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一中 趙曉玲
構建初中地理“游戲課堂”的教學策略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一中趙曉玲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傳授學生知識,教學過程應是愉悅的、學生愿意主動探求知識的。教師構建初中地理“游戲課堂”就是為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地理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獲得想要的地理文化以及理論知識體系。教師進行地理“游戲課堂”的目的是為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優良的教學成果。
初中地理 游戲課堂 教學策略研究
游戲是許多人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不僅是學生,人們在各個年齡階段都喜歡以這種方式作為工作或學習的調味劑。初中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更加喜愛游戲這種方式作為學習的一種方式。這能讓學生容易參與知識學習中,愿意主動探求知識。
游戲是一種人們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能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游戲和學習不是對立的。傳統的教學中,游戲的涵蓋量在所有教學手段中比較稀缺。新課程標準理念下,我們倡導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快樂學習。“游戲課堂”打破了傳統的陳舊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獲得技巧的過程中掌握情感和價值觀念,構建自身的知識理論體系。
“游戲課堂”需要具體的方法以及步驟,不是所有的游戲都適用于初中地理學習。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地理知識制定游戲方法。制定的游戲要與地理課堂的理論知識內容相關,要具有實際可操作性,能對學生起到吸引興趣以及引導的作用。
教師講授游戲規則和內容時,必須要詳細清楚,要利于學生挑戰,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游戲不能過難或者是不容易操作。游戲最好以小組形式進行,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最后由教師進行課堂點評、歸納和總結,使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以及詳細清楚地了解到“游戲課程”的內容所在。
例如,“游戲課堂”中的斗地主之農業。斗地主是比較流行的一款手機軟件游戲。教師可以采用斗地主的形式,將農業知識進行分類。教師挑選幾位學生作為地主,其他學生為農民,將斗地主游戲融入農業知識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講完游戲規則后,學生向地主提問,如為什么選擇種田、當地主有什么好處。地主出面回答問題,分析當前的農業形勢。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地主與農民之間可以進行激烈對抗。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分析整個游戲過程中表現優異的部分以及有缺漏的部分。
游戲是學生學習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和技巧的方法,是事實思維和行為相結合的方法。這是皮亞杰提出的觀點,他認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以及主動探求的過程,游戲正是我們主動探求知識的橋梁,使我們的思維與行動能融合在一起,將思想付諸行動,將行動展現思維。
因此,教師將游戲引入課堂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過程,具有必要性。整個游戲課堂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教師制定游戲之前,必須明白這節課的目的,帶有目的性地制定游戲規則,整個游戲要具有實際可操作性,要難度適中、大眾化,要展現強烈的邏輯性,游戲與教學同步進行,不能相互脫離。這一過程要能讓學生在整個游戲中積極參與,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體現。
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探究以及思考,只有給予學生適當的時間,學生才能在這個時間段里發掘自己的潛能,構成知識體系的建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游戲,游戲的進度不能過快。教師要掌握游戲的整個過程,確保學生的確參與到游戲思考中。一旦游戲發生偏離主題或者是其他偏差時,教師要積極矯正,及時引導,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教學成果的呈現。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總結以及反思。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總結和反思游戲課堂,就沒有辦法掌握整節課的節奏、效率以及成果,就不能掌握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學習情況,就不能明白“游戲課堂”是否達到了預先設定的目標,也就不能針對學生的反應情況改善課堂,無法制定相應的游戲提升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長此以往,“游戲課堂”不僅不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使得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學不到應有的理論知識,得不到應有的實際技能展現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對整節游戲課程學生反應情況以及教學開展情況有詳盡的思考以及分析過程,能在下一次“游戲課堂”設計過程中制定出更加完美的游戲步驟和教學計劃,使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游戲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具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優點,需要教師堅持教學計劃,根據實際情況以及理論知識不斷完善教學步驟和游戲規則,需要教師關心學生,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1]牛玉霞,任 偉.游戲化教學初探[J].教育技術導刊,2006
[2]吳惠琴.有度致遠——淺談游戲法在地理課堂運用中要注意的幾點[J].科學大眾,2013
ISSN2095-6711/Z01-2016-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