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林惠芳
孩子咳嗽不斷,家長首先想到的是感冒,其實,如果孩子飲食沒有節制,大量吃零食,或生冷雜食無度等,也會引發咳嗽。
夜間陣發咳嗽,原來是食積
琳琳4歲了,最近出現夜間入睡后陣發性咳嗽,咳得厲害時還會咳到作嘔,吐完之后咳嗽稍微緩解一些,也沒有發燒、咽痛、鼻塞、流鼻涕等癥狀,在醫院檢查血象沒有異常,醫生開了頭孢類藥物及化痰止咳類中藥,但吃后效果不是很好。
后來,家長帶琳琳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健康調養中心就診,該中心副主任醫師潘明沃發現琳琳面黃肌瘦、腹部脹脹的、口氣重,經過詳細問診,原來琳琳經常把零食當飯吃,最近半個月大便干結,最終初步診斷琳琳的咳嗽屬于“食積咳嗽”。
在經過運脾消食化積、宣肺化痰止咳治療后,琳琳的胃口慢慢好起來了,腹部不脹了,口氣不臭了,夜間咳嗽的癥狀也慢慢消失了。
潘明沃說,通過這個案例,家長應該認識到,咳嗽不僅僅是感冒發燒之后的一個問題,飲食不節制,食積了,也會引起咳嗽。
咳嗽伴口臭、大便干,當心食積
潘明沃指出,小兒咳嗽主要有外感和內傷兩大類。
外感咳嗽起病比較急,比如風寒型咳嗽表現為周身肌肉酸痛、怕冷、痰白清稀,伴有喉痛、鼻塞、流清鼻涕及發熱等癥狀,在治療上以散寒解表、溫中止咳為主;風熱型咳嗽,患兒咳嗽氣粗、痰黃黏稠,而且有發熱、怕風、出汗、頭痛、口干、咽痛等癥狀,在治療上宜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內傷咳嗽多是由飲食、情志等引起。對于小兒來說,內傷咳嗽較為常見的原因是飲食導致胃寒、胃熱、飲食積滯等病理變化,并由胃入肺而致咳嗽,其中有一種較為特殊且常見的是食積咳嗽,這是因為小兒由于脾胃未發育好,加之飲食沒有節制,生冷雜食無度,或過食肥甘厚味之品,結果食而不化,積滯在脾胃中,影響肺之宣發肅降功能而致咳嗽。
通常,食積咳嗽患兒除了咳嗽外,還有食欲差、口臭、腹脹、大便干結等癥狀。潘明沃說,在治療時宜用宣肺化痰止咳法,同時加用消食化積中藥后,可收到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