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李竟成 孫曉青
金陵科技學院 方光正
MOOCs與大學的未來:一個文獻綜述
南京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李竟成孫曉青
金陵科技學院 方光正
在慕課對大學未來影響的研究中,有“大學消亡論”“大學分化論”和“大學變革論”等觀點。慕課作為新型網絡在線教學模式,是大學從“有限時空”向“無限時空”的形態轉變。它沒有改變大學的性質,也沒有改變學習者對高深知識的追求。未來大學只有適應這種轉變并重新認識大學形態,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高等教育的本質和屬性,才能深刻理解慕課的意義。
慕課 在線課程 虛擬大學
追求卓越是人類的天性使然,大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為滿足人類這一天然本性而存在。早在中世紀,大學形成之初,大學就與有卓越思想的人密切相關。正如H.W.Van Loon(1921)所述:早期的大學就像街頭的即興演說——當一個人發現了一個偉大的真理,而又熱衷于把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別人時,他便找一個地方演講他的真理。這個地方就是中世紀最早的大學。那時,教師就是一切,而校舍無關緊要。
中世紀以來,大學一直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有限時空”的聯合體。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一種新的“無限時空”聯合體開始出現并呈迅猛發展之勢:這就是慕課。慕課是英文MOOCs的音譯,指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慕課教學模式下,只要你擁有一臺電腦或智能手機,就能隨時隨地享受世界頂尖名校的網絡課程。
大學的本質指大學區別于其他組織(如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的根本特性,它回答的是大學為什么會存在。大學的功能是大學產生后所具有的作用,它回答的是大學的邊界在哪里。
自中世紀大學誕生以來,大學的功能一直在變化。1810年柏林大學首次將科學研究引入大學殿堂,從此大學走上科研發展之路。1862年,美國《莫雷爾法案》的頒布標志著大學為社會服務的功能誕生。然而,大學的這些功能并不是大學所獨有的,也未必是最有效的。例如,科研院所的知識創造力可能比大學更強,這意味著沒有必要為實現科研功能而造一所大學。那么,大學區別于其他組織的本質是什么?從根本上講,學生是“無知”的,特別是高深知識,所以才來求學。正如格倫德曼指出,探求知識的欲望是刺激大學出現和成長的根本原因。今天,慕課之所以這樣“火爆”,也是人們探求知識的欲望,這一點和中世紀的大學沒有區別。
1.大學消亡論
大學消亡論又稱非學校論,是一種基于慕課學習的低成本、低門檻、低約束優勢而要求徹底取消大學制度的激進流派。如鄧恩·納特比穆指出:如果一邊是免費提供的在線課程,一邊是付費的強行“消費”課程,誰還會選擇后者?李志明把慕課的優勢歸納為:學校和教室在云端,學生與教師相識不相見;學習內容在網上注冊,學習過程不受時空限制,學習方式靈活。他指出:如果學生能用低廉的代價在網上完成學業,大學就必須向社會證明,他們存在的價值何在?
2.大學分化論
大學分化論是一種基于大學資源的層次性、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差異性而提出的一種理論觀點。例如,張鶩遠認為“一流大學擁有一流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提供優質慕課方面已占先機,而二三流的大學受各方面制約,有可能淪為一流大學的慕課教學實驗室和輔導教室。”有的學者認為,慕課只適合于知識傳承類課程,不適合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因此,大學應分其道而行之。
3.大學變革論
大學變革論指大學為適應慕課的發展而進行的一系列有意識的改革活動。該流派認為慕課現階段還不可能取代傳統的高等教育,因為校園生活的經歷和校園文化的熏陶是在線課程難以替代的。而且中國的大學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有的辦學特色鮮明,形成了張力極強又不利于在線學習的習性,僅憑慕課之力難以克服。但他們相信,慕課通過引入一套新的設計,正在改變教育景觀。因此,以慕課沖擊為契機,加快大學教學的變革,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態。
慕課作為新型網絡在線教學模式,對未來大學的影響是肯定的,但這種影響不會改變大學的性質,改變的只是大學的教育形態。未來大學只有適應這種轉變,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高等教育的本質,才有可能深刻理解慕課的意義。
[1]H.W.Van Loon.人類的故事[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
[2]呂繼臣.大學的本質與我國大學的功利化傾向[J].遼寧教育研究,2006
[3]董立平,王永杰.從大學組織演化的視角看大學的本質[J].教育與考試,2010
[4]陳紹繼.接受“慕課”還是面臨衰退[J].遼寧教育,2013
[5]李志民.“慕課”的興起應引起中國大學的覺醒[J].中國高等教育,2014
[6]張鶩遠.“慕課”(MOOCs)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
[7]曹繼軍,顏維琦.“慕課”來了,中國大學怎么辦?[N].光明日報,2013
ISSN2095-6711/Z01-2016-1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