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貿易學校 程 莉
創新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四川省貿易學校程莉
隨著現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原有的人才培養方式和理念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的基本需求。人才培養過程中就,學校需要不斷展開新的研究和分析。經濟時代影響下,我國的經濟類人才處于十分短缺的階段,積極培養經濟管理類型的人才是當務之急。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對創新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和思考,希望對我國的人才發展起到幫助和促進作用。
創新 經濟管理類 人才 培養模式
現階段,我國處于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重要階段,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很大。過去我國在發展經濟管理類人才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取得明顯成效。新的歷史條件和經濟背景下,我們只有擁有更多的專業人才,才能將我國的經濟得到更有效地發展和提升,企業才能得到更好的進步。發展過程中,管理創新是企業進行產業轉型的重要環節和條件,我們要不斷創新經濟管理類的人才培養模式,幫助企業和國家更好地完成產業升級和轉型。
1.培養的目標定位呈現單一化
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國一直呈現比較單一的狀態,培養過程中起點相對較低。在相關調查和研究下,我們發現部分企業需要中層管理者或基層管理者,這種使管理者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同時還應掌握豐富的現代管理理念,熟知相關的法律法規,具有很強的創新理念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我國在對經濟管理類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強調專業性知識,對操作能力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此對課程進行定位的過程中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
2.課程體系制定過程中缺少相應針對性
我國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教師教育過程中對理論課的重視程度相對更高,在實踐課程上并沒有投入過多精力。這樣一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和培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
同時,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沒有和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做對比,課程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專業性培養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上會出現很多問題,不能得到專業的學習和發展。
3.師資隊伍缺乏實踐性,教學手段相對簡單落后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中等職業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報讀學生減少,部分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甚至無學生報讀,導致此專業的教師轉行去教其他專業,一直到近幾年報讀此專業的學生才開始增多。
這導致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在年齡上出現兩種表現:一部分為接近退休的老教師,他們雖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教學方式相對傳統,他們長期在學校教書,和社會實際有一點脫鉤;另一部分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很多年長的教師有優勢,如教學方式新穎、和學生溝通沒有太多障礙等,但是年輕教師很多沒經過社會實踐,直接進入大學校門教學,即便是教學理論水平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實踐能力和專業培訓,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
1.以社會需求為基本導向,調整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了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基本需求、導向。這樣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才能了解社會方向。
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參考和借鑒外國成熟的經驗,不斷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深入研究和分析經濟管理的專業崗位,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
現階段,我國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較大,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不斷發展。高校要針對這一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適合社會需求和企業發展要求。
2.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創新意識
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個背景下,我們應該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優化師資結構,讓教師適應社會要求,為培養專業人才提供更大幫助。
日常學校管理中,學校管理人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管理。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定期開展教師專業培訓計劃,不斷完善教師的理念和思想,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幫助教師掌握更專業的教學方法和理論,為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奠定穩定基礎。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企業注意到經濟管理類人才的重要性。我國在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問題。相關學者要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找到問題所在,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為我國企業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幫助。
[1]賀建清,胡林龍.創新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
[2]李 爽.經濟管理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經濟視野,2012
ISSN2095-6711/Z01-2016-1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