭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途徑。多年來,中條山集團認真組織實施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資源綜合利用等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不斷研發引進具有先進環保特性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取得科研成果200多項。其中,國家級成果6項、省部級成果38項,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有礦塊崩落采礦法、濕法煉銅技術、銅頂吹熔與吹煉新工藝、富氧底吹熔池熔煉工藝等。“十二五”期間,通過技術創新共同研發出科技成果126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有17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有28項,科技成果轉化為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
本著裝備先進、技術一流、節能環保的理念,中條山集團相繼引進深孔鑿巖臺車、電動鏟運機、液壓鑿巖劈裂臺車、無人駕駛卸載橋以及國內生產的亞洲最大的井下旋回破碎機和200萬噸/年的大球磨等一大批國內外先進的采選和輔助設備,建成了總長4145米的礦石膠帶運輸系統,比照高速公路標準建設的4500米輔助斜坡道無軌運輸巷道,建成了年處理礦量600萬噸的銅礦峪礦二期工程——國內最大的現代化地下非煤礦山,創造了目前國內非煤井下礦山之最。
依據國家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要求,中條山集團投資26億元建成了年處理50萬噸多金屬礦綜合捕集回收技術改造工程,采用了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家“十二五”產業技術支撐計劃重點推薦的富氧底吹熔池熔煉技術,實現了工業污水零排放和廢渣綜合利用,各種金屬能基本吃干榨凈,金、銀、銅、硫回收率均達國際先進水平。與之相配套的三臺PS轉爐、兩臺陽極爐、一組4.2兆瓦余熱發電機組等新設備能耗低,生產效率高,均是我國自行生產的設備。此項技改項目達產達標后,可回收金、銀、銅、硫及硫酸鎳、硒、鉑金、鈀金、碲、鉍等多種稀貴有價金屬,產值約100億元,利稅3.1億元。
科技創新,讓中條山集團走上了節能、低耗、高技術含量的科學發展的快車道,讓幾代中條人的“綠色礦山”夢、“綠色冶煉”夢最終成為現實,在中條山集團升級轉型跨越發展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600噸浮選車間
依據“十二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要求,中條山集團以提高資源產出率為目標,實施了一系列產業鏈拓展項目。通過渣選鐵、銅工藝,把垣曲冶煉廠的熔煉渣及吹煉渣,通過碎礦、磨礦、浮選、濃縮、過濾生產出銅精礦粉、鐵精礦粉和水泥添加劑,有效地解決了隨著礦山資源逐年萎縮,銅精礦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的難題;充分利用尾礦庫和當地其他原料、燃料、水電資源,引進國內外先進成熟的工藝及設備,籌備實施尾礦庫綜合利用制備建筑陶瓷項目,最大限度地發揮尾礦資源,提高綜合利用水平,降低礦山污染。
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中條山集團將礦山每年排棄的8萬立方米廢矸石加工成石子,作為礦山井巷工程砼支護骨料,少占土地5000平方米;利用冶煉水渣代替河砂用作建筑材料,冶煉水渣的利用率達到100%,徹底解決了廢渣堆放對環境的污染;針對邊部礦體品位低無法實現大規模開采的情況,運用淺孔留礦法采礦工藝,回收邊部礦體,并對已結束出礦采場局部有利用價值的殘貧礦進行回收。
復墾造田和尾礦庫閉礦治理是中條山集團環境保護工作的又一亮點。多年來,中條山集團共出資1600余萬元,對四個尾礦庫、毛石臺、垃圾場實施復墾造田,共復墾造田3000畝。“十二五”期間,依據滿足二百年一遇暴雨的排洪要求和蓄洪調洪能力滿足千年一遇暴雨的防洪要求,中條山集團積極實施韓家溝、莫家洼尾礦庫閉庫治理工程,預防歷史最大洪水襲擊,控制水土流失,為當地農民提供120畝復墾造田土地,緩解了礦山生產占地與農業生產的矛盾,從而為集團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礦區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證。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是時代賦予企業的歷史使命。踏著改革的步伐,中條山集團將以循環經濟為核心,以綠色發展為目標,以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為手段,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技術進步,創新持續發展新思路,最終實現綠色發展,為營造一個碧水藍天的生態環境做出企業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