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滿紅
(運城中學體育組,山西 運城 044000)
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現狀分析與探討
崔滿紅
(運城中學體育組,山西 運城 0440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影響下的學生體育認知、身體素質、學校體育設施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對學校、學生及家長在對體育的認識、學生身體素質、學校對體育的投入等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進而表明中考體育測試是可行的并應繼續完善實施。
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現狀
1979年4月,率先在上海市崇明中學試行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俗稱“中考”)加試體育,到1998年全國各地中考全面鋪開加試體育。中考體育作為一項考試政策有其積極的意義和價值,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過對運城市中考體育考試項目中學生對體育認知情況、家長對體育考試的態度及學校對體育工作的投入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為今后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提供實踐參考和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的現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有關中考體育考試的各類文獻資料和學術論文,了解當前國內對中考體育研究的現狀與不足,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和切入點。
1.2.2 訪談法 針對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對200名教師和學生、100名學生家長進行訪談,了解體育項目設置、考試時間、體育課開展的現狀,學校場地器材的改變情況及對中考體育考試的看法。
1.2.3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調查的數據和相關體育教師訪談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后與事實進行邏輯思辨,并結合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運用演繹歸納的方法得出研究結論。
2.1 考試項目設定及每年變化情況
表1表明,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耐力項目每年為必測項目,再隨機抽取1~2項代表力量、協調等素質的項目組成每年的中考體育測試項目。具體項目一般在測試前3個月左右確定并通知考生。從近幾年的測試項目可知,運城市中考體育,除國家規定的耐力素質必測外,較注重下肢爆發力和全身協調性素質的測試,而對力量素質和靈敏素質沒有測試過。通過對相關負責人訪談得知,近幾年所測試的幾項基本沒有變化,主要是考慮到測試成本和量化方面。
2.2 考試場地器材情況
通過訪談得知,2013年以前,體育測試多由學生和教師進行考核,人為因素對考生的影響較大,考試秩序相對混亂,中考體育考試測試形同虛設。2013年以后,體育考試設施相對完善,場地為標準的田徑場地,各項考試設備全部采用電子計量成績,并且組織井然有序,盡可能為考生提供好的測試平臺,同時減少了考試過程中人為因素。
2.3 測試時間情況
運城市考試時間定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既能很好地督促學生體育課上課狀況,還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天氣比較適合體育運動。進一步訪談得知,95%的教師和家長比較認同這一時間段考試,有5%的人不認同。
2.4 學生家長滿意度情況
通過對100名家長的訪談得知,82名家長對體育測試加入中考分數表示支持。通過體育活動鍛煉,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支持學校體育加入考試,督促孩子的身體練習,甚者還能夠帶動家長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身體健康。6名家長持反對意見,主要觀點有耽誤學習、學生太累、體育考試無用論。
2.5 學生終身體育有促進作用的調查
隨著體育考試制度的實施,教學過程出現先緊后松的狀況,在初一、初二體育課基本不進行鍛煉,好多都是“坐等下課”。

表1 2013—2016年運城市的中考體育測試項目變化趨勢
到初三為了提高中考體育成績,各學校都會組織一些針對考試科目的專門訓練,不管學生興趣、愛好,把體育課上成訓練課,枯燥、乏味,造成有的學生甚至厭倦體育課,導致體育考試雖暫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不利于終身體育習慣的形成。
3.1 結 論
3.1.1 運城市中考體育項目設置近幾年變化基本沒有,除了國家規定的耐力素質必測外,其他項目由于多方面因素,基本沒有變化。
3.1.2 2013年以來,運城市中考體育測試場地和器材有很大的改善,全部采用電子儀器進行測量,盡可能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測試時間安排較為合理,有利于學生發揮特長。
3.1.3 學生家長對體育測試的滿意度較高,這表明中考體育測試是可行的,并應堅持實施與完善。
3.1.4 中考體育測試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基本沒有起到促進作用。
3.2 建 議
3.2.1 在考試測試中,除必測的項目外,應每年隨機抽取其他項目發展學生不同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結合學生的運動特長來進行加分(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相關體育運動項目皆可),旨在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運動興趣,提高身體素質,促進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
3.2.2 建議中考體育總成績由初一 、初二平時考核成績和中考體育成績相結合。積極推行初中畢業體育考試和中考體育制度,推動體育考試的可持續發展。
3.2.3 政府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加大對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的投入和監管,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器材設施,重視對學校體育的發展,防止體育中考給學校體育發展造成扭曲。
[ 1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2004年監測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2 ]曾吉,吳明智.普通高校青年知識分子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J ].浙江體育科學,2001(4).
[ 3 ]中發7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S ].2007.
[ 4 ]戴三育,劉新民.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113.
[ 5 ]向周朝,李輝.體育中考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J ].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4):112-113.
[ 6 ]陸建林,華靜.對高校體育考試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S1).
[ 7 ]何祖新.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體現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理念[ 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1-72.
[ 8 ]李廣,李覺民,孫文平.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 J ].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0(12):41-44.
G807.3
A
1674-151X(2016)09-06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32
投稿日期:2016-08-06
崔滿紅(1971—),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與健康。