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雄 汪錦源 位文祥 鐘富虹 郝東橋
摘 要:大學生的就業是一個公認的社會老大難問題。大學生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屢創新低,而與此相反的事實確是有些行業人才缺口十分巨大。從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我們聽到了一些聲音,說是大學生現在所學的專業對未來的職業選擇規劃根本就沒有影響,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無法讓學生學習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所相關的專業。本文深入探究了這個問題,在全面細致的調查數據分析下,得出相關結論,并對有關部門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字:大學生;專業與未來職業規劃;就業;問題和建議
1 背景
這幾年來隨著大學生數量增多和面臨的就業壓力增大,還有人們激烈爭議“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等相關的問題出現,給學生在選專業和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帶來不少的干擾。據相關資料顯示,大學生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屢創新低,而奇怪的是有些行業人才缺口卻十分巨大,這就引發了我們的深思,是教育制度的不夠完善,還是專業設置和選擇出現了偏差?
2 調查
(一)調查對象
我們的調查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在校大學生,隨機抽取包括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這四個年級的學生,學校涵蓋了專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211院校和985院校。第二類是已工作的社會人士,工作年齡段分為2年及以下、3-5年、6-10年、11年及以上。
(二)調查工具及方法
我們的調查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上的工具是問卷星網站,我們通過編制網絡問卷,利用各種網絡渠道散布出去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線下是通過實地派發紙質問卷的方式派發問卷,填完后立即收回,有著較高的效率。總計回收學生類有效問卷355份,社會人士類有效問卷245份。
線下問卷的發放方面,我們選擇抽樣調查的方式隨機發放問卷,①學生方面,根據學校層次和學生年級,我們選擇分層抽樣的方式②在已工作的人方面,我們在上海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隨機發放問卷。例如大型超市,商場,新華書店門口等,以確保問卷的隨機性。
我們根據調查分析出來的結果,得出所學專業與未來職業規劃的關聯度大小值,再結合對已經工作人員的所進行的調查分析結果進行驗證,以此探究所學專業與未來職業規劃的匹配程度,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影響大學生所學專業與未來職業規劃的關聯度主要因素。
3 數據分析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社會人士的專業相關率高達78.14%。
通過問卷分析,專業對口的人群中有31%的人選擇專業的方式是通過自己查閱資料,38%的人是以自己的興趣為導向選擇專業的。
專業相關人群對專業的滿意度高達80%,大學期間對自己職業進行規劃的比例也高達80%,其職業滿意度達到60%。從問卷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專業相關人員選擇工作的依據首先是個人興趣(42.8%),其次是未來發展前景好,工作穩定,薪水理想。并且69%的相關專業從業者認為在校期間所開設的課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很大幫助。如果讓他們重選,仍然是工科和理科被選擇的比例最高,可見工科和理科的專業對口比例是最好的。
在校期間對職業有過規劃的人占79.17%,其中77.63%的人工作對口,22.27%的人工作不對口;其中64.47%的人對就讀專業滿意,35.53%的人對就讀專業不滿意;其中69.74%的人對目前的職業感到滿意,2.63%的人對目前的職業感到不滿意,27.63的人感到一般。
11.46%的人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完全不相關。54.55%的人表示做過職業規劃, 45.45%的人沒有規劃。9.09%的人對原專業滿意, 90.91%的人對原專業不滿意,不滿意和滿意的比例高達10:1,可以看出由于對所學專業的不滿而影響導致了所從事的職業與專業完全不相關,即沒有選擇與原來專業相符合的職業。63.64%的人對當前職業感到滿意
調查樣本這中認為在校期間課程設置合理的共有45.83%的人,認為在校期間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共有39.58%的人,認為在校期間專業設置無所謂的有14.58%的人。
其中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占71.88%的,其中57.97%的人認為課程設置合理,33.33%的人認為課程設置不合理,8.70%的人認為無所謂。
在選擇自己所學專業的原因中,我們發現個人興趣占了50.03%,而在以個人興趣為前提選擇了專業以后,83.33%的人最后就業對口,不對口率僅為16.67%。
如果再給他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16.63%的受訪者會選擇工科類專業,16.67%的受訪者會選擇理科類專業,選擇財經類的最多,達37.5%,約占4成。可見當今社會的財經熱依然持續。63.54%的受訪者重新選擇此專業原因是出于個人興趣愛好,56.25%的受訪者重新選擇此專業的原因是發展前景好,大多數的受訪者比較看重此專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此專業的發展前景的好壞。
4 結論與建議
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會人士的專業對口率高達78.14% ,同時,進行職業規劃對于提高專業對口率有正面效用;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于專業以及之后從事職業的滿意度;可以看出在大學階段進行合理有效的職業規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原專業的滿意程度與所從事職業的對口程度呈正相關
大部分被調查者對于專業的設置感到滿意。其中專業對口人群中大部分對于專業設置滿意,專業不對口人群中大部分對于專業設置不滿;
對口率與興趣的相關性非常明顯,越是以興趣為原因來選專業的,未來工作的對口率就越高
重選專業選項中,原專業為理工科的人的后悔率最低。選擇財經類的人的比例最大。
建議
1對學生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如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可以通過轉專業或者其他方式進入自己較感興趣的專業進行學習。盲目聽從父母并不可取。無法轉專業者可試著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
2對高校
1)專業設置應以市場需求為根據。社會在不同時期對人才有著不同的需求,在某些行業人滿為患的同時也會出現在某些行業門可羅雀的境地。適應社會的人力市場是學校提高學生就業對口率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學校應將人才市場的需求作為一項專業設置的重要依據。
2)增加專業選擇的柔性。興趣決定著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投入程度。讓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性,從而培養出更優質的人才。
4)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社會需要大學提供優質的畢業生。滿足社會的需求是高校的責任,優質的教學質量可以幫助受教育者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更理想的人才。
5)高校應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保證學生對于今后從事的職業有著明確的規劃。
4對國家
根據市場需求對高校招生規模進行控制。
供求關系不平衡是大學生就業難和大學生就業對口率低的直接原因。國家層面要加強對于人才市場的監控,對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較低的學校和專業進行治理。
為學校和社會搭建就業平臺,幫助學校和社會實施信息對接。信息不對稱對于學校和社會都是一個極大的危害,長期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人才市場出現“牛鞭效應”,從而導致某些專業人才的供大于求,由此導致專業對口率的低迷。國家可以通過搭建信息平臺,使社會和高校實現信息共享,幫助學校和社會達到人才供需的平衡點。
5.對企業
企業應擔當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給大學畢業生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大學生可以在工作中將理論付諸實踐,從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企業應多于學校進行雙向交流。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認識社會,并對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麥克斯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咨詢公司.麥克斯2014年度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R].2014.
[2]紀寶成.中國大學學科專業設置與調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3]劉揚.大學專業與工作匹配研究:基于大學畢業生就業調查的實證分析[R].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
作者簡介
王尚雄: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
汪錦源: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
位文祥: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
鐘富虹: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
郝東橋: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