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把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作為推進企業轉變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本文提出對進一步做好現代國有企業群眾工作的一些深度思考,并對具體的實踐措施進行了闡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形勢下,必須從新的視角去審視群眾工作,進一步強化群眾觀點、群眾意識,改進聯系服務群眾的方法,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我們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以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為主線,將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作為推進企業轉變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從戰略、服務、文化、創新、民主“五個維度”去下功夫,從思維理念、體制機制、平臺載體、方式方法等方面,推動基層黨組織落實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主要任務,將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競爭和發展優勢。
運用群眾觀點進行戰略謀劃,將群眾路線的指導思想貫通于企業運作,從認識和管理思路上不斷突破原有的局限,持續提升以人為本境界,推動企業轉變管理模式,在實踐群眾工作中不斷演化出推動企業變革與創新的核心競爭力。
1.貫通于企業治理思路
在執政為民以人為本上做到全面思考,以讓客戶、員工、股東、合作伙伴“四個滿意”為目標,處理好企業發展與相關利益者的關系。特別是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國企的改革部署,發揮國有企業黨委(黨組)中心組的理論學習牽引作用,把學習的著眼點聚集到研究解決企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上。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群眾立場、觀點、方法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處理好改革與發展、企業發展與員工成長、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等方面的關系。
2.貫通于組織運作
推進企業全面建立重視基層和一線的機制,推行資源下沉、支撐一線,使政策、資源、人力向前端和基層傾斜,員工從后端向前端、向基層流動,進一步把主要戰斗力布局到一線,讓更多員工貼近市場、貼近客戶。進一步劃小經營單元,推進企業建立扁平化的運轉結構,建立更加高效的指揮鏈條。
3.貫通于員工的成長發展
以員工感知為切入點,以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安全感、信賴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四感”為目標,繪制以員工全面發展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藍圖。將簡單的關心關愛工作拓展到促進員工成長、滿足精神層次需求方面,將“物質化”發展轉變為“人本化”發展。

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向廣大群眾,其全部工作歸結到一點,就是做群眾工作,要圍繞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目標,力促“四個轉變”,推進群眾工作轉型升級。
1.從管理向服務轉變
將工作重心下移,推進行政化本部向企業化本部轉變、管理指揮型領導向服務協調型領導轉變,通過服務來贏得群眾的認可。把領導班子黨建工作聯系點延伸到企業的最基層和最末端,努力把聯系點建成示范點。
2.從務虛向務實轉變
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深化領導干部解決重點問題承諾踐諾工作,堅持問企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將思想引導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從員工感知出發,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
3.從被動向主動轉變
主動了解中心、圍繞中心、融入中心、服務中心,使群眾工作與生產經營同頻共振,與企業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結合,圍繞企業階段性工作,針對性地進行群眾工作的研究和部署,主動配合解決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超前營造氛圍、強化輿論環境,做好重點工作的宣傳、解釋和發動。
4.從傳統向創新轉變
組織形式上,要與地方經濟工作、企業中心工作、各專業工作及社區服務工作形成聯動,以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團隊文化建設為抓手,形成黨群共建的集約化群眾工作格局。工作內容上,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方法手段上,由宣傳教育為主向體驗互動轉變,創新適合群眾需要、有利于發揮群眾作用的工作方式。
將宣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傳統文化、心理援助、企業文化等手段,引導員工心智成長、建設共同價值觀、打造精神動力、傳遞正能量,實現員工、企業、客戶價值共同成長。
1.構建綜合推進體系
建立“心靈直通車”總站和分站,并在基層形成與黨支部、團隊文化建設、工會活動相互銜接的落地模式。強化管理者經營人心責任,在領導、直線經理、黨群工會人員、職工代表中發掘骨干志愿者,支撐員工幫助工作融入日常管理持續深化。
2.強化解惑答疑功能
大力宣傳推廣專家在線、員工熱線、定向答疑等主要咨詢渠道。通過管理咨詢熱線、“心靈直通車”進基層等舉措,進分支局舉辦講座、開展團體輔導、進行個體咨詢,幫助基層管理者疏導員工情緒、解決團隊管理難題、提升經營人心能力。
3.圍繞“經營人心”深化志愿實踐活動
總結推廣試點單位的有效經驗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套以“幫助他人、成就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大力探索促進員工心智成長的各種實踐活動載體,并逐步拓展至客戶和社會層面,努力形成經營人心工作的星火燎原之勢。
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引領、示范、帶領作用,國有企業的形象往往是在企業員工身上反映出來。現階段企業發展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最大訴求是以員工為主體,推動企業各個層次產生大量立足崗位的創新行為,讓創新成為員工的習慣和企業的整體行為。
1.推進群眾性創新機制建設
建立改革創新容錯機制,加大授權機制建設,鼓勵基層單位成立創業團隊、QC小組、項目團隊等,自主開展改革創新。建設跨部門協作和溝通機制,利用各種黨群工會活動增進交流氣氛,促進新價值、新思想、新智慧的產生。建立完善以效益為導向的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機制,選擇優秀創新成果進行重點推廣。
2.組織發動黨員和員工立足崗位創新
利用好“創意快車”網絡平臺,搭建方便員工利用碎片化時間發布創意的手機易信平臺,聚焦公司發展目標、生產經營管理重點工作和領域,鼓勵員工持續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實時提交創意和成果;通過發動和組織廣大員工獻計獻策,集群眾的智慧和策略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3.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整體企業氛圍
完善員工年度榮譽體系,大力選樹表彰勞動競賽、技能比武、崗位創新先進典型,促進員工立足崗位釋放勞動熱情和創新潛能。宣傳企業新形象、新機制、新變化,以戰略為導向引導員工的創新方向。
堅持依靠員工群眾辦企業的方針,將民主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推進企業自上而下逐步改變管理風氣。
1.發揮黨建工作平臺作用,引領民主平等氛圍
將黨組(黨委)務虛會、民主生活會作為敞開思想探討、開展批評自我批評的重要形式,促使領導班子首先開放自己、自我分析,提高自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民主科學決策水平。
2.強化“雙向溝通”,提升企業民主管理實效
建立健全“雙向溝通”平臺,并圍繞企業內部重點改革事項,以及人才招聘、轉崗、薪酬等員工普遍關心的熱點和突出問題,擴大黨務公開和廠務公開,通過參與決策、審議、巡察等履職活動,提升職工代表參加企業民主管理的實效。
3.突出群眾導向,發揮員工對干部的監督作用
選拔干部嚴格履行民主程序,確保選出來的干部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通過“四好”班子評價、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職代會民主評議、中層干部民主評議、員工滿意度調查、年度述職考核等多種方式開展民主評議,評議結果作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促進領導干部改進作風,牽引干部融入群眾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