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在給學生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思想意識方面產生了巨大沖擊。教學工作者要認真分析互聯網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嚴峻挑戰,從教學模式、教學思路等方面進行轉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信息化、現代化。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挑戰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202
“信息時代,最大的鴻溝橫亙在兩代人之間,當孩子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資源,需要努力學習、迎頭趕上的是成年人,對教育者來說,更是如此。”信息傳播大師尼葛羅龐帝的這句話明晰了信息化時代下,信息技術對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作為中學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論素養培育者的思想政治教師,更是如此。在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要培育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養的人才,需要思想政治教師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嚴峻挑戰
(一)容易弱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意識
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不同國籍、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言論。中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很容易受到外來西方思想的影響,容易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人生觀,不利于學生愛國思想的形成,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
(二)容易弱化學生的道德意識
互聯網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信息混雜,難免充斥著各種不良信息。中學生的辨別能力比較差,加上自制能力比較弱,很難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這都會嚴重腐蝕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引發學生對不良行為的效仿,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三)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教學方式面臨挑戰
一方面,方便的上網環境會使學生快捷地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面臨海量的知識以及信息的快速更新,教師難免顯得力不從心,這就使得教師這一教育教學的主導者的地位和權威受到挑戰。另外,知識的方便獲取與查詢,也容易使學生容易滋生懶惰心理,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缺乏思考。例如,學習寶等搜題軟件,只要掃一下,答案就全部展現。這本是輔助學習的有力工具,但是,學生中不乏使用這些軟件來搜索作業答案甚至考試舞弊的行為,從原本的動腦學習的過程變成了簡單復制粘貼的過程。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平等、互動、自由的學習和交流方式影響著中學生。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被學生所接受和認同,思想政治教學思維和方法必須順應時代的變化,進行改革創新。
二、面對挑戰所采取的積極措施
(一)思想政治教師要加強學習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不斷拓寬知識體系,更新知識結構,始終保持理論和知識的先進性。另一方面,也要具有對于網絡有效信息的敏銳洞察力和吸收能力,將健康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信息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結合在一起。同時,也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應用和管理的知識,借助網絡這一重要平臺,收集、處理、傳播正確價值觀念,擴展教育教學陣地。依靠網絡信息的力量、依靠科技的力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提高學生對互聯網信息的識別和鑒別能力
中學生正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形成時期,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加上學生自身缺乏對于互聯網信息有效的鑒別和篩選能力,不可避免會受到灰色信息的消極影響。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堅持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樹立起屏蔽互聯網垃圾信息的綠色屏障。
(三)對原有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進行革新
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對互聯網信息的吸收和使用,甄選出適合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息,將其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本內容相融合,從而拓寬教材內容。與此同時,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方式,更加突出教育教學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在平等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思想道德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將思想政治教學與社會發展接軌、與時代接軌。如果教師忽視網絡信息的作用,忽視網絡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的影響,可能會成為落后而又古板的說教者。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根據實際的課程需要,充分運用圖片、圖表、flash動畫、影音片段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既能夠將教學知識化繁為簡,提煉精華,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直觀,又能夠極大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加強課堂學習的效果。從而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網絡信息,容易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內容。反之,如果過度依賴互聯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也容易喧賓奪主,弱化了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主導作用。因此,既要堅持將互聯網的有利信息、網絡科技與思想政治教學相結合,又要注意把握好度,防止過猶不及。
總之,互聯網的日益發展會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到互聯網給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教學工作帶來的影響,既不能完全排斥,故步自封,也不能過分依賴,弱化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和政治理論教育功能。而應該趨利避害,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為教學注入活力,使網絡成為為思想政治教學服務的新載體,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信息化、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李華.網絡環境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探討[J].新課程:教研版,2012(4).
[2] 陸衛娟.網絡時代中學生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研究——基于中學政治課教學的視角[J].學園,2012(5).
[3] 陸博.淺析網絡時代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才智,2012(8).
[ 責任編輯 張景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