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霄霞
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以下簡稱“西小”)始建于1987年,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學校辦學已初具規模,特別是2009年6月,為了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在合肥市政府的統一安排下,學校正式入駐政務文化新區,原匯林小學更名為西園新村小學南區,學校辦學踏上了更高的平臺。
學校非常重視校園信息化的建設, 早在1996年,西小的老師們就敏銳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獨特魅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向學校捐贈了六臺286“蘋果”計算機,學校就此起步,大膽地嘗試著把信息技術引入教育領域。 在1997~2014年的十幾年中,西小在數字化校園的構建方面一步一個腳印,在硬件建設和軟件應用上都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為全面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逐步實現校園信息化、無紙化、現代化,西小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學校特色進行建設。
穩步構建數字化校園平臺
在學校領導和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推廣下,數字化校園已滲透在辦公及學校管理、教學教研、家校互動等各個領域中。
目前,學校已經建成光纖百兆到網絡控制中心的校園網絡,網絡信息點接入所有教室和辦公室,并配置了4臺服務器,分別用于數字化校園平臺服務。每個辦公和教學場所均有網絡終端模塊,只要有教學需要,將計算機接入即可實現高速上網。學校建設有單人單機的計算機網絡教室2個,可以同時容納134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和網絡瀏覽。多媒體教室2個,有投影機、實物展示臺等多媒體演示設備,用于對外開放的公開課使用。每個教室都配備了教學一體機或者電子白板設備,滿足整合教學的基本需求。教師人手一臺電腦,滿足電子備課、課件制作、查找資料等日常工作需求。目前,學校已建成智能校園廣播系統,數字化校園電視臺,以及班班通網絡、電子白板、有線電視,努力實現以校園網為背景的教和學一體的新型數字化校園。
校園網是學校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西小的校園網隸屬于合肥市蜀山區教育信息中心局域網。整個網站版面美觀大方,色彩鮮明,運行速度流暢。校園網從為“學校管理”服務,為“教師教學”服務,為“學生學習”服務的角度設置了各種欄目,涵蓋了教育、教學、教研、管理和學習等各個方面。各欄目內容豐富、真實、科學,與網站主題聯系緊密,能展示獨有、獨創性內容,動態內容能實時更新。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當“博客”這個名詞跳入人們的視線時,西小教師再次大膽創新,2009年年初建立起一個新型的學習發展共同體——課題博客群。西小教師博客群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市、區教育局各級領導熱切的關注和充分的肯定。全校100多位教師都在博客群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及時更新。博客群的首頁上欄目設置非常豐富,既有教育視角、課題研究、論文敘事、案例反思等與教學緊密相關的欄目,也有生活隨筆、心靈氧吧等個人感悟。因為全體老師的參與,西小博客在蓬蓬勃勃的發展。
為了滿足家長和學生多方位的需要,學校還開辟了精品視頻課程網。學校將一些老師精心準備的課程或者比賽課拍成視頻,上傳到精品視頻課程網,家長和學生通過注冊會員后,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點播自己喜歡的課程,精品視頻課程網為師生及家長提供實時、交互、按需點播的服務,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家長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學校在2007年參加校訊通后,老師只要在互聯網上發短信給家長,家長們通過手機即可收閱和回復相關內容,實現家校溝通,教育互動,從而使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
學校承接了2個國家級課題,5個省、市級課題。學校課題網上囊括這些課題的簡介、規劃、研究動態、階段總結、研究成果等內容,為課題研究記錄了寶貴資料。學校多媒體數字化教學系統是集因特網、校園網、廣播電視網于一體、多網合一的全數字化多功能系統,通過創建云圖書館、班級網頁、班級QQ群、教師博客網、學校網絡辦公系統、學生信息化管理系統、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網絡化教學系統等網絡平臺,構建教育信息化校園。
提高師生信息素質
建設一支技術精湛、教學能力強,又有一定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是順利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為此,學校堅持骨干培訓、普遍提高相結合和學用結合的原則,深入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培訓,打造一支適應信息化的教師隊伍。
學校經常外請專家,組織專題講座培訓,主要是更新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和管理理念。 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普及性培訓,如博客培訓、課件制作培訓、中電一體機培訓等。通過整體規劃、全員參與、分層遞進的培訓,教師隊伍的信息化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學校從教學、教研和課外活動入手,千方百計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信息技術校本教材給學生們在課堂上使用;同時,學校通過一年一度科技節,組織班級或個人網頁設計,加強網絡道德宣傳;利用主題班會和校園宣傳欄宣傳網絡道德,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在計算機學科教學和計算機興趣小組中重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始終是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內容,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把計算機當作信息處理的工具,拓寬自己的知識,通過已有的文化基礎知識進行豐富多彩的創作和信息交流活動。
近年來,為了把課外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學校每學期都會開展各式各樣的信息技術學科活動。學校的班班通及教學信息化系統,在各學科的教學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師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融合學校現有的設備,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聽、說、看為主,幫助學生創建一種豐富多彩、充滿趣味的多媒體學習環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效果。
強化軟件應用
現在,西小的教職工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校園網信息管理平臺,查看學校各類通知公告、工作安排、待辦事宜、校內郵件、日程安排等,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校園網建成以后,學校強力推進校園網數字化辦公,學校所有的會議通知、一周行事歷的發布、公文流轉全部通過校園網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大大簡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辦公效率。 學校一直重視學生德育工作,重視德育工作的數字化,教導處和少先隊充分利用校園網資源有效輔助心理咨詢、班會課、中隊活動、家長會等常規德育工作。總務處在網上實行了校產公開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追求卓越的西園人深深懂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數字化校園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西園新村小學將繼續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設,努力創建出一流的數字化網絡環境,全方位、高水平實現數字化學習、教學和管理,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